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应用初探

2020-05-12傅晓茵唐莉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应用

傅晓茵 唐莉莉

[摘 要] 微信是手机用户最大的互动交流手机软件之一,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该文通过构建人体寄生虫学微信公众号,建立基于网络的新的教学互动平台,初步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为后期进一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领域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人体寄生虫学;应用

[基金项目] 2015、2016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5XJGZ02,2016XJGZ01)

[作者简介] 傅晓茵(1986—),女,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弓形虫感染与免疫研究;唐莉莉(1984—),女,医学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原虫感染与免疫研究(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222-02    [收稿日期] 2019-12-15

一、研究背景

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该纲要第十九章中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1]。教学信息化主要包括教学工具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的信息化以及教学传播的信息化[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和形式一直紧跟着不断发展,从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应用,慢慢发展到借助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在线教学等。

目前校园的大学生“95后”是绝对的主体,他们是百分之百的手机控,智能手机是他们的必需品,也是他们的玩具,他们不仅利用任何缝隙时间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也是“低头族、手指控”。中国新闻网就曾经报道过:六成大学生10分钟看1次手机,上课玩手机成“国际难题”[3]。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武断的阻止,应当疏导,因势利导,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习,得到雙赢的局面。2011年1月腾讯公司发布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之后在此基础上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腾讯公司调查显示,目前“微信”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又以大学生为主。郑晓娜选取2014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208所院校2500名大学生调研资料,调査显示,84.7%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13.4%的大学生听说过微信但没有使用过微信,1.9%的大学生从未听说过微信。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微信而且每天都有一定时间在使用微信;一些目前没有使用微信的大学生,未来也会选择使用微信。对于微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大多数学生认为微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可见,大学生对微信比较认可,认同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追求新、特、奇的心理特征[4]。微信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微信学习适合碎片化的微学习内容,且不论其每次推送的信息有篇幅长度的限制,单从阅读媒介——手机的屏幕面积和亮度来看,就不适应长时间的观看,而且手机阅读容易消解学习的沉潜心态。因此,微信教学应该被视为传统教学的合理补充,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教育形式可以做一探索。

二、当前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现状及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寄生虫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曾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或消除,尤其是土源性线虫病发病率和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许多医学院校减少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专业的人体寄生虫课程的学时数[5]。人体寄生虫学是连接医学生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能够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基础上我们也曾尝试过PBL、CBL、Sandwich等教改的尝试,但是因为课时数及学生人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只能小范围的进行应用。2013年我校将每堂课的授课时间由50分钟减少至40分钟,以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这又给课时数本来就不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困惑。压缩的时间里,怎样保质保量的将内容灌输给学生呢?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按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教学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及时反馈和学习内容的适应性调整,实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教学需求,提供丰富的现场实习体验,发展情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1.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医学寄生虫学”移动教学平台。首先,课前学生关注“寄生虫学教研室”公众账号,教师修改用户备注为真实学号姓名,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或实验操作分组情况给学生创建小组,区别投放信息,以保证信息投放的精准度,加强学生管理。其次,教师投放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课程阅读材料、微课视频等素材,素材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结合课程进度适时推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如预习材料、扩展读物、作业习题等。其中,素材的媒体建设是一个长期海量的工作,教师需要对素材进行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微信学习碎片化、兴趣化的需求,同时要考虑不同格式数据在信息容量、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速度等方面的区别。

2.微信公众号的“医学寄生虫学”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课堂中学生汇报自主学习中反馈的问题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同学经课前相互讨论后,课上进行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还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阶段,根据汇报情况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确定还需讲解的内容以及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为理解记忆。为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印象,还可进行在线答题或抛出典型病例,紧密联系临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点拨阶段,老师再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課后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知识补救,学生根据课中老师的讲解,通过小组在线讨论对自学未消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图文数据、消息数据、借口数据等数据做一客观的统计分析。在线回复调查表,了解学生主观上对移动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

四、结语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架起师生间的桥梁,初步构建并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人体寄生虫学”的移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把被动性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学生可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网络平台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解决了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学反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4.htm.

[2]刘瑞儒,何建武.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N].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6-23.

[3]中国新闻网.六成大学生10分钟看次手机,上课玩手机成“国际难题”[EB/OL].(2014-04-27)[2015-02-02].http://edu.qq.com/a/20140427/006455.htm.

[4]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14,(02):83-86.

[5]刘明社,孙希,吕志跃,等.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01):1-6.

Abstract:WeChat is one of mobile phone users' biggest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software.The launch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all walks of life.In this paper,a new interactive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by constructing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human parasitology,which was initially applied to human parasitology teaching practice,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the field of human parasitology teaching.

Key words:WeChat public account;Human parasitology;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应用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