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好绣花功夫 绣出致富好日子

2020-05-13王明辉

中国火炬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旗农牧民火炬

本刊记者 王明辉

银针穿梭织云锦,条条丝线流彩霞。

脱贫攻坚显身手,金山银山落农家。

——题记

2019年10月1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白晶莹登上了“脱贫攻坚”彩车

乍暖还寒时节,科尔沁草原上依然是一片皑皑白雪,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里,却是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图纸怎么看?针怎么下?刺绣脱贫产业发起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白晶莹,一大早就来到这里与十几位来自基层村镇的贫困户绣工讨论刺绣技术。在兴安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殿武,科右中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斯琴吐、副主任哈斯础鲁的引荐下,本刊记者来到了刺绣扶贫车间,就脱贫攻坚对白晶莹进行了一次专访。

《中国火炬》记者:白主任,您好!请问您是怎样想到把蒙古族刺绣这个传统工艺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的?

白晶莹:蒙古族刺绣源自王府刺绣,历史悠久。我七八岁时,就跟姥姥、母亲学刺绣,至今一直没放下这门手艺。科右中旗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农牧民多使用蒙语,不会讲汉语,语言不通,外出务工受限,缺乏更多的致富门路。2016年,全国进入脱贫攻坚阶段,科右中旗引进了一些扶贫项目,尤其是旗关工委还动员很多牛羊养殖专家,为贫困户教授养殖技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对于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而言,这些扶贫项目就比较难实施。出于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大草原的热爱,我想如果教会他们刺绣,把绣品变成商品后变现,不也能促进脱贫攻坚吗?于是,我建议旗里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刺绣脱贫挂钩,关工委进行了积极宣传推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开始走乡串镇,深入嘎查、村,免费为贫困农牧民办刺绣培训班,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教,让他们掌握刺绣技艺。原本担心没人学,没想到第一期就来了150 多人,讲的过程中我融入历史上的刺绣故事,并现场演示刺绣技艺。农牧民听得认真,看得入迷,这使我越来越有信心做好刺绣脱贫产业。目前,培训班已办了132 期,培训了1.47 万人,其中一级工有1300 多人,二级工5000 多人,三级工8000 多人。

《中国火炬》记者:培训技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渔”,农牧民学到刺绣技术后,您是怎样引导他们变“渔”为“鱼”的呢?

白晶莹:为了销售好农牧民的绣品,在旗委、旗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科右中旗沃尔墩刺绣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和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以推进脱贫攻坚、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以刺绣扶贫车间为平台,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让绣品走出内蒙古。旗关工委时常向刺绣扶贫车间输送贫困学员,使他们通过刺绣产业实现居家增收。目前,扶贫车间已带领科右中旗2.1 万名妇女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了脱贫新生活,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人,形成了51 个刺绣产业村。

《中国火炬》记者:走进刺绣扶贫车间,我们看到大部分管理员都是返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请问您是怎样让他们加入刺绣这个传统工艺创业队伍中的呢?

白晶莹:车间成立之初,大学生对刺绣产业并不感兴趣,经旗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推介,一开始只来了6 人。创业没钱怎么办?我提议让他们互相担保,到信用联社借贷来买刺绣材料发给农牧民,然后把农牧民的绣品售出后才算创收。“这算怎么回事,还没挣到钱,先要借10 万元,我要有10 万元还来你这啊?”6 个人,当场走了3 个。剩下的3 人对我说,“看你不像骗人的,我们愿意借贷10 万元尝试创业”。我非常感动,3 个大学生互相担保借来了30 万元,加上我把家里的房本拿出来贷了30 万元,刺绣扶贫车间开始运行了。后来又来了30 多个大学生,通过互相担保终于借到了100 多万元,为购买刺绣原材料提供了资金保障。农牧民绣工通过培训掌握了娴熟的刺绣技术,现在又有了充足的原材料,加上我及时设计一些能卖钱的刺绣产品,扶贫车间才得以正常运转。直到2019年,农牧民绣工工钱和大学生的工资全部发出,贷款也基本还清了,车间开始盈利,从而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管理团队由开始的3 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他们分布在周边12 个乡镇,分别成立公司来营销农牧民的绣品,推进刺绣扶贫产业,2019年全旗绣工和公司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000 万,培训基地帮助2000 人实现创业致富,并带动2895 户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

《中国火炬》记者:在返乡创业成功的青年大学生中,有没有关工委树立的致富先进典型呢?

