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

2020-05-13郭帅凤王渊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产业工人胜任

陈 敏, 张 钱, 郭帅凤, 王渊捷

(南通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创新驱动及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同年11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素质低是制约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意见同时指出建筑业需要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行以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线操作人员的紧缺、职业素质低正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此,制定一套反映建筑产业发展目标及特点的建筑产业工人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工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及素养水平的提升,也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建筑产业工人是指在建筑行业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较为稳定的职业和岗位、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较为适宜的工作环境、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为完善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以及较高的社会认可度[1]。我国建筑工人主体由农民工构成,因此相关建筑产业工人评价的研究以促进农民工职业化及建筑工人培养为主,主要侧重于发现问题、寻找影响因素。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刘佳昱等[2]从微观农民工个体、中观社会环境、国家宏观政策三个层面构建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素质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肖胜文等[3]认为影响建筑农民工的职业化主要因素有农民工培训、劳务分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冯虹等[4]从个人、企业、社会因素三个方面阐明了农民工职业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具体有个人自身素质低、新价值观念影响下的较高消费、职业规划欠缺、企业培训引导未到位、缺乏劳动权益保障、择业途径和获取职业发展的社会关系单一、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等。建筑业内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例如JGJ/T 314-016《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标准》对工人的评价标准主要反映知识及技能,并没有体现职业素养、发展潜力的要求,也缺乏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下对于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国外学者关于建筑工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观个体方面,主要关注工人的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与生产效率的关系[5]。综上,目前国内外关于系统构建建筑产业工人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总体不足。因此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体现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产业工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评价,可以填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1 胜任特征及其权重确定

1.1 胜任力内涵及模型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1973年正式提出,是绩效出色者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特征,包括态度、能力、个人特质、知识、价值观等[6]。国内,2002年王重鸣等[7]率先提出胜任力概念应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五个层面。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是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并且这种特征是可以被可靠测量和评价的。Parry[8]认为胜任力就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关键要素,可以从专业技能、知识、态度等维度衡量。Durand[9]构建的胜任力模型被广泛应用,其包括三个维度:知识(知道什么)、技巧(用来开展工作的技能)及态度(工作中的精神智力导向,即动机和价值观)。胜任力通过相应的标准,能够预测员工自身的绩效,对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价,结合绩效进行相应激励,可以使企业内部活力更加充分地涌流。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主要应用于技术人员,在建筑业领域,学者们应用该模型评价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0,11]。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指标为专业技能、知识、态度[9],正是技能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因此可以适用于评价建筑产业工人。

1.2 胜任力特征选定

为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对于隶属度低于18.4%的胜任力特征进行二次筛选。邀请了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人力资源主管各1人,总监理工程师1人,施工一线的工长2人以及建筑业人力资源研究学者1人进行讨论,以上人员均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首先,因考察的是个人职业素质,剔除企业及行业、社会类别指标;其次,剔除不符合评价指标主题的指标,如“收入水平”“社交”“身份认同”“消费水平”;最后,剔除内容过于宽泛的指标,例如 “工作胜任力”。经过筛选后剩余13个胜任力特征,如表1所示。

借鉴Durand[9]的胜任力模型将经筛选后的13个胜任力特征进行归类,发现“学习能力”“学习意愿”“职业规划”“健康状况”并不能被知识、技巧、态度三个维度归纳。因此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指标的进一步遴选。考虑到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是推行装配式建筑,调研了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龙信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与3位技术负责人及4位班组长就筛选过的胜任力特征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中了解到工人职业素质不足正成为装配式建筑推行的瓶颈问题,特别体现在节点连接工序上,钢筋随意切割、灌浆料不达标、灌浆不密实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建筑技术及设备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相比于传统建筑业农民工,建筑产业工人应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即一方面要求工人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创造性。因此本文基于指标筛选和访谈结果,充分考虑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生产特征和建筑产业工人的内涵,首先在Durand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潜力和活力两个维度。其中,潜力指的是建筑工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是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建筑技术及设备更新,工人应首先想学、能学,并且能快速适应。因此在潜力维度下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学习意愿”“职业规划”4项指标。活力本意指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用来衡量建筑工人的体力素质,因为建筑工人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具体包括“年龄”和“健康状况”2项指标。同时,将表1中的“工作态度”衍生为二级指标,具体有“认真负责”“遵纪守法”2项。将“操作规范”表述为知识维度的“操作规范认知”和技能维度的“操作规范”。最后形成包含5个维度、18个指标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18个指标中“专业知识”“年龄”“适应能力”“团结合作”“吃苦耐劳”5个指标为新增,对“学习能力”则进行了新的诠释。

