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2020-05-13王红云
乔 燕,王红云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200)
早产儿与极低体重儿娩出后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属新生儿黄疸高危人群,极易合并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合理有效的营养供给对早产儿发育至关重要,传统的早产儿营养供给方案以部分静脉营养结合胃管间断喂养或全静脉营养为主,该方案可降低早产儿吞咽困难发生率,部分早产儿机体仍存在胃排空迟缓等问题[1]。非营养性吮吸是指早产儿吮吸橡皮奶头配合胃管喂养的模式,可对早产儿口腔内部神经组织产生良性刺激作用,诱导其建立正常的吮吸反射[2]。本次研究汇总评估我院早产儿相关资料,研究分析非营养性吮吸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纳入样本为76例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早产儿胎龄<37周,体重<2500 g,行鼻胃管间断性喂养,家长同意参与本研究。汇总分析两组早产儿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胎龄30~36周,平均(33.25±1.27)周,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胎龄31~36周,平均(33.49±1.35)周,基线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具体结论无不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早产儿均行静脉营养及鼻胃管喂养,并实施药物及蓝光照射治疗黄疸。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24 h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开奶量设定为10~20 ml/kg/d,单次管饲时间设定为3 h,间隔1~3 d增加奶量2~4 mL。早产儿出生后1 d辅助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5%),出生后2 d起静脉输注脂肪乳溶液(20%)、氨基酸(6%),起始剂量设定为1.0 g/kg,依据早产儿喂养耐受度逐步将剂量增加至3.0 g/kg。如早产儿合并喂养不耐受,需减少奶量或喂养次数,配合采用促进胃动力类药物干预。
研究组早产儿加用非营养性吮吸,行鼻胃管喂养前、喂养期间、喂养结束后引导早产儿吮吸无孔橡皮奶头,单次吮吸时间设定为5 min,每日吮吸7~8次,共需完成2周非营养性吮吸。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2 周生长发育指标,包括头围、身长、体质量、排便量等。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含量,统计黄疸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后2周生长发育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后2周生长发育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生长发育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生长发育指标(±s)
组别头围(cm)身长(cm)体质量(g)排便量(g/d)研究组(n=38)30.59±1.6442.59±1.682069.17±100.8513.84±2.15对照组(n=38)29.02±1.3341.13±1.941993.25±99.649.63±1.82 t 4.5833.5063.3019.213 P 0.0000.0000.0010.000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含量
对比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含量,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含量(±s)
表2 对比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含量(±s)
组别黄疸持续时间(d)血清胆红素含量(μmol/L)3 d7 d14 d研究组(n=38)9.31±1.58101.05±15.27118.66±18.4380.22±16.38对照组(n=38)12.69±2.14122.74±17.19147.59±20.0698.72±19.45 t 7.8325.8156.5464.484 P 0.0000.0000.0000.000
3 讨 论
常规理论认为,早产儿喂养时间不宜过早,建议采用全肠外营养干预模式。单纯采用肠外营养可满足早产儿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基本需求,该方案不利于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为此需适当缩短全静脉营养总体时间,采用胃管喂养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喂养模式,以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3]。同时,早产儿群体中黄疸发生率较高,为此需通过针对性治疗干预及合理营养有效干预黄疸,以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总结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研究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非营养性吮吸可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态。非营养性吮吸可对早产儿口腔内部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与刺激性作用,调节其胃肠道激素水平,使胃动素、胃泌素等指标显著升高,促进胃黏膜发育成熟,改善胃肠蠕动能力,加速胃排空,并能够改善营养物质储存状态[4]。非营养性吮吸能够协助早产儿建立吮吸反射,使其吞咽及吮吸功能协调性提高,可确保早产儿早期适应经口喂养,进而改善营养状态。
同时,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非营养性吮吸有助于提升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吮吸具有良好的生物治疗作用,可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辅助喂养。采用非营养性吮吸可促进早产儿建立正常的节律性吞咽与吮吸模式,改善胃肠道蠕动能力,促进胃黏膜生长,使消化系统逐步发育成熟完善,继而提高每日排便量[5]。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早产儿肠腔内部胆红素含量约为80~100 mg,胎粪量约为100~200 g,利用非营养性吮吸对排便的促进作用可增加胆红素排出量,避免胆红素聚集与重吸收,继而显著缩短黄疸持续时间[6]。
由此可知,早产儿行非营养性吮吸可显著改善其生长发育情况,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同时,本次研究受客观因素限制,持续开展时间较短,就诊早产儿数量不足,流程有待完善,非营养性吮吸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持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