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专业课程微课与项目教学融合应用探究

2020-05-12王爱华杨成凤丁姜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微课融合

王爱华 杨成凤 丁姜华

[摘 要] 在“三以一化”的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该文根据微课与项目教学的特征和关系,探索微课在中职专业课程项目教学中融合应用方法,提出选择“融合时机”和“融合内容”的策略,并指出微课在项目化教学中融合应用的常见误区。

[关键词] 微课;项目教学;中职专业课程;融合

[基金项目] 江苏省第四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ZLT28);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专业课程‘OAO融合教学实践研究”(ZJ2018002)

[作者简介] 王爱华,海安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72-02    [收稿日期] 2019-08-29

一、融合应用背景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这种教学方式力求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能够满足先行学习的需求,通常具有“短、小、精、趣”等四个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的特点体现了“三以一化”职教专业课改理念,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教学课程的实施需要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了“全、转、长、创”四个方面特征。

综上,微课“短、小、精、趣”的特点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能够化整为零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的效度,满足中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先学后教、先学后做”的要求,能有效完成项目教学的多维教学目标,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二、融合应用的策略

(一)融合时机的选择

1.课前翻转。翻转课堂是项目化教学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知识化整为零、教学难点化繁为简,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其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主要依赖于各类微视频。项目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涉及到的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需要相应的微视频与之配套。因此,课前翻转融合微课既可以是单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的多次展现,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展现多个串联知识点。

在“电子装配”课程中,“制作门铃电路”是常见的项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电路基本原理、元件檢测及装配、电路的检测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时将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检测和焊接方法等已学知识通过微课在课前复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再有,一些实验实训课程需要在强化安全教育,因此,在课前利用卡通人物动画形式制作幽默风趣的微课,让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强化了学生实验实训时的安全意识。

2.课中模仿。中职专业课程是采用项目化教学最多的课程,其中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掌握是项目课程的重要教学达成目标,对于技能训练的初期阶段,除了教师的示范演示,学生模仿学习。如果在项目课程中融合微课,可供学生反复观看、不断模仿。一方面微课的短小、幽默的特点,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的程序、步骤、技巧等内容;另一方面减轻教师重复的讲解、示范,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钳工工艺”课程中,进行“钻孔”项目教学时,教师示范演示“钻头刃磨”的操作过程,由于操作空间小,学生人数多,学生难以看到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在初期训练时常常不得要领。如果将教师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对于关键步骤和技巧采用特写放大的方式,或者采用三维动画的方式来表现技术难点,这样的微课融合到项目教学中,可供学生多次循环播放,模仿训练,从而显著提高实训效果。

3.课后拓展。在项目化教学中,课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升华。然而在大多数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课后拓展环节往往成了“鸡肋”,有的拓展内容设计宽泛,毫无操作性可言;有的是简单布置作业,将课堂内容再学习、重复检测,毫无新意。在课后拓展部分将微课与项目化教学相契合,既可以推介与项目知识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拓展性内容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知识的新鲜度,也可以围绕项目知识点通过微课中的在线互动、虚拟仿真等信息化元素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网页制作”的项目教学课程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校网站制作”项目教学的内容,学生初步学会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流程,但是与高水平的商业网站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了解更多网站设计制作的知识,融合微课用来课后拓展,主要介绍学校网站设计风格、先进的网页制作技术以及学校网站的比较和鉴赏等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融合内容择取

1.化抽象为具象。职业学校的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枯燥的公式,艰深的原理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的拦路虎,而这些知识又是项目课程实施必备的。诸如微观的世界、假想的空间、繁杂的推论等抽象的知识点可借助“微课”来巧妙地化抽象为具象,化科学术语为白话,化不可见为可见。采用类比说明、虚构故事、实验探究等内容来降低知识点理解的难度,用通俗易懂、适合学生心智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另类方式来呈现项目课程必备的知识。

2.化快进为慢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是最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项目完成后,学生更容易获得一件“产品”和“成果”,技能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一些产品的关键工艺工序或者服务的关键流程,学生很难一遍就学会掌握,对于教师的示范很难一看就会,如果借助微课在课前、课中甚至课后对项目中的关键“步骤”化快进为慢进,能让学生根据微课多次重复观看、揣摩、训练、思考,进而逐步熟悉并掌握这些关键的工艺和流程。

3.化沉悶为幽默。学生学业水平和自身素养、教师的表达和组织能力、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等决定了课堂的氛围是否和谐、高效。职业学校的课堂要么是“热烈过火”难以驾驭,要么是死气沉沉,昏昏欲睡沉闷之极。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职校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特征,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微课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网络流行语言来呈现,抓住热点事件、甚至是明星人物出镜等方式来化沉闷为幽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融合应用的误区

1.完全代替。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如果全部或者大部分教学内容都采用微课形式替代教师的正常讲授,教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项目教学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省去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融合,项目化教学课程不应该由数节支离破碎的微课在数量上累加而成,项目教学课程不应设计成电化教学课程。

2.千篇一律。微课制作虽然至于区区十几分钟,所需原始资源很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课在项目教学中融合应用。为了节约时间和降低难度,制作的微课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在项目课程要按需制作微课,根据知识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力求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把简单的问题说清晰、把复杂的问题讲轻松。

3.缺乏系统性。基于单一知识点的独立微课在项目教学应用中发挥作用有限,只有为整门课程开发系列化、系统化微课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在系列微课程的开发中,除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等来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学习型微课外,还应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练习型微课、实验型微课、复习型微课,这样才能使得微课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项目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

[3]孟志飞.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41-41.

Absrt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ree-in-one" vocational school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of micro-course and project-based teach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urses,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hoosing "integration opportunity" and "integration content",and points out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course in project-based teaching.Common errors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micro-course;project teaching;professional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微课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