表2 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专业知识

现有的建筑工人以农民工为主,往往放下锄头就进工地,大部分工人都不识图,也缺乏简单力学常识,由此也造成不少质量及安全问题。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的类型多、质量大,导致构件的应力状态变化多,难度及危险性均增加,这就要求工人熟悉构件设备重心位置的估算及就位方法等,熟悉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和工作原理。因此建筑产业工人不仅需要识图,还需要具备简单力学常识并了解工作原理。

(2)年龄

成人的认知操作速度和推理能力随年龄的下降呈下降趋势[16]。发展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大型机械操作难度加大,施工偏差的容忍度变小,要求工人具备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好的学习能力。另外,建筑业重体力劳动多、危险性高,年龄越大,危险源感知能力下降,发生事故并造成死亡的概率越高,所以在活力维度下设置年龄指标。

(3)适应能力

以工业化建造方式为核心的新型建造方式取代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势在必行,新型建造方式具有绿色化、社会化、信息化、工业化、管理集约化特点[17],对于现有工人也提出了新要求,表现为他们需要能够适应绿色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等。

(4)团结合作

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下,装配、拼接工作大量增加,这是装配式建筑中的关键施工工艺,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通常需要团体合作完成。例如吊装工程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较大的分部工程,需要各工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5)吃苦耐劳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会务农,也没有经过生活困苦的磨练,因此吃苦耐劳精神普遍不如父辈们。而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体力活,重复性、机械性、枯燥单调性的劳动需要工人有较大的耐力及耐心,工人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态度维度下增加“吃苦耐劳”这一胜任力特征。

(6)学习能力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体系,对传统工人以及新增技术工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下,新技术及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快速更新,再加上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融合应用,这就要求建筑产业工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学习传统工艺,也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新工艺。

1.3 胜任特征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通过同级指标两两相对重要性对比构建判断矩阵。向建筑业内具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高级职称的人员定向发放问卷30份,回收24份,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73.33%,调研对象均具有装配式建筑从业或研究经验,其中12人来自施工企业,4人来自监理企业,3人来自房地产企业工程部门,3人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采用1~9标度法构建指标间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依据相对重要性程度判断表(表3),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得出判断值[18],构建出判断矩阵A=(aij)n×n,B=(bij)n×n,aij表示指标Ci和指标Cj对A的影响之比,且满足aij>0,aii=1,aij=1/aji,同理,bij表示维度Ai和维度Aj对B的影响之比。

表3 相对重要性程度判断表

表4 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指标权重

从五大维度的权重计算结果来看,技巧维度最为重要,占比0.360;态度维度为第二,占比0.222。根据表4的权重结果计算每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列于表5。从综合权重的结果来看,技巧维度的操作规范最重要,占比0.167,操作规范是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才能到达预期目的;其次是态度维度中的认真负责,占比0.094,装配式建筑中存在大量隐蔽工程,例如预制构件间的节点连接对于结构整体性、荷载传导、抗震耗能、结构变形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人一定要认真负责;第三是技巧维度的安全防护,占比0.091,建筑工地为事故多发地,建筑构件质量大,施工过程危险性也大,做好安全防护十分重要。

