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COVID-19临时隔离病区的建立和影像检查优化运用
2020-05-13言佳锋魏新华李丽琪
言佳锋 魏新华 林 竹 李丽琪
1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2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 广州 510220)
2019年12月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于湖北武汉爆发,后在全国各地肆虐蔓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经病毒基因测序,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命名其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其引发的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为 COVID-19。疫情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和医院快速反应,在院领导的指示下,各科室通力合作,合理调整病区布局,优化人力资源后勤补给配置,健全落实病区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注意护理人员培训,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尤其是合理通风是关键。针对病毒的强传染性及肺部靶向损害,快速建立隔离病区及规范影像检查流程乃重中之重。
2019-nCoV感染的潜伏期多为1~14天,平均潜伏期为5.2天[1],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功能障碍[2]。除血清学检测、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发现、诊断、转归、治愈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影像科作为医技辅助科室,常常成为院感防控、手卫生、个人防护等知识的薄弱科室,而放射科技师又是直接接触病人的群体,因此,传统的急诊病区、影像检查流程、影像检查区域必须全方位改造及升级。
我院作为市属综合性三甲医院,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特殊时期,所以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和经验。临时新冠发热病区性质特殊,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日常院领导重视医院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医院体系及规章制度管理,人才梯队和人力资源配置,医护人员技能培训,紧急突发状况应对等等。本文旨在总结防控、救治2019-nCoV病人过程中,实际工作体会及相关文献学习,提供临时隔离病区的建立和影像检查应用中的经验策略。
图1 临时隔离区布局
1 临时隔离病区的建立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的要求,我院于2020年1月22号起,除临时征用原发热门诊开辟出隔离区外,马上于即将拆掉的旧大楼内快速建立起临时新冠发热病区,收治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见图1。开区一个月后先后有70余位医护人员进入发热隔离病区工作,截止2020年2月25日接诊456例病人。由于管理严谨,措施得当,职责落实,医护人员没有1例感染,病人的院内感染0例。
2 规范COVID-19患者分诊,就诊流程
医院统筹安排在两天内完成临时新冠发热病区布置和人员部署:接诊录入基本信息→收费挂号→就诊→影像X线检查→采样抽血室。一体化,一站式,缩短就医及确诊时间,为疾病诊治夺取宝贵时间。见图2。
图2 临时新冠发热病区布局及挂号就诊检查流程
3 影像学检查
3.1 临时新冠发热病区流程
X线检查作为影像科的基本检查,针对重症患者可选择移动DR进行床旁检查,在本次抗疫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具体流程:首先挂号,然后由就诊接诊医生根据情况开出检查申请单,缴费后到接诊室旁的胸片室查号登记。登记时可对申请单上的病人简要病史及临床症状做一简单了解并观察每位患者体型,做好检查期间需要患者予以配合的说明,以求影像检查的保质保量。根据患者体型不同进行个体化参数设定,适当调节投照Kv值。检查前向患者说明如何配合呼吸,采取吸气屏气方式尽量把胸廓张开。对于好动的3岁以下儿童和无法配合检查的成年人采取卧位,寻求家属帮忙,对家属做好适当防护,尽快完成抓拍,避免因患者的不配合导致体位变动、运动模糊导致照片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床旁摄影曝光时通知临近人员离开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见图3。
图3 移动DR及自制简易探测板立位支架
3.2 临时专用X线机房的改造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临时发热病区的X线照片室无法按照严格的线机房的建设标准来达到防护要求。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非常广泛,而且难以预测[6]。临时发热病区把一间办公室改造成了X线照片室,配备了两块铅板及铅衣、铅围裙等防护用品,一块铅板放在墙壁一侧来隔绝患者较多那侧的X射线,另一块放于门口,铅板上窗口供放射技师操作中观察。然而我们还是要注意,在不影响诊疗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和患者所受的放射量尽可能保持最低量,可通过缩短照射时间、通知无关人员增加距离和利用辐射屏蔽[7]来实现。
3.3 优化影像检查流程
与普通门诊少则一两天,多则一周时间排队预约影像检查不同,在新冠发热病区,简化患者就诊手续:患者入院取消门诊建病历,由新冠发热病区护士通过工作站直接录入患者信息,免收押金,转出院时先记账后结算。X线胸片在新冠发热病区就地检查,X线检查即来即做。CT合理安排检查时间,而新冠发热病区的患者需要做CT的一般都是咽拭纸阴性的疑似患者,为了不影响医生查房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机会。与患者约定时间,一般下午,或者晚上有专人引导带领前去检查。检查后立即消毒检查环境。
4 放射人员防护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8]、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等相关法规对影像科相关人员防护进行分类管理。
4.1 登记处
统一进行二级防护,需关注患者流行病学史,对患者申请单等资料进行消毒,并对自助打印机等物品和设备进行消毒,每日登记记录在册。
4.2 放射技师
