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山村支书做大事
——记山东省沂源县双泉村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刘保吉

2020-05-13孟德成通讯员张新强

中国火炬 2020年5期
关键词:关工委书记村民

本刊记者 孟德成 通讯员 张新强

刘保吉向游客介绍双泉村种植的苹果

4月的沂蒙山区,春寒料峭。

淅淅沥沥的春雨洒落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陡坡和缓坡相互交替的山坡,看似不高,却让记者走了近30 分钟。登上山顶,一阵微风吹过。放眼望去,半山腰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双泉村显得格外透亮。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刘保吉却做出了让人惊叹的大事!

45年前,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新任党支部书记刘保吉站在这个山坡上,俯瞰眺望。不远处放着他随身携带的本子和一支两头都削开的铅笔。山上没有路,坑坑洼洼的土地到处是滚落的碎石。刘保吉每次都是爬着上山,溜着下山。

近半个世纪过去,刘保吉自己也数不清到过这里多少次,身上被划了多少伤痕。但眼前这景色如名的“双泉”却深深地打上了刘保吉的烙印。土生土长的双泉人提起刘保吉,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愚公书记”。

“古有愚公能移山,如今咱也能造地”

清明过后,双泉村。

面对满山的石头,刘保吉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在刘保吉家里,一张模糊泛黄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是刘保吉带着乡亲们苦干大干,凿山劈石的场景。仔细端详,照片上的刘保吉挥汗如雨,但笑容依旧。那时候的刘保吉,风华正茂,与眼前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判若两人。

在双泉人眼里,刘保吉可是神奇人物。年轻时参军,立过功;转业回来后,一心想着带领村民致富,改变双泉村一穷二白的面貌。

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双泉人,对这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能否当好带头人,心中是有顾虑的。

双泉村三面环山,因两口泉水得名。但村子不像名字中说的那样,反而缺水非常严重。当时双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山多石头多,出门就是坡。”不说别的,就是用水都要“东西担五庄,南北挑两乡”。乡亲们都有一个疑问:祖祖辈辈都拔不掉的“穷根”,一个刘保吉能改变啥?

要是被困难吓倒,那就不是刘保吉。

刘保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冥思苦想如何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一番调查研究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开山整地,向土地要效益。

“仗”还没有开打,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双泉村就300 多名劳动力,这块“铁”骨头能啃得动吗?

刘保吉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挨家挨户做工作。接下来,他召集全村人开动员会。他搬了几块石头摞起来,站在上面说:“开山整地,过不了几年,这里就是大粮仓;继续荒废,双泉一定会越来越穷。有困难,我给大家伙做后盾,你们还怕啥?”话不多,却说得大伙都有了底气。

“古有愚公能移山,如今咱也能造地!”刘保吉带领村民挥锹抡镐、手搬背驮,撅刨铲挖,筐抬车推,抠土垫地,用石垒堰。扁担、箩筐用坏了一大堆,脚板和肩膀上磨出了铜钱厚的一层硬茧。

酷暑里,鸡打鸣,他光膀子上山,经常一干就是一天。

寒冬里,天不亮,他提汽灯上山,到晚上再挑灯夜战。

5年时间,刘保吉带着乡亲们硬是整出了800 亩能灌溉的流水梯田!

地有了,但是水呢?刘保吉带领大家漫山遍野找水源,连续打了20 多眼井,都不够理想。

经过一番考察,他大胆地制定了从离村子几公里的白马河引水的方案:先修一条200 米长的引水渠,然后通过抽水泵将水送到垂直高度168米的山上。这样一项工程需要投工25 万个,建机房3 座,铺管道350 米,建渠道6.5 公里,而且整个渠道都在半山腰上。这样的工程,对一个仅有300 多名劳动力的小村来说,可真不亚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认准了的事就得克服一切困难干到底。” 刘保吉回忆道。他和乡亲们送走了多少个严寒酷暑,身上脱了几层皮,硬是把清凉的水引向了双泉人的田间地头。一条淄博的“红旗渠”给了这片土地新的生命!双泉人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山上凡是有果树的地方,都能浇上水。

“村干部就像领头雁,只有作风正、本领硬,带好头,群众才会有奔头。” 刘保吉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当干部,不能图四平八稳,得替乡亲们多打算”

地开出来了,水也引来了,就在村民们满心欢喜的时候,刘保吉又有了新主意。

双泉村山多地少,靠传统农业想要致富,基本不可能。要想富就必须发展经济林作物,刘保吉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从开始动员村民种植花椒、桑树,到后来积极推广种植大樱桃、苹果等。村里的技术员杨纪明介绍:“如今,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原先一亩地收入也就千儿八百的,现在一亩樱桃可收入3 万多元。”

“当干部,不能图四平八稳,得替乡亲们多打算。”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让水果走出山门,卖个好价钱,刘保吉决定把近4 公里长的山间小路硬化成7 米宽的水泥路。

1999年, 刘保吉开始为双泉修路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真正让刘保吉体会到了什么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

