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思维为导向的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
2020-05-12寇巍张成姚红兵魏萍
寇巍 张成 姚红兵 魏萍
摘要: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专科性强、概念内容多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知识理论更新快、思维活跃的学科。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优化学科内容、强化文献查阅、融入课题撰写、参与科研实践等方面入手,对构建以科研思维为导向的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科研思维;教学模式;研究型;耳鼻咽喉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243-02
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logy)是应用临床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人类耳鼻咽喉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的学科[1]。耳鼻咽喉科知识覆盖面广,解剖结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培养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应让其具备较扎实的基本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还应使其拥有良好的科研素养[2],以利于医学生更好地将科学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能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中保持其临床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
一、将科研意识融于基础知识教学是培养科研思维的有效途径
1.梳理整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临床二级学科,耳鼻咽喉科学是囊括了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及其相关头颈诸器官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学科。这些器官多为深邃及细小的腔道,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表现复杂[1]。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体会,课程的教学过程要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如急慢性炎症、肿瘤、免疫等内容的讲解,同时又要侧重于对儿童多见的耳鼻咽喉疾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原则的讲解,如过敏性鼻炎、喉软化症、儿童鼾症等[3]。
在这些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查阅文献有助于学生对专科知识、疾病表现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通过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来获得文献信息,欠缺使用专业学术期刊和数据库查阅文献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重点培训学生如何使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而且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并且要求学生撰写综述类的论文,一方面促进其主动性,另一方面也锻炼其论文写作能力。
2.强化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随着医学基础、理论、应用的飞速发展,紧密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必由之路[4]。目前,耳鼻咽喉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南、相关参考文献都以英文为主,如果没有足够专科英语词汇的积累,就无法及时获取新知识、新理论。而这种英文水平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教师可将本专业经典的论著摘抄以后供学生阅读,并通过设计英文测试题目,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带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通过翻译文献中的段落,使学生具备独立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3.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科研思维及科研内容。耳鼻咽喉科学是现代医学中包含了遗传、免疫、肿瘤等专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此为基础的相关理论学术研究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热点。笔者在近年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科研项目,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科研工作的思维、部分成果融入其中,无疑将促进学生视野的开阔。例如在讲解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中,将笔者承担的国家自然项目“芳香烃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中关于鼻黏膜免疫的组成、速发相变态反应免疫机制、细胞因子调控机理等方面知识及部分研究成果讲解给学生。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此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对一些理论原理、基础研究充满了好奇,课后都会主动提出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思考。显然,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科研思维、科研内容,与学生积极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其科研热情。
二、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是培养科研思维的原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TBL、PBL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6]。但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对科研的兴趣却一直以来是对教师的考验。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对于促进其科研热情具有积极作用。
1.科研课题撰写有助于激发学生科研思维。科研课题撰写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及科研意识,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自行选题的科研实践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易导致学生盲目跟風,因此教师在这时候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选题,可根据耳鼻咽喉科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在耳、鼻、咽、喉等不同方向的选择,并就学生选题评价其可行性,使其在具体撰写时少走弯路。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并完成课题撰写能力的培养。这种课题撰写培训既可锻炼学生实际查阅文献、英文阅读、标书撰写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
2.科研课题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的成果最终需要实验来实现,开放性的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参与科研实验的平台。教师则可以鼓励那些对科研兴趣强烈、有优秀科研思维、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在实验室中将首先从实验准备、仪器使用开始熟悉。其次,可从较简单的实验开始涉及具体实验。最后,从结果分析、数据统计等方面得到锻炼。例如鼓励学生参与我们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实验实践,从喂养小鼠、Genotyping、WB等方面得到技能培训,既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实验方法,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弥补了课堂知识的滞后与不足。
三、优化考核目标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有力支撑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也是优化教师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7]。但我们目前的耳鼻咽喉科学课程考核仍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总结性评价方法偏重对书面知识点的记忆性考核,而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知识活学活用能力、综合应对能力无法做出全面评价,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如果能够在现有的考试体系中增加科研实践的占比,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促进其积极探索医学科学的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在内容上做出调整,将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耳鼻咽喉科学考核体系。例如,平时考核可包括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课题实验、文献阅读总结(包括综述)三部分内容,三者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一半,其测评则由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完成。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形成有力的支撑,也可以为其他课程起到示范作用。
四、總结
科研思维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代表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广以科研思维为导向的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耳鼻咽喉科学人才,而且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创造力,这对于建设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大学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18(31):1381-1383.
[2]毕国澍,颜伟韬,汤志斌.综合性大学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8(22):9-10.
[3]傅然,胡国华.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7,2(55):128-132.
[4]谭春霞.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1):144.
[5]高凌云,李袁静.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10-111.
[6]赵宁,付忠良,杨怀安,等.基于循证医学的PBL教学法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29-31.
[7]姜华,杨景明.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药学教育,2018,34(2):23-25.
Abstract:Otorhinolaryngology is a specialized subject with many concepts,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of quick renewal of knowledge theory and active thinking.Combining with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tolaryngology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subject content,strengthening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integrating the subject writing,participating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and so on.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teaching mode;research type;otorhinolaryng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