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风“山竹”对佛山市南海区园林树木的影响

2020-05-13柯欢张伟海谭家得赵鸿杰丁岳炼

防护林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风性抗风山竹

柯欢,张伟海,谭家得,赵鸿杰,丁岳炼

(1.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 佛山 528000;2.广东壹一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222)

佛山市南海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夏季常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天气,同时也是华南地区龙卷风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1]。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西太平洋海域形成,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是该年度登陆我国最强台风,也是近年来影响佛山的最强台风之一[2]。佛山市南海区受台风“山竹”影响,全区平均风力为7~8级,阵风为9~12级[3]。台风“山竹”对佛山市南海区的园林绿化破坏甚大,倒伏折断的树木非常多,有必要研究此次强台风给南海区园林树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并为佛山乃至珠三角的绿化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 调查方法

在台风“山竹”吹袭佛山市南海区后7天内,通过结合线路踏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海区各镇(街)道路、市政公园等城市绿地中受害的乔木种类、规格,倒伏和折断的数量进行调查(注:仅统计主枝或一级大枝折断的植株数量),并且在调查过程中记录抗风力较强的树种[4]。调查结果通过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受灾园林树木数量及主要分布区域

受台风“山竹”吹袭,本次南海区城市绿地中共有17 579株园林树木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其中倒伏12 780株,折断4 799株,显示出此次台风强度和威力之大,对园林树木的影响之重。

在南海区以桂城街道、西樵镇、狮山镇树木受灾情况最为严重,受灾树木分别占全区的29.00%、24.11%、22.81%,以里水镇和丹灶镇受灾情况最轻,受灾树木仅占全区受灾树木总数的3.26%。受灾严重程度依次是桂城街道>西樵镇>狮山镇>大沥镇>九江镇>里水镇=丹灶镇。园林树木受灾最为严重的桂城街道、西樵镇、狮山镇等三个镇(街),其园林树木受害最为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较为发达,绿化面积较大,新建绿地和栽植的树木较多,且高楼林立、建筑密度大,在强台风经过时容易产生“穿堂风”现象,在发生台风时尤其需要加强防御[1]。

2.2 受灾树木的科属统计

调查显示,本次台风受到危害的园林树木共计79种,分属30科56属。受灾的植株数量最多的前10个科分别为:豆科(Leguminosae)、桑科(Mo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锦葵科(Malv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楝科(Meliaceae)、樟科(Lauraceae),占全区受灾树木比例的88.55%。其中,豆科、桑科分别占45.41%和12.51%(见表1),合计占全区受灾树木比例的57.92%。这主要与南海区绿地乔木树种组成结构有较大关系:根据《佛山市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规划(2011—2020)》,豆科、桑科的树种是南海区城市绿地中的优势树种,在绿地中较常见[5]。同时也与这两个科应用绿地树种的抗风性能以及养护情况密切相关:豆科中相当大部分的园林树种的抗风能力较差,包括南洋楹、凤凰木、红花羊蹄甲、黄槐决明等应用广泛而抗风力较弱的树种;桑科中的垂叶榕(Ficusbenjamina)的抗风性能也较差,而桑科中的榕树(Ficusmicrocarpa)、黄葛树(Ficusvirens)等冠密荫浓的树种往往在日常养护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剪,而且在城市绿化中也往往不可能让这些榕属植物的“气生根”有机会发育成“支柱根”从而形成“独木成林”现象增加其抗风力,导致其抗风能力大幅下降。

表1 南海区受灾树木排前10位科的数量特征分析

2.3 主要受灾树种分析

调查显示,在本次南海区众多受灾树木中,受灾植株数量排在前20位的树种由多至少排列依次为:黄槐决明 (Cassiasurattensis)、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榕树、秋枫(Bischofiajavanica)、凤凰木(Delonixregia)、黄槿(Hibiscustiliaceus)、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南洋楹(Albiziafalcataria)、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chrysanthus)、垂叶榕、非洲楝(Khayasenegalensis)、樟(Cinnamomumcamphora)、海南蒲桃(Syzygiumhainanense)、杧果(Mangiferaindica)、铁刀木(Sennasiamea)、木棉(Bombaxceiba)、小叶榄仁(Terminalianeotalial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美丽异木棉(Ceibaspeciosa);占全区受灾树木数量的84.47%。其中,黄槐决明、红花羊蹄甲、榕树、秋枫、凤凰木这5个树种占比最大,分别达17.36%、15.37%、9.50%、6.73%、3.93%,见表2。