修路材料短缺,资金缺口大。在当时无外援的情况下,要想修路,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早已受够了土里来泥里去的村民们纷纷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修好进村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坚定了刘保吉的信心。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启动资金就是个愁人的事。刘保吉进县城,去市里,跑省城,只要与自己搭上边的关系全跑遍了。有时,他在外一跑就是几天,甚至几周。

那时的他,用自己的话说,跟一个乞丐没什么两样,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穿个破布鞋,到了单位门口有时都被拦在门外。

他的行为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受他的影响,有的单位领导研究给双泉村提供水泥,有的单位给村里立项目拨资金,还有一些与村里有点关系的亲朋好友,主动为村里捐款。

启动资金有了,刘保吉再次站在石堆上,号召党员群众齐上阵,每家每户分任务、定指标。他带头上山劈石头,用小车推,用钎子撬,用铁锤砸,用最原始的方法,完成了当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

修路历时7年,先后投资100 多万元,新修、硬化路7 条,共12 公里。开通了村里到山顶的4公里经济路,并把村内2.5 公里的街道进行了硬化,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础。

山绿了,路通了,村民也富了。现在的双泉,一条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坑洼路变成了“水泥铺路面,花香路两边”的幸福路。

从1975年到2020年,刘保吉干了45年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双泉人脱贫致富,这位老兵,一直坚守在双泉这个“阵地”。

“光吃饱还不行,还得要替老百姓打好长远的发展谱”

往日的特困村,悄然发生着蜕变。刘保吉,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愚公”,深居大山,思想却紧随时代脉搏。

村民刘成财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山里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樱桃红了,村子富了,农民乐了。刘保吉逢人就说:“光吃饱不行,还得要替老百姓打好长远的发展谱。”这次,刘保吉瞄准的是乡村旅游。

2014年,刘保吉带着村两委盘活了一处闲置厂房,投资建设了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听翠轩”。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无数游客,也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回乡创业。2017年,醉美双泉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从此,双泉村的发展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果园采摘、挖野菜、制作豆腐、自驾游宿营、订单式果品营销……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采访中,记者恰巧碰到几位城里来的游客,他们说:“在这里,一边游山玩水,一边体验采摘;晚上住民宿,吃吃农家饭,听听鸟儿的啾鸣,犹如置身桃花岛,所有的紧张和压力都烟消云散。”

曾经籍籍无名的小山村,现在却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到双泉,你会听到村里的三大“怪象”:城里的年轻人主动要求到村里打工;家家户户都有车;每到周末车辆云集,绿树丛中人头攒动,游客流连忘返。

朴实无华的双泉人不会讲大道理,不少村民说:“跟着刘书记生活就有奔头。”刘保吉带领村民的奋斗之路,让村民看到了党支部富民、富村的作用,也看到了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当。

“孩子们出息了,我们将来才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一辆黄色大鼻子校车驶上山来,停在了双泉村村委门口,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鱼贯而下,雀跃着奔向家里。

2016年,按照有班子、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的“四有”标准和“凡是建立党组织的地方都要建立关工委”的要求,双泉村率先成立了关工委,刘保吉担任关工委主任。

“我作为关工委主任,感觉责任很大,孩子们出息了,我们将来才越来越好……”刘保吉心里时时挂念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其实,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起,刘保吉就把对孩子们的关爱挂在心上。

1977年,那是刘保吉刚刚当选村支部书记的第三年。双泉村的学校基本上集中在一个破旧的院子,小学5 个班级,初中2 个班级,学生多,房屋少,有的班级还在远处借用民宅,条件十分差。面对现状,刘保吉召集两委班子开会,会议决定,再穷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定要盖新的学校。

学校于1978年春天选址动工。没有资金,刘保吉就四处借钱购买建筑材料,施工队、林业队是村民组成,加上就地取石材,经过一年的时间,修建了占地1000 平方米的20 间石墙瓦房。初冬时,学生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成就了当时的“双泉速度”。

高考恢复后,刘保吉出台了奖励政策,中专录取奖励500 元,考入大学奖励1000 元。从那时起,村里的人才层出不穷。

2018年,村里有个叫刘雅楠的小女孩,五年级刚毕业,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花费50 余万元,每次复查费用5000 元以上,家中欠债40 多万。一家四口仅靠2 亩果园3 万元的收入维持,家庭陷入困境。刘保吉了解情况后,当即号召村里为其捐款1 万余元,奔走县医保处、民政局等多个单位,为其争取政策支持和救助资金,让这个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青少年的未来,就是村的希望。”多年来,留守儿童、困难儿童、辍学儿童等弱势群体,刘保吉时时记在心上。他倡导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等各项活动。通过上级帮扶一块、村里出一块、爱心人士捐一块,解决了村里儿童的生活、上学等问题。刘保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从未有一个辍学儿童。

金色的余晖洒在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小脸上,就如这被夕阳照耀的大山,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摇曳着幸福而恬静的笑脸。

细细琢磨,是什么让刘保吉有了如此大的勇气呢?因为他是军人,是村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双泉人的勤务员。用刘保吉的话说,建设好美丽双泉,是他一生的追求,毕生的愿望。

猜你喜欢

关工委书记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书记家的狗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