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修养与自然科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关系

2020-05-12李颖蒋然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熏陶改革创新课堂教学

李颖 蒋然

摘要: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应渗透人文修养教育于传统方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的熏陶。文章探讨了人文修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学生在自然课堂的学习中,如果能够与人文修养相结合,将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能够拥有历史责任感及科学道德,能够以德立身,同时获得人文修养的美感体验。人文修养具有独特的魅力,人文哲学能够更好地指引科学思考,促进自然科学的创新。

关键词:人文修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熏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058-03

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该使学生提高人文修养,获得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提升。理顺和融合人文修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人文情怀的培养。理性知识与感性培养的结合,对于学生记忆、思考教学内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中可以体验到正面积极的学习情绪、成就感、乐趣、与获取知识的奇妙感。

人文修养与课堂教学的隔阂,会造成学生只专注与课程学习,方式单一,且容易形成枯燥、厌学的情绪。同时,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学生将来创造知识、科学创新素养的形成。更不利于学术大师的培养。另外,人文修养的缺失,不利于家国情怀、高尚情操的养成,不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具有高度责任感、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材。让课堂知识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互相促进,是教学教育改革的高度需求。如何更好地将人文修养与课堂知识教学相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一、人文修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简单达成的过程,而是一个艰苦学习,甚至枯燥单调的经历。课堂教学内容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众多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其形成过程,本身就是教育人文修养的很好素材。首先,众多知识创造者、科学家自身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的情感,具有楷模和示范作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高度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曾给美国总统写亲笔信,陈述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抵制意见;现代社会在基因生物伦理方面的谨慎和舆论监督等。而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我国科学家在人文领域也具有极高的修养和楷模示范作用。很多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报效祖国,扎根国内。如研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元勋。也有屠呦呦等科学家,踏踏实实研究专业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谋求福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些楷模的感召下,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宣讲,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实际上,很多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与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如墨经、地动仪、小孔成像、梦溪笔谈等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记载。

自然科学课程中含有辩证的观点和哲学的思想方法,面对现实世界,探讨物质运行的规律,使人们能够对事物发展进行预判和分析。自然科学与哲学息息相关,就如同物理physics与英文哲学philosophy的关系。因此,人文教育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中进行体现有着先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而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人文思维与哲学思想对于科技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经典的自然定律包含人文哲学的思维理念,譬如量子力学理论的测不准原理和波粒二象性,完美地诠释了自然的辩证统一作用。一些科学巨匠的经典理论,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几乎都有着人文与自然理论的相通与贯穿,体现着哲学的统一思想。又譬如量变质变的转换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在不同温度点可以相互转化、溶解在一定程度达到饱和。因此在自然课堂的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与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科学创新中形成指导思想,能够形成富有活力的科学创新观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知。

自然科学理论的很多定律、公示与概念,具有美学上的价值,一般对称、简介、明了。这包含科学家的孜孜追求,也包含人类自身对于自然美学与客观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追求。著名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始终相信宇宙中的若干种力可以凝练统一,在这种人文哲学思想的指引下,他用非常漂亮和凝练的公式E=mc2简洁地概括表达了极富美感的自然规律。因此美的事物是人类追求的本能,自然科学也是如此。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也会给学生带来美的观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利用教材与参考资料的精美图片、名言名句、漂亮的实验设计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自然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观感和熏陶,体会到科学的震撼之美与更高精神层次追求的美。

二、人文修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要使学生获得人文修养,同时与自然科学教学形成有机促进,是一项难度较大但价值巨大的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全面完善的业务体系,能够自觉地丰富知识,不但在自然業务领域深耕,而且能够在人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刻理解,广泛涉猎。同时,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到自然科学散发出来的人文之美,不断地汲取营养、完善自我。同时,获得良好的科学品德、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通过持续的人文熏陶,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同时确立利用所学服务人类社会的积极向上的目标。

