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分析

2020-05-13柏汉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篇文章创设文本

柏汉柱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诵读方式,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是“新课标”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语文关键能力,旨在使学生可以在确保朗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基础上包含感情地开展朗读。基于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深化他们对所朗读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析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认真进行初读,初步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基于“新课标”下朗读能力培养的目标可知,朗读教学要使小学生流畅、准确地进行朗读,其中朗读的流畅性与准确性建立在学生对所朗读内容深入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开展朗读之前,要指导全体学生首先认真地进行初次朗读,使他们可以对所朗读的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初步认识,具体包括可以掌握朗读课文内容的基本大意,掌握其中朗读内容中不同字词的含义与发音,搞清朗读文本的行为思路与结构构成情况等。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初读的效果,还可以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朗读文章内容理解的相关问题,使他们一边进行初读活动一边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初次阅读几遍文本之后,他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者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这时候可以指导他们自主标记下来并利用词典或向教师请教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思想情感

在经过初读环节之后,学生在经过几遍文章的朗读之后,他们基本上可以实现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还要使他们可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期间还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握课文阅读当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而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情境创设法,结合朗读内容,灵活地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动画,配合舒缓、轻松背景音乐的创设,力求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所朗读文本内容中包含的作者思想情感。

例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这篇文章的效果,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动物世界》等纪录片当中一些关于“鸟类”的视频,将他们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亲眼观看“鸟的天堂”的具体美丽景色,这样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播放完毕后,可以继续播放森林中各种鸟的鸟鸣声,以此为背景乐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具体经过以及所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等几个关于文章所包含思想情感的问题。通过学生分析,配合刚才的多媒体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如此一来,通过抓住本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更加富有感情。

三、丰富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

为了可以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性,就要打破单一朗读模式的束缚,积极地利用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共同朗读以及趣味朗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整体朗读效果。

例如,在《三打白骨精》《小儿垂钓》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的朗读教学中,都非常适宜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样可以增加朗读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三打白骨精》朗讀中,可以分别让学生选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几个关键的角色,让他们搞清自己的角色以及所涉及的朗读“台词”,然后可以以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将有关的文中话语以朗读的形式进行表达,这种朗读活动的趣味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最终可以在朗读活动开展中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期间,可以从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初读活动入手,使他们在初步理解阅读文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情境创设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发他们情感共鸣的良好朗读情境,配合分角色朗读等多样化朗读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篇文章创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设未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