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

2020-05-12蒋其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蒋其军

摘要:“德育为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针,是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教育部新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以德育教育和法治建设为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  德育教育  德育素材  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正确观念的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针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教师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载体。在新的教育形式下,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非常明显地体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那么,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形势,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笔者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总结出一点经验与读者分享。

一、以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基础,进行德育教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引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具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引导,这些内容对德育教学有着有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基础,并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开展德育教育。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比如,在《少年有梦》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材介绍了梦想的含义、梦想的作用、梦想的实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小就应该拥有梦想,同时也提醒学生要将他们的梦想与祖国的建设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梦想才有意义、有价值。这些内容都非常利于学生正确品德观念的形成,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在《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雷锋的事迹,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中。《家的意味》这一框的内容,不仅介绍了家的一般内涵和功能,而且介绍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并突出中国的“家”文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内容——“孝”文化,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引导学生形成孝亲敬长的美德。

新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吸收这么多的品德教育内容,为教师的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要非常用心地去利用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与吸收,举一反三,为学生积极地寻觅更多的学习案例。以教材作为基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引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品德。

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可以丰富教学的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教学的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師虽然是文科出身,但也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一些基本课件的制作(如PPT)和文字的处理(如Word和WPS)。我们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动画制作(如FLASH制作)、基本编程(如VB等)。因为我们在网上搜集的有些素材只有文字形式,所以,如果我们具备了一些图文的编辑能力和视频制作技术,就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却生动的教学课件。这可以使我们的备课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虽然有一些德育的素材,但毕竟数量有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以及道德修养。

比如,在进行《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框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友谊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知遇之情”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等,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对友谊的重视和思考。

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多精彩的德育故事展现出来,丰富和优化了德育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影同步播放的优势,将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对推动德育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三、以生活中的德育故事为辅助,推进德育教育

名人的故事很精彩,身边的故事亦不可忽视。我们身边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大有裨益。作为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善于将生活中这些宝贵的资源汇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浸入浓浓的德育氛围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比如,在进行《爱在家人间》的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家的思考,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身边有关“家”的感人故事。有的学生讲到了“妈妈爱吃鸡爪”的故事。故事中的妈妈每次吃鸡时都说自己爱吃鸡爪,说鸡爪美容养颜,孩子每次也都把鸡爪留给妈妈吃。有一次,孩子看到了一幅名为《鱼头》的漫画,漫画中的妈妈与“我”的妈妈很相似,都喜欢吃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于是孩子就想,“我”的妈妈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后来,在吃鸡的时候,孩子就假装吃腻了鸡翅、鸡腿,妈妈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故事一讲完,许多学生深有同感,觉得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也经常这样,只是自己平时忽略罢了。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要多关心父母,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去孝敬他们。生活中的故事可能不像名人故事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更加真实,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和深入探究。这样,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德育故事,学生发现了许多被我们忽略了的情感,促进了学生对家人间爱的深刻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爱。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开展、渗透和推进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德育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学生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9(1):36.

[2]张学忠.谈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1):70.

[3]余先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3.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