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RIZ理论的全方位新型运输车设计

2020-05-13王妍玮肖显昊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输车轮子驾驶室

高 辉 王妍玮 肖显昊

(哈尔滨石油学院 数理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的初步分析

(一)项目来源

在生产运输中,人们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当运输大物件时由于承重量比较大导致转向和操控起来及其不便,同时运输大物件时对运输车体积要求比较高,驾驶员操控运输车辆难度很大。以上这些问题广泛存在于生产和实践中,适用于TRIZ理论的研究,因此确定本课题,并运用TRIZ理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

(二)发明问题初始情况

1.当前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当前系统功能:运载物品。当前系统组成:载物台、轮子、轴承、发动机、控制系统。

2.当前系统的工作原理

主要是行走车轮的驱动原理,用车轮的移动带动载物台和载物台上的货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型陆地运输机器基本上都是用钢材制造,由于自身体积庞大,导致空闲时占地面积过大并且转向困难,对于驾驶员技术有严格要求。

4.技术参数

表1 运输车参数

5.问题解决目标

减少运载工具的重量,增加灵活度,使运载工具能达到全方位运输。

6.限制条件

(1)运输车组装拆卸困难,总体结构不可变。

(2)转向受体积、重量的限制。

7.详细列出目前解决的方案或类似产品的解决方案或已有专利

目前,市场上已存在一种液压平板运输车,由一整套液压系统带动。柴油机/电机带动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液压能通过液压马达转化为机械能,并且这种运载车不能灵活转向、可操作性差且体积庞大。

二、系统详细分析及方案设想

(一)九屏幕法

图1 运输车系统九屏图

提出技术方案:

F1.采用分割原理和组合原理,将大型运载机器分成个体运载机器,做到既能运送小的物体也能运送大的物体。

F2.采用逆向思维原理,用低速马达代替高速马达使车子的稳定性提升。

(二)因果链分析

图2 运输车系统因果链分析

归纳根本原因:(1)运载工具体积太大;

(2)驾驶室视野有盲区;

(3)运载机器驱动方式落后;

(4)运载器械轴距太长;

(5)空间场地有限。

确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轮子驱动,运载平台的空间。

提出技术方案:

F3.采用组合原理:将运载平面分成单个运载器械做到理想化无限拼接,解决运载平台面积有限的问题。

F4.采用预先反作用原理:安装车载影像系统。

F5.采用组合原理:用独立驱动系统代替传统驱动方式。

F6.采用分割原理:将传统的长轴距分割成独立的短轴距。

图3 新式45°角轮子

(三)最终理想解

表2 最终理想解

提出技术方案:

F7.采用曲面化原理:改变轮的内部结构,用滚珠来代替传统的橡胶材料。

F8.采用中介物法:使用磁悬浮使轮和地面不接触。

F9.采用中介法、预先反作用法、有效作用持续法,使用气垫原理使车和地面分离,运用多角度吹风的原理改变风向从而改变车的运动方向。

(四)资源分析

超级平板车材料都是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塑料、橡胶、常见金属等,选择资源的顺序如下表3。

表3 资源分析

(五)功能分析

表4 运输车功能分析

归纳不良效应:

(1)载物板对车轮造成较大的压力;

(2)车轮对地面造成较大的压力;

(3)驾驶室对载物板的控制作用不足。

提出技术方案:

F10.利用组合原理:在载物台底下多放几个轮子,让多个轮子同时运动,一起带动载物台。

F11.利用不对称原理、多维原理、曲面化原理:改变轮子内部结构,用旋转滚轴代替轮胎,采用45°倾斜让轮子更加灵活的运作,真正做到全方位行走。

(六)功能裁剪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后,删除或替换系统某个组件,保留该系统的有用功能[1]。结合该种方法运用,找到关键问题,驾驶室对载物台不能实现多角度灵活控制。

提出技术方案:

F12.采用替代法:裁减掉驾驶室,保留其功能,用手柄来代替驾驶室,让操作人员能更好地观察到载物平台的每个角度。

图4 传统轮子与新式轮子对比图

(七)技术矛盾

1.原问题技术矛盾的表达

表5 技术矛盾表述

2.问题模型——对应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

改善的参数:力

恶化的参数:可操作性

查矛盾矩阵,应用40个发明原理中的1、28、3、25原理来解决上述技术矛盾[2]。

提出技术方案:

F13.分割原理、组合原理:将载重台分割成无数个小车,再将小车任意组合拼接。

F14.机械系统替代法:在每个车轮上安装小马达,用马达替代发动机驱动。

图5 产品设计简易图

F15.局部特征原理:用小型轴承来代替橡胶轮胎内部。

(八)物理矛盾

(1)如果载重台面积增大,那么承重量多,但灵活度降低。

(2)如果载重台面积减小,那么灵活度升高,但承重量少。

应用分离原理: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3]。

提出技术方案:

F16.装载大量重物时将载重台小车进行无限拼接,装载少量重物时将载重台小车进行拆分。

(九)物场模型

图6 物场模型图

提出技术方案:

F17.采用预先作用原理:在轮胎的钢珠表面加上耐磨涂层增加轮胎的耐磨度。

三、技术方案整理及评价

表6 方案评价表

四、结论

通过以上TRIZ工具的运用,得出具体技术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得出最优方案为:改变轮子内部结构,用旋转滚轴代替轮胎,采用45°倾斜设计让轮子更加灵活运作,使运输车实现全方位旋转,并运用组合原理,对技术系统进行组合,实现无限拼接以达到减少占用空间的目的,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新型全方位运输车更灵活、更节约空间、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图7 产品最终设计图及实物图

猜你喜欢

运输车轮子驾驶室
商用车驾驶室液压系统设计
浅析8D方法在解决H7车型驾驶室振动的应用
两个轮子“走路”
人类最早的发明:轮子
某农用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没有轮子的挖挖
陆空双栖运输车
某轻型卡车驾驶室稳定性设计优化
中置轴车辆运输车来了
破“阻”——制定快递运输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