在受灾植株数量排在前20位的树种中,倒伏株数与折断株数比例大于2的,按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美丽异木棉、南洋楹、秋枫、黄花风铃木、大花紫薇、黄槿、垂叶榕、非洲楝、杧果、黄槐决明,这类树木除了秋枫、黄槿、杧果等少数相对抗风的树种因冠幅较大却缺乏修剪而导致受风面较大而容易倒伏的树种外;大多数为浅根系树种或是根系不够发达的树种。倒伏株数与折断株数比例小于1的主要为榕树、小叶榄仁、樟、铁刀木、尾巨桉,表明这类树木受台风灾害时以折断为主。其中,铁刀木、尾巨桉等树种的,根系发达,但由于生长速度较快,木材密度相对较低,主枝机械强度有限,在受到强风时容易受力折断;小叶榄仁抗风力较强[6,7],但此次台风阵风的风力极强,最高可达12级,在调查中发现较多小叶榄仁在树干中部或中下部折断,但由于小叶榄仁的萌蘖性能好,以后还能够再长出浓密的树冠,届时只需要保留1~3枝萌蘖条作为主枝即可;樟和榕树枝繁叶茂,且不少缺乏修剪,受风面广,受强台风容易折断。

2.4 受灾树木抗风能力分析

从受灾树种植株占受灾点同树种的比例可以较直观地体现出树木的抗风性能的强弱,但考虑到某些地点的瞬间风力较强,因此仅对受灾点达到3处以上且受灾数量在30株以上的受灾树种进行分析(注:表3仅显示受害植株占受灾点同种树木比例在10%以上的树种)。

从表3可知,受害植株占受灾点同种树木比例在10%以上的树种共有28种,表明这些树种在受灾树种中的抗风能力最弱。其中,占比30%以上的有2种,分别为银叶金合欢(Acaciapodalyriifolia)、南洋楹;占比20%~30%的有3种,分别为:凤凰木、洋紫荆(Bauhiniavariegata)、黄花风铃木;占比10%~20%的有23种,由高至低排列分别为:红花羊蹄甲、美丽异木棉、黄槐决明、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铁刀木、大花紫薇、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黄槿、樟、鸡冠刺桐(Erythrinacrista-galli)、红花风铃木(Tabebuiapentaphylla)、杧果、海南蒲桃、火焰树(Spathodeacampanulata)、垂叶榕、非洲楝、阴香(Cinnamomumburmannii)、秋枫、鸡蛋花(Plumeriarubra)、尾巨桉、小叶榄仁、白兰(Michelia×alba)、刺桐(Erythrinavariegata)。

这28个树种中,主要包括了银叶金合欢、凤凰木、洋紫荆、黄花风铃木、红花羊蹄甲、美丽异木棉、黄槐决明、鸡蛋花等一些浅根性的树种,以及南洋楹、尾巨桉等一些速生且木材密度较低的树种,还有樟、黄槿、杧果、非洲楝、阴香、秋枫等一些树种由于冠幅较大未能及时修剪而成为容易折断或者倒伏的树种。

受灾植株占受灾点同树种总数的比例大于10%,且受灾植株数量排在南海区受灾树种前20位的树种有16种,包括:樟、大花紫薇、尾巨桉、海南蒲桃、小叶榄仁、南洋楹、凤凰木、红花羊蹄甲、黄槐决明、铁刀木、秋枫、垂叶榕、美丽异木棉、黄槿、非洲楝、黄花风铃木。表明这些树种不仅抗风能力较弱,而且在南海区城市绿地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表3 南海区28种受灾园林树种占受灾地同种树木比例分析表

2.5 受灾树木的径阶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受灾以平均胸径11~20 cm的树木为主,占56.80%,其次是平均胸径4~10 cm和21~30 cm的树木,分别占19.39%和15.93%,平均胸径4~30 cm的占到受灾树木总数的92.12%。这主要是由于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一般生长时间都较长,根系发达,抵抗台风伤害的能力相对径阶较小的同种树木要大一些。

2.6 抗风力较强的树种

此次台风中,在南海区城市绿地中发现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包括: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荷花木兰(Magnoliagrandiflor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红花天料木(Homaliumhainanense)、水翁蒲桃(Cleistocalyxoperculatus)、黄金串钱柳(Melaleucabracteata)、阿江榄仁(Terminaliaarjuna)、榄仁树(Terminaliacatapp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长芒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水石榕(Elaeocarpushainanensis)、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桂木(Artocarpusnitidussubsp.lingnanensis)、高山榕(Ficusaltissima)、铁冬青(Ilexrotunda)、麻楝(Chukrasiatabularis)、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蒲葵(Livistonachinensis)、加那利刺葵(Phoenixcanariensis)、王棕(Roystonearegia)、丝葵(Washingtoniafilifera)、马达加斯加露兜(Pandanusutilis) 等树种。其中,假槟榔、王棕等棕榈科树种虽然在此次台风中发现有叶片和叶鞘脱落等现象,但无主枝折断的情况发生,表明其抗风力较强。

3 结论与讨论

3.1 加大抗风树种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应用抗风力弱的树种

在美国,因为风暴较多,城市绿化倾向于选择弗吉尼亚栎(Quercusvirginiana)等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的乡土树种[8,9]。而我国香港也较为注重抗风树种的应用,强抗风树种水黄皮(Pongamiapinnata)也是随处可见。但对于我国很多的沿海城市,虽然台风频仍,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却过分强调园林树木的景观效果,对其抗风性能的重视程度不足[10]。

