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中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5-13蔡欢
蔡 欢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2.靖江市孤山镇卫生院肝炎病科,江苏 泰州 214500)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其血清总胆汁浓度升高,继而使得皮肤、巩膜等染黄,各肝脏器官相关功能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急且出现过早、持续时间长、不易消退或是退后重复出现[1]。基于此,本文重点通过实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重点探讨患者的治疗效果,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11月观察对象选取:我院60例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9)岁,平均(4 5.5±1.4 9)岁;干预组男1 6 例,女14例;年龄(23~80)岁,平均(45.5±1.55)岁。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片,甘草酸二胺,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胆碱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生产厂家: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字:国药准字Z11020607,规格10 ml/支),10 ml/次,3次/日,坚持治疗40天。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测评疗效结果展开对比;(2)对各临床指标进行测评,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测评疗效结果对比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其中痊愈8 例,显效1 5 例,有效6 例,无效1 例;相比对照组的70.00%(21/30),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9例,二者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测评各指标结果对比
干预组的TBIL、DBIL、ALT和AS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测评血清指标皮肤瘙痒评分结果对比(±s)
表1 临床测评血清指标皮肤瘙痒评分结果对比(±s)
组别例数 TBilDBilALTAST干预组 3089.29±12.07 135.75±19.5363.47±26.7188.72±29.09对照组 30130.08±36.82204.88±49.04150.40±68.19123.04±59.59 t-6.9038.5887.7843.394 P-0.0010.0010.0010.001
3 讨 论
中医中黄疸是因感受湿热邪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茵陈黄口服液主要成分:茵陈提取液、栀子提取液、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方剂中的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消黄的作用,能降低血胆红素,栀子清三焦热,提高肝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黄芩苷、金银花具有保肝护胆、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且经物理学证实,该药剂能够改善胆红素的代谢,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量,加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转变难溶性胆红素为水溶性胆红素,减少体内含量。茵陈黄口服液可通过诱导肝酶系统增加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2]。
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指标对比显示,干预组的TBIL、DBIL、ALT和AS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改善血清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