针对摆位技师进行二级防护,特殊情况时(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切开或插管后病患)执行三级防护。针对操作技师,可进行一级或二级防护。在每次检查后,更换一次性床单。
4.3 放射医师
进行一级防护。尽量避免进入潜在污染区,如需接触患者、进入污染区时进行二次防护,必要时进行三级防护。
4.4 护士
患者因病情需要做增强检查或者其他情况需要护士参与医疗工作时,护士按二级防护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给患者预埋留置针或者连接高压注射器等操作时,应避免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并及时进行手卫生。
4.5 人员分工
指定专人负责科室感染防控管理,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全科工作人员的消毒、防护工作以及消毒液的配制。重点区域(特别是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内实行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特别是技师的排班工作。
5 放射检查场所防控
根据广东省卫健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试行)的通知[9]进行防控。
5.1 设备消毒(CT、DR设备)
每位患者检查后,对CT及DR设备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使用75%乙醇、1 000~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一次性含乙醇消毒湿巾。检查室诊疗设施、设备表面等表面使用1 000~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少于2次,作用时间30 min;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10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完全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关注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
5.2 移动式放射装置
对床旁DR拍摄,做好平板探测器或者IP板的防护,建议用塑料袋套上平板,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
5.3 地面消毒
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1 000~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如有污染物处理方法同前;除机房外,关注候诊区、走廊地面消毒情况。
5.4 空气消毒
机房在无人状态下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连续照射30 min以上);使用循环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控制间(操作间)、机房和候诊区域需要安装空气消毒设备或保障自然通风;如果不是独立控制室(操作间),检查后消毒时需把与控制室(操作间)相连的其它机房同时做空气消毒。
5.5 每日工作结束后需进行终末消毒
确诊患者检查结束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检查疑似病人;查看随时消毒、终末消毒记录。及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6 医疗废物管理及其他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6.1 医疗废物管理
放射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收集需双层封扎、标识清楚(特别注明是“传染病”感染性废物),密闭转运;双层垃圾袋封扎后,表面喷洒含氯消毒剂(浓度不得低于1 000 mg/L),或双层垃圾袋外再加套一层黄色垃圾袋。专人、专车收运,运送工具使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 次。并逐层登记交接,说明来源,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保洁员、专职收集员需做好二级防护。
6.2 其他
影像科需制定专门的影像学检查及质控方案、应急预案,对放射科工作人员感染防控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尤其是对高风险部门/岗位的医务人员要重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以科主任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临床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7 小结
新冠肺炎疾病的特殊性决定患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发热,早治疗。这跟2003年SARS有所相似。而其中影像检查中X线/CT是直观而又直接的从肺纹理中表现出新冠肺炎特殊肺纹理图像,其中又以肺部CT扫描效果最佳。虽然影像学表现中CT发现率最高,但我们无法首选CT扫描检查。结合本院情况总结出原因有以下两点:在临时新冠发热病区改造CT机房工程量大,设备安装调试困难;本院CT机房都在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方,很难分离出独立空间来。
合理的病区布局,高效的分诊。回顾影像学检查经验,新冠肺炎对影像检查比较依赖。建议把大型检查设备和急诊留观病区一部分在以后医院规划中单独分隔独立出一些地方来配置。前后门多通道设计,以应对紧急时刻的影像检查。亦可把这种一体化、一站式模式设计出能平常正常使用,遇到突发紧急卫生情况的时候稍作修改就能变成独立隔离病区。文章里面提到的隔离区的建立及分诊区布署是疫情开始时期医院医务部的初期布局;随着疫情的发展,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各项政策出台和具体落实,医院快速响应,对此不断修改和完善,使疫情能得以更科学的防控。
面对此次COVIP-19疫情的暴发,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了整体提升。在国家各类法律法规指导下,我院作为首批抗击COVIP-19定点医院,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积极配合诊治疑似及确诊病例。但仍存在不足,如临床专业医护人员缺乏,应急医疗卫生资源储备不充分,信息化程度待提高等。因此,疫情过后,我们需深刻反思并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