白晶莹:有。28 岁的包国军,出生于科右中旗杜尔基镇达力很嘎查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靠几亩土地和打零工维持一家老小生活开销,是出了名的贫困户。2013年大学毕业后,包国军选择了回乡创业。在杜尔基镇关工委和旗关工委的推荐下,参加我们举办的刺绣培训班,掌握了刺绣技法。2019年,他成立了科右中旗金都霖刺绣文化有限公司,靠订单营销年获利达50 万元。杜尔基镇残疾青年诸玉河,同样靠刺绣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们都被旗关工委树立为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白晶莹手把手教给农牧民刺绣技术

《中国火炬》记者:我们都只知道,创业难,难于上青天。请问您在做刺绣扶贫项目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白晶莹:开始做刺绣培训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理解,说一个旗级干部整天跟家庭妇女打交道图什么呀。还有的农牧民说,现在一头牛都卖不了多少钱,就靠绣这些小玩意,真能脱贫吗?怀疑的眼光、冷嘲热讽的言语,的确令我心里很不舒服。但我始终坚持,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定把它做好,那样才能有说服力。刺绣扶贫车间运行一年后,小碎绣花产品开始能挣到钱了,并有了一定的市场。结合农牧民绣工日益提高的技术,我设计了7000 多种图案,500 多种都注册了版权。经过长期训练,有些绣工成长为特级工,他们绣出很多精美作品,不仅赢得了很好的市场价位,还使得订单持续增多。看到他们的收益,其他农牧民就坐不住了,都纷纷学习刺绣。

《中国火炬》记者:通过您的讲述,我们看到很多农牧民已经靠学习刺绣实现了脱贫致富,请问他们脱贫后发生了哪些可喜变化?

白晶莹:他们的思想认识在提高,审美观念在提高,刺绣技术在提高,生活水平在提高,过去很多嘎查的百姓喜欢打麻将,在刺绣进村入户后,让当地的农牧民发了家、致了富,同时也净化了乡风。白音忙哈苏木葛根敖日都嘎查的刘玉清,自幼身体残疾,与丈夫养育两个儿子,家里还有81 岁的公公,平日里靠耕种农田和饲养牛羊支撑收入,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12月,她通过关工委介绍,参加了我在嘎查举办的蒙古族刺绣培训班,从最初的刺绣新手,逐渐晋升为刺绣一级工,实现年均增收2—3 万元,两个儿子的学费得到解决,家里喂养牛羊的饲料有了着落,种地的化肥和种子也得以购买。像刘玉清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通过参与到蒙古族刺绣产业中来,人均增收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中国火炬》记者: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群众游行方阵中,您作为脱贫攻坚奖获得者代表,登上了“脱贫攻坚”彩车,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白晶莹: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干部,扶贫队伍中的一员,能登上全国“脱贫攻坚”彩车,见证祖国沧桑巨变,我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兴奋和自豪。我比正式报到提前一天到达北京,70年大庆的前夜,我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了,穿上我最喜欢的蒙古袍,登上了彩车,等待检阅。因怕去洗手间,我全天一口水也没敢喝。随着彩车缓缓经过天安门城楼,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彩车挥手致意。那一幕成为我毕生难忘的荣耀和经历,感谢党和国家对我工作的认可。这一刻,感觉所有的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

《中国火炬》记者:我们都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请问您作为刺绣扶贫带头人下一步打算怎样做?

白晶莹:我将化荣誉为动力,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同时利用自身影响力,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去关心爱护下一代。具体讲,要加大对农牧民绣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不断地提高技术,从而有能力接全国各地的更多订单;要努力提高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营销能力,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好;要竭尽全力把刺绣扶贫产业做得更好,更能适应市场需要,使草原农牧民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猜你喜欢

中旗农牧民火炬
传递火炬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
《小火炬》“我是插画王”大赛
《小火炬》“我是插画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