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基PBX的热安全性研究
2020-05-13何志伟郭子如刘祖亮
何志伟,王 洋,刘 锋,郭子如,程 奥,刘祖亮
(1.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引 言
现代战场上要求弹药在具有高威力的同时,在作战和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也要有较高的安全性。世界各国逐渐将高能钝感炸药作为弹药发展的重点,TATB、NTO、LLM-105等多种钝感炸药相继问世。由于这类炸药生产成本高、精制较难、性能不稳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是一种新型耐高温单质炸药,性能与TATB相近,但其成本更低廉,合成精制更简单,因此在高聚物黏结炸药(PBX)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1995年由Ritter-Licht[4]首先提出硝化、氧化2,6-二氨基吡啶合成ANPyO的方法,随后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周心龙等[5-6]对ANPyO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ANPyO结构、能量和力学性能及其温度效应,从理论上揭示了其力学性能随温度递变的规律。成健[7]、张蓉仙等[8]对ANPyO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
上述研究限于ANPyO单质或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和性能研究,为了表征ANPyO应用于高聚物黏结炸药的热安全性,并确定合适的黏结剂体系,本研究根据ANPyO耐热钝感的特性,基于氟橡胶F2311和丁腈橡胶NBR-26设计出两种黏结剂体系,分别制备两种ANPyO基PBX。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分析两种不同黏结剂体系PBX的结构和性能,根据热力学参数、热安全性参数和热感度概率密度函数,初步评价其热安全性,为该化合物在耐高温炸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 实 验
1.1 试剂与仪器
ANPyO为实验室自合成,亮黄色粉末,理论密度为1.878g/cm3;丁腈橡胶NBR-26,为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制成的合成橡胶,为黄色黏性固体。氟橡胶F2311,为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弹性体,为乳白色半透明固体。采用水悬浮溶解蒸馏法制备ANPyO基PBX,以丁晴橡胶NBR-26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记为样品1,以氟橡胶F2311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记为样品2。
VEGA3 SBH型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TESCAN公司;TGA/DSC3+型TG-DSC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1.2 实验方法
扫描电镜实验:采用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 以20kV能量的电子束作为微束激发源,将样本用金钯合金喷镀,高真空条件下进行SEM检测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拍摄。
热分析实验:通过TG-DSC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测量热流和试样质量变化。动态气氛N2,气体流速为30mL/min;升温速率(β)分别为2.5、5、7.5、10K/min;升温区间为303.15~773.15K。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观形貌表征
用扫描电镜(SEM)对ANPyO基PBX样品1和样品2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放大倍数为1000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ANPyO基PBX的微观形貌
由图1(a)可知,被NBR-26黏结剂包覆后的ANPyO颗粒表面较为光洁,形状无规则,NBR黏结剂颗粒较为细腻,对ANPyO包覆较为紧密;由图1(b)可知,被F2311黏结剂包覆后的ANPyO颗粒表面棱角较多,形状无规则,F2311黏结剂颗粒较为粗糙,对ANPyO包覆效果不佳。SEM分析结果显示,ANPyO大颗粒表面附着许多不规则的结晶,高聚物在晶体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可以包覆隐藏晶体颗粒上的尖锐棱角。包覆后大颗粒表面的黏结剂薄膜减少了ANPyO颗粒间的接触,缓冲外界机械作用,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安全性能。NBR黏结剂体系对ANPyO颗粒的包覆效果略优于F2311黏结剂体系。