2 职业素质评价

2.1 数据采集及样本特征

调研地选择在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南通,该市有2000多家建筑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建筑产业集群所在地,代表了国内一流的民营建筑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在正式调研之前,于2018年4月进行了试调研及半结构化访谈。试调研选取了两个工地,发放60份问卷。访谈对象包括三位项目经理,一位行业管理官员,一位研究学者,都具有高级职称以及15年以上建筑业经历。根据试调研及访谈结果对问卷的题项、表述等进行了进一步修改,除客观题以外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正式调研于2018年7~8月进行,选取了6个建筑工地,在工程规模及用工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属企业涵盖了三级到特级建筑总承包企业。调研员由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担任,事先统一培训。鉴于建筑工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绝大部分调研对象需要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以确保填写的信息真实有效。由于有些指标主观性比较强,可能出现自我评分偏高的情况,因此设定技巧维度的“操作规范”和态度维度的全部指标由工人的班组长评价。根据工地规模,每个工地发放40~60份问卷,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2份。进一步进行人工识别,剔除关键选项不完整、答案矛盾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93份。样本中,男性占95.9%;工人的年龄大都集中在40岁以上,约占75.7%,其中50岁以上占51.0%,老龄化严重;92.2%的工人是农村户口。约32.8%的工人为本地工人。

2.2 数据分析及结果

将293份有效样本输入SPSS软件,对客观指标进行如下处理,学历划分为大专及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职业资格证书划分为有高级技师或技师证书、有高级工证书、有中级工证书、有初级工证书、无证书;年龄划分为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工作资历划分为8年以上、5~8年、3~5年、1~3年、1年以下,分别赋值为5,4,3,2,1。

表5 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结果

各项指标的权重及得分见表5。最终,建筑工人职业素质综合得分平均为3.55,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为态度,平均达到4.00,态度维度的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均较高,显示班组长们对自己管理的工人比较认可。其次,活力维度得分较高,平均为3.70,但活力维度的两项指标的评分相差较大,健康指标得分较高,达4.35,这是因为建筑工人对健康的认识较为局限,一般以疼痛为判断指标,普遍认为自己较健康。另一方面因为工人年龄结构老化,平均达46.7岁,导致年龄平均得分仅为2.4。技巧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69,其中安全防护指标和工作资历得分较高,说明工地上普遍重视安全文明施工,同时年龄结构老化也意味着工龄普遍较长,但是这一维度中的职业培训平均得分仅有2.74,主要原因是很多工人都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反映出行业中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培训普遍不重视。潜力维度的得分平均为3.24,这一维度中,各项指标得得分差异较大,工人普遍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较快适应新的合作伙伴与工作场所,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也尚可,但大多数工人对自己没有要求,表示只想干自己的活,不期望成为班组长,所以职业规划得分较低只有2.54。事实上,建筑工人的上升渠道极为有限,除了成为班组长(常称“包工头”)外,几乎没有其他出路,但“包工头”是个从未被法律承认,高风险和强责任并存的职业,对大多数工人并不具有吸引力。知识维度的得分平均仅为2.90,主要原因是建筑工人的教育水平低并且缺乏资格证书,调研数据显示88.4%的工人是初中及以下学历,72%的工人没有资格证书,建筑业没有强行推行全部工种的职业资格,但要求特殊工种必须持有证书,但调研中发现少数特殊工种的工人也在无证作业。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Durand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了包括5个维度和18个胜任力特征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胜任力特征权重,并进行问卷调研,根据数据评价了调研样本的职业素质。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操作规范”“认真负责”“安全防护”“操作规范认知”“健康状况”是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指标体系中排名前五的指标,也分别是分属的5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技巧维度的“操作规范”以及知识维度的“操作规范认知”合计占比达0.257,说明建筑产业工人操作的规范性对于职业素质至关重要。在五大维度中,技巧权重排名第一、态度权重排第二,说明对于建筑产业工人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巧熟练度,而且要强调责任心,体现工匠精神。此外,基于问卷的评价结果表明现有建筑工人职业素质得分为5分制的3.55,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知识能力较为欠缺,特别是职业资格的普遍缺失,此外建筑工人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在职培训,对自身没有要求也是导致职业素质评价结果不高的原因。因此我国应充分重视建筑工人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强化建筑工人的上岗及在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在建筑业内普遍推广新型学徒制,提升建筑工人入职水平。同时应改革建筑行业用工制度,鼓励建筑企业招收并培养自有高技术建筑工人,同时打通技能人才职称评定瓶颈,给建筑工人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产业工人胜任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产业工人新时代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建筑工人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建筑工人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