目前在南海区绿化应用的不少树种,虽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抗风能力不强,特别是像黄槐决明、银叶金合欢等遇强风极易倒伏和折断且较容易老化的树种,更是应该逐步退出南海区城市绿化的应用范围。而对于现有已种植抗风性能较弱的树种,更是需要通过严格限制冠幅规格和生长高度,安装好牢固的护树架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其抗风性能。

经查阅文献和结合多年来台风对珠三角区域绿化树木的影响情况来看[6,7,10-16],适宜在南海区推广应用抗风能力相对较强的树种除在本次台风中记录的树种以外,还有短序润楠(Machilusbreviflora)、华润楠(Machiluschinensis)、红楠(Machilusthunbergii)、亮叶木莲(Manglietialucida)、石碌含笑(Micheliashiluensis)、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 、红皮糙果茶(Camelliacrapnelliana)、水黄皮、玉蕊(Barringtoniaracemosa)、坡垒(Hopeahainanensis) 、青梅(Vaticamangachapoi)、红鳞蒲桃(Syzygiumhancei)、山蒲桃(Syzygiumlevinei)、香蒲桃(Syzygiumodoratum)、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macrophylla)、长柄银叶树(Heritieraangustata)、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黄杨(Buxussinic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等抗风性能较为优良的树种。但以上的部分抗风树种还未得到推广,例如香蒲桃是在海南岛万宁市台风过后海边树木几乎全部倒伏的情况下而仍能挺立不折断的强抗风性树种,而且具有较佳的观赏效果,但目前在华南地区的城市绿化中并未得到应用[10]。从长远来看,应该大力推广园林绿化抗风树种的应用,减少应用抗风力不强的树种,从而降低台风吹袭对树木造成的破坏,节约绿化维护成本,促进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适地适树,根据生长环境设置适宜的抗风树种

在交通岛、广场、停车场、高速公路等空旷区域、迎风面和风力较强的区域,需要种植乔木时,应该尽可能选用抗风能力强的树种。目前在南海区道路部分中央分隔带仍存在着种植南洋楹、凤凰木等抗风能力较弱的高大乔木,应该逐步换成抗风力较强的小乔木、灌木或地被。而在种植树木时,应该尽量选择本地苗源。一些树种如玉堂春、樟等树种从外省运输至南海区种植,由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导致这些树种在种植初期长势不旺盛、根系生长慢,在台风侵袭时更容易受害。

3.3 及时做好树木的养护工作

为预防台风,南海区相关养护单位应按照《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DB44T269-2005)和《佛山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指引》及时做好树木的修剪,提高树冠均衡和透风性,及时摘除棕榈科乔木的老化叶鞘,促使树木形成抗风结构;而在台风发生后,应加强巡视,及时清除撕裂、悬挂的树枝,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台风来临前,应加强树木的支撑工作,平时应加强巡视,对于护树架接口过紧的需要及时调节松紧节,避免接口嵌入树干而造成台风时折断的情况发生。南海区近500株的古树名木不少仍缺少支撑固定,部分古树面临着台风吹袭时可能倒伏的威胁,仅有丹灶村等少数地点的古树实行了支撑和固定。因此应该对南海全区的古树名木进行风险评估,特别是应该对一、二级古树以及倾斜、偏冠或根基不稳的古树优先做好护树架设计和支撑固定,以避免到台风时受到损害。对于部分榕属古树,还可以引导气生根发育成支柱根,加强其抗风性能。此外,南海区还需要加强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及时堵塞树洞。

3.4 做好树木风险评估和台风应急预案

为保障树木健康和公众安全,香港的树木管理部门每年均会在雨季来临前预先完成树木的风险评估工作,并应用智能传感技术,在园林树木的树干底部安装传感器,利用科技辅助手段来监测树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树木风险评估使得香港树木管理部门能够并尽快移除存在危险隐患的树木,在台风吹袭时更好地保障市民的安全[17]。而南海区可以引进相关的技术,以加强辖区内树木的风险评估。同时,南海区各镇(街)应吸取本次台风的教训,不断修改完善抗台风的应急预案,结合镇(街)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抗台风应急预案。在发生较大台风灾害时,除利用好绿化部门的力量外,还应该借助消防等部门的力量以及园林协会、市政协会等社会化力量进行应急抢险,特别是要尽快完成主干道路、消防通道、小区出入口、医院、政府等重点位置的清障工作;并对在台风中折断和倒伏的树木及时做好修剪、扶正和支撑等工作,减少台风对树木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抗风性抗风山竹
“山竹”台风对深圳前湾片区5个公园园林树木的影响
周博士考察拾零(一百二十四) 海南温室抗风措施二则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国内沿海地区抗风性树种研究进展
门式起重机抗风防滑装置及起升机构制动器失效预警系统研制
山竹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燃气热水器抗风测试系统的开发
不同栽培方法对园林树木抗风性的影响探究
基于数值风洞的大跨简支叠合梁悬索桥抗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