2.2 热分解性能分析
样品1和样品2的DSC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升温速率为2.5K/min时的DSC和TG曲线如图2所示。
表1 样品1和样品2的DSC实验数据
注:Te为外推起始分解温度;Tp为峰值温度。
由表1可知,样品1的起始分解温度在559.17~579.81K,放热峰值温度在617.69~643.01K;样品2的起始分解温度为556.18~582.69K,放热峰值温度在618.85~652.85K。NBR-26和F2311对ANPyO热分解温度作用效果相近。
图2 升温速率2.5K/min时样品1、样品2的DSC和TG曲线
由图2可知,样品1和样品2的热分解过程均有一个较强的放热峰,均没有融化吸热过程,其中样品1在热分解起始阶段存在放热峰,初步推测是丁腈橡胶中微量丙烯腈热分解放热产生。样品1和样品2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559.17和556.18K,放热峰值温度分别为617.69和618.85K,分解热分别为528.6和769.5J/g;样品1和样品2的反应残渣率分别为6.78%和1.30%,样品2反应更为彻底。对比纯ANPyO的分解热可知[3],F2311黏结剂体系参与ANPyO基PBX放热反应,可大幅度提高炸药能量释放程度,NBR黏结剂体系对提高PBX能量释放程度影响不明显。
2.3 热分解动力学计算
将DSC实验得到的Te和Tp(见表1)代入Ozawa方程和Kissinger方程[9-11],见方程(1)和方程(2),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对比EOe和Ek相差很小,说明样品1和样品2在转化率α为0~1的范围内遵循同一个反应机理。
Flynn-Wall-Ozawa方程:
(1)
Kissinger方程:
(2)
式中:A为指前因子,s-1;α为炸药反应深度;β为升温速率,K/min;E为活化能,kJ/mol;R为理想气体常数,J/(mol·K)。
样品1和样品2热分解的TG实验数据如表3和表4所示。在2.5、5.0、7.5、10K/min的升温速率下,将由TG实验得到的βi、Ti和αi,i=1、2、3…代入Ozawa方程,计算所得表观活化能EO的值列入表3和表4中。Ozawa方程计算所得EO值变化较小,且与上述计算结果相近。因此,在该区域内研究物质的热分解机理是可靠的,通过Ozawa法计算得到的EO值是否稳定是检验分解机理一致性的标准。
将单一TG的α—T数据代入到方程(3)~方程(6)[9-11]中得到ANPyO基PBX的E、A和动力学机理函数。
表2 由DSC实验数据计算所得样品1和样品2的动力学参数
注:EOe为不同Te下由Ozawa方程计算得到的活化能;EOp为不同Tp下由Ozawa方程计算得到的活化能;Ek为不同Tp下由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的活化能。
表3 样品1在不同加热速率(β)下TG实验数据和活化能(E)计算结果
表4 样品2在不同加热速率(β)下TG实验数据和活化能(E)计算结果
Satava-Sestak方程:
(3)
The Universal Integral方程:
(4)
Agrawal方程:
(5)
Mac Callum-Tanner 方程:
(6)
将常用的41种动力学机理函数和在不同升温速率下α—T数据代入到方程(3)~方程(6)中计算,用线性回归处理和逻辑选择法确定样品1和样品2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取平均值,与表3和表4的E、A值基本一致,由此确定样品1和样品2放热分解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其中,样品1的活化能E=173.19kJ/mol,指前因子ln(A/s-1)=28.58;样品2的活化能E=143.78kJ/mol,指前因子ln(A/s-1)=22.89;样品1和样品2热分解的动力学机理函数积分式均为G(α)=[(1+α)1/3-1]2,微分式均为f(α)=3/2(1+α)2/3[(1+α)1/3-1]-1,将样品1和样品2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代入方程(7):
(7)
得到NBR黏结剂体系ANPyO基PBX热分解放热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方程为:
(8)
得到F2311黏结剂体系ANPyO基PBX热分解放热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方程为:
(9)
2.4 比热容cp和导热系数λ
ANPyO基PBX主体成分为ANPyO,其他添加物含量较低,样品1和样品2比热容cp和导热系数λ可由纯ANPyO近似得到。由理论公式(1)和公式(2)可计算得到ANPyO的比热容,将ANPyO的摩尔质量M=215g/mol代入公式(10)和公式(11)。
(10)
cP=0.8cV
(11)