教师除了加强业务和人文修养外,教学的方式也要自然,不应为了体现人文而体现人文,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味地强调趣味性和人文概念,“填鸭式”地硬塞给学生,这样容易适得其反,使得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喧宾夺主的行为。更不能强调相反面,如科学家的与众不同,不修边幅,等等,来引导学生对于科学专注的理解。人文修养的培育自身不能显得突兀和不自然,这样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从更积极的方向而言,学生自己的感受,获得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碰撞,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感受刻苦钻研的人文精神,远比从教师那里机械地获取要重要。因此,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引导,应该不断创新,启发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应该生动活泼,自然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之美与哲学的广博。例如,人类历史上对于光的本质的理解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中间经过了反复。波动说与离子说最后获得圆满的妥协,得到了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诞生了新的科学构思。这说明人类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不断深化的。

人文修養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并不意味着要打破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知识学习,因此需要进行穿插以及辅助性的引入。理清主次关系,确立两者的时间分配和结合方式。

三、人文修养结合的课堂教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人文修养与自然科学的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然需要自然科学不停地发展,人文学科同样需要不断地进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仅仅重视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那么即使能够在单一的领域取得成绩,那么在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如果一个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仅仅被局限在狭窄的范围,缺少更广阔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想象空间,那么其发展也必将会受到限制。随着近年来新工科、大科学、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而且相互渗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呼唤着人文、自然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科技创新在新形势下举步维艰。面对贸易战、卡脖子事件等外部因素,更需要培养拥有爱国情怀、民族情怀,以及人文历史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全世界竞争的焦点也从以前武力、财富、疆域的竞争,转化为科技、人文和人才的竞争。面对机遇与挑战,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有人文之德,才可尽用其才。我国很少有人获得科技桂冠顶端的诺贝尔奖,新的时代和发展迫切需要高端人才。自然科学的创新发展,需要拥有在人文和艺术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方向上引导,从过程中激励,人才就会脱颖而出,振奋民族精神、创新科学知识,而实现这一目标则依赖于教育。教育中的人文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提高人文修养,如何让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人文修养体现了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对待国家的整体意识和出发点,是通过人的反思、自省、反观、感悟而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深这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少走弯路,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人文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方法

人文素质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如学科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因此必须形成变化和多样的引导培养特点。同时,其中又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自身广博的人文积累,以及活化的知识储备,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对农业自然学科,袁隆平是著名的科学巨匠,他默默付出,淡泊名利,为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这种高尚的科学操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更主要的是,由于熟悉该学科中的人物,能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比如物理学科的爱因斯坦曾给美国总统写信,表达对原子弹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坚决反对态度,这表现了科学家对反人类行为的反对,表达了造福人类的宗旨,这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知识的学习是用来造福人类而不是对人类自身形成伤害。由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科的巨大贡献,这也可以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

除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外,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思维活跃度、接受度是不同的。如年龄偏小的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接受消化为主;而年龄偏大的学生,则需要以一种商讨、引导、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同时可以结合他们学习中的实例进行阐明。学生的兴趣往往是明确的,这对于年龄偏大的学生尤其如此,这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人文教学。

总之,对于人文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渗透,犹如水一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度调整,不可一成不变。但是这些都基于教师自身过硬的修养与活化的知识储备,因此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学生在自然课堂的学习中,如果能够与人文修养相结合,将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能够拥有历史责任感、科学道德,能够以德立身,同时获得人文修养的美感体验。人文修养具有独特的魅力,人文哲学能够更好地指引科学思考,促进自然科学的创新。人文修养与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需要灵活、多样、针对性地进行,同时对教师的人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培育与课堂知识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一味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参考文献:

[1]洪林旺.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J].物理教师,2003,(12).

[2]蒋然.人文精神渗透物理课堂的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penetrate the teaching form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way.Let the students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colleagues,get the humanities of the cultiv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ies and classroom teaching.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in natural classroom,students can combine with humanities.Will play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each other.Students can have historic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ethics,can stand up with virtue,at the same time obta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humanities.Humanities have unique charm.Humanistic philosophy can better guide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Key words:humanistic cultiv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edification

猜你喜欢

熏陶改革创新课堂教学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