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2020-05-12汤自凯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高等数学互联网+

[摘 要] 高等数学是理、工、商、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为适应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新要求,该文针对高等数学课程现状,思考与探索在智慧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将高等数学打造成“金课”。

[关键词] 高等数学;互联网+;教学探索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汤自凯(1973—),男,数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与图论及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9324(2020)17-0168-02    [收稿日期] 2019-09-26

当前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应用于教学中。2018年,教育部相继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等,提出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全面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高等数学是理、工、商、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为适应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从学校高等数学课程开设情况出发,分析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互联网+智慧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以图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将高等数学打造成“金课”。

一、湖南师大高等数学课程开设情况

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创建于193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本科专业80多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高等数学课程以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教学,设高等数学A、B、C、D、E、经济数学等六类,A类面向物理学、电子信息技术、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等理工科专业,学时80+80,分两学期;B类面向化学、教育技术等理科专业,学时64+48,分两学期;C类面向临床、检验、药学、预防等医学类专业,课时48,在第二学期开设;D类面向法学、公共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学时48,在第二学期开设;经济数学面向金融学、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学时80,在第一学期开设。

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又是科学的女仆,是推动生产发展的知识杠杆,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断为其他科学发展提供助力。一个优秀的理工科本科生,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良好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等数学素养,而高等数学的学习为提高数学素养、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成为可能,老师教好高等数学,学生学好很重要。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如下:

(1)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百花齐放。当前正式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数以千计,教材内容都为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等;教材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螺旋式上升式,从一元微分、积分再到多元微分、积分,其中以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的为代表[2];另一种是直达式,如分为微分部分、积分部分,微分部分将一元微分、多元微分综合在一起,其中以空军航空大学从福仲教授编的《高等数学新理念教程》为代表[3]。

(2)高等数学学习目标在增加,但课时在减少。很多专业在修改专业培养计划,强调保障专业课时与学分,将高等数学课时一砍再砍,如我校有的专业高等数学由170学时,变成了现在的160学时。

(3)大学新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不适应。学生高中学习大都是被动,是在老师与家长的眼皮下学习,缺少自觉性,大学学习需要自觉性,学生因此不适应。

(4)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教学投入不足。高等数学教师很多为学校新进博士,而很多学校对新进青年教师施行的“非升即走”模式,要求在2~3年内拿到国家级基金项目,5年内评为副教授,在项目、论文为主要人才评价指标下,青年教师为自己的前途,有多少时间能用在教学上,教案是现成电子文档,上课时对着PPT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后结果是,高等数学课成为全校挂科率最高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成为一种负担、畏途,如网上相传:“每个大学都有一棵树,树上挂着很多人,这棵树名为——高数。”

三、互联网+智能环境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互联网无处不在,从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在线共享课程,高等数学网上课程资源日益丰富,智能终端——手机在手,上网、点到、做题什么都能办,在此智能环境为下解决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学效率,我们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1)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我们开设高等数学选讲,引导对数学要求高或有意考研的同学进一步加强高等数学的教学,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2)设立高等数学学习优秀奖与高等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大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结合专业特色,选取与专业有关的例题与习题,介绍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微积分的发展等;从2007年开始设立高等数学优秀奖,奖励高等数学学习优秀者;制定激励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3)加强高等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高等数学原是我校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高等数学D类的校级在线共享课程,并于2019年3月成功上线,供全校学生免费使用。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高等数学互联网+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