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8.314J/(K·mol);a、b、c和d分别为ANPyO分子式中C、H、O和N的原子数,其值均为5。计算得cp=0.998J/(g·K)。
将ANPyO的比热容cp=0.998J/(g·K),密度ρ=1.878g/cm3,摩尔质量M=215g/mol以及熔点Tm=627.15K[6],代入公式(12),可得:
(12)
ANPyO的导热系数λ=0.2882W/(m·K)。
2.5 自加速分解温度及热爆炸临界温度
由方程(13)[12-14]可获得β→0时,样品1和样品2的外推起始分解温度Te0及峰顶温度Tp0,其中以β→0的Te0值视为试样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计算结果见表5。
i=1,2,3,4
(13)
式中:η1、η2和η3为系数;βi为加热速率,K/min;Tei为外推始点温度,K;Tpi为热分解峰温,K;Te0和Tp0分别为当β→0时对应的外推始点温度和热分解峰温度,K。
由方程(14)[12-14],代入外推起始分解温度Te0和EOe,可计算获得样品1和样品2的热点火温度Tbe;代入峰顶温度Tp0和EOp可计算获得样品1、样品2的热爆炸临界温度Tbp。计算结果见表5。
(14)
式中:EOe or Op是由Ozawa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表2),kJ/mol;Te0和Tp0分别为外推始点温度和热分解峰温度,K。
表5 样品1和样品2热爆炸温度计算结果
2.6 热感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为阐明样品1和样品2对热的敏感程度,对比NBR黏结剂和F2311黏结剂对PBX热安全性的影响[12-17],由公式(15)~公式(19)计算样品1和样品2形状分别为无限圆柱、球和无限平板(特征尺寸r=1m)的临界热爆炸温度Tacr、热感度概率密度函数S(T);假定样品被气体包围,环境温度400K,温度波动幅度10K,由公式(20)~公式(21)计算样品1和样品2的安全度SD、热爆炸概率PTE。
(15)
(16)
(17)
(18)
(19)
(20)
PTE=1-SD
(21)
式中:r为反应物特征尺寸(如平板厚度的一半,圆柱和球的半径),m;δcr为热爆炸界限准数;-1为Lambert函数参量;λ为样品导热系数,W/(m·K);ρ为样品密度,g/cm;EK、AK分别为Kissinger方程计算所得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见表2);Q为样品反应热,样品1反应热为528.6J/g,样品2反应热为769.5J/g;σδ为Frank-Kamenetskii参数δ标准差;σT为实测环境温度T0的标准偏差;μT为Tacr的均值。
通过计算获得样品1和样品2在无限圆柱、球形和无限平板样品形状下的TS(T)max(S(T)对T曲线上的最大温度值)、Tacr、PTE和SD列于表6。
表6 样品1和样品2在不同形状下的TS(T)max、Tacr、PTE和SD
由表6可得,当样品形状为球形时,临界热爆炸环境温度和热安全度稍高,热爆炸概率较低,故球状样品相较于圆柱状样品和平板状样品的安全度最高。且样品1的临界热爆炸环境温度高于样品2,热爆炸概率低于样品2,说明NBR黏结剂体系ANPyO基PBX热安全性较高。
图3为样品1和样品2的热感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图3 样品1和样品2的S(T)—T关系曲线
由图3可见,S(T)—T关系在很大程度呈正态分布,相同实验条件下峰值温度TS(T)max, sphere>TS(T)max, infinite cylinder>TS(T)max, infinite plate,佐证了相同特征尺寸下球状样品比圆柱状样品安全,圆柱状样品比平板状样品安全。
3 结 论
(1)两种不同黏结剂体系的ANPyO基PBX热分解过程均由一个放热过程组成,利用热分解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获得ANPyO基PBX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热分解的动力学机理函数积分式均为G(α)=[(1+α)1/3-1]2,微分式均为f(α)=3/2(1+α)2/3[(1+α)1/3-1]-1。
(2)丁晴橡胶NBR-26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的活化能E=173.19kJ/mol,指前因子ln(A/s-1)=28.58;氟橡胶F2311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的活化能E=143.78kJ/mol,指前因子ln(A/s-1)=22.89。
(3)丁晴橡胶NBR-26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热安全性高于氟橡胶F2311为黏结剂体系主体的ANPyO基PBX。ANPyO基PBX形状为球形时,临界热爆炸环境温度和热安全度稍高,热爆炸概率较低,球状样品比圆柱状样品安全,圆柱状样品比平板状样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