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2020-05-12王韡

歌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刘欢演唱风格

王韡

[摘    要]刘欢与毛阿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的两位代表性歌手。从这两位歌手各自代表歌曲的音乐形态、演唱形态、声学频谱形态三方面进行其演唱风格的综合性阐释,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关键词]演唱风格;主流流行;刘欢;毛阿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流行歌手,形成了众多演唱风格。在这些演唱风格中,主流流行占据着相当的分量。所谓主流流行,英文为Pop,即与爵士、布鲁斯、摇滚、拉丁、乡村等并置的一种演唱风格。对于主流流行歌曲来讲,这种“流行”是狭义的,可以理解为流行歌,其是流行音乐中最为常见、生产数量也最多的一种都市化、时尚性歌曲,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抒情性、通俗性的歌曲。此风格歌曲的旋律性较强,其风格性没有爵士、摇滚那样固定且明显,演唱上注重细节性。从具体的音乐作品上来讲最为明确,如邓丽君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张学友演唱的《一路上有你》、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那英演唱的《征服》、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威猛乐队(WHAM!)演唱的《无心快语》(Careless Whisper)等都属于主流流行歌曲,他们在演唱这些歌曲中呈现的演唱风格即主流流行演唱风格。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主流流行演唱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男歌手莫过于刘欢,女歌手莫过于毛阿敏。为此,笔者以刘欢、毛阿敏的演唱风格为例,以点带面来阐述此时期的主流流行演唱风格。具体将从三个方面对两位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阐释。第一,音乐形态。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①第二,演唱形态。“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②。第三,声学频谱形态。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系主任韓宝强教授开发的“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这一声学测试软件,对囚歌歌手迟志强的代表性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试,“因为歌手的声音形态往往影响其演唱风格,同时,会使研究更具科学性”{1}。另外,也会使大家对其声音有一个更为直观、物理性的了解。

一、刘欢:高亢、明亮、鼻音式的演唱风格

刘欢是中国流行歌坛的一面旗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崭露头角,90年代成为一线歌手,演唱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例如《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从头再来》《好汉歌》《你是这样的人》《人生第一次》《亚洲雄风》(与韦唯)、《我和你》(与莎拉·布莱曼)等歌曲。1994年刘欢演唱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曲《千万次的问》,这首歌曲属于刘欢的代表作之一。

(一)音乐形态分析

《千万次的问》是由冯小刚、郑晓龙、李晓明作词,刘欢作曲并演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曲。该歌曲为四四拍、bA自然大调式、中速稍快、音域为十二度(be1—bb2)、并列单二部曲式(见谱例1、图1)。歌曲描写了男主人公身在美国,总想起国内自己单相思的恋人,难以忘记、难以自拔的状态。歌曲的引子部分前两小节用长号演奏,后四小节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的人声来进行,音乐彰显大气之感,并且出现了bsol音,体现了混合利底亚调式的特点,底鼓八次重击引入演唱部分。A段的前三句属于变化性重复,起加深主题的作用。同时,A段中钢琴和架子鼓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钢琴利用各种切分节奏来推动音乐,这种节奏型大多来自于爵士乐。架子鼓主要是底鼓在强拍、次强拍时进行演奏。B段的第三、四句是一、二句的变化性重复。进入B段之后,电吉他加入进来,采用较重的失真音色进行和弦式扫弦演奏,以此来营造气氛。虽然音乐很噪,但是音量并不大。“问我到底爱不爱你”和“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两句,整个伴奏音乐使用低音的bmi-fa-sol-bla四音列来推进,这是西方交响乐中的惯用创作技法。在第二遍演唱“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时管乐进行装饰式的演奏,目的也是为了加强音乐的气势。同时,女声的伴唱演唱悠然自得,与刘欢的独唱进行卡农式的呼应。另外,歌曲尾声使用了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中的音乐片段来作为结束,再次体现出混合利底亚调式的特点,这是一种拼贴的创作方式。总的来讲,该歌曲大气辉煌、气势宏伟,属于流行歌曲中的“交响乐”风格。

谱例1

(二)演唱形态分析

刘欢的声音高亢、明亮,带有鼻音,刚柔并济,曲线型声线,男高音声部。他在演唱中采用了强起音,有力、富有激情,发声时声门突然打开,喉位较低。刘欢在演唱中适度打开喉咙,发出声音后直接打到鼻子以及眉心处,声音集中、有穿透力。他的高中低声区没有明显的换声点,声音较为统一,演唱中的气息较深,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刘欢演唱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音的使用,这是其重要的演唱风格特点。他往往将发出的声音直接推送到鼻子上,并在鼻子中加以润色,尤其在高音区更为明显。刘欢在演唱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例如“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里”和“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的“你”和“意”等。还使用了上波音,例如“问我到底爱不爱你”的“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中的“ask”。A段歌曲第二、三、四句的结束字,刘欢使用了短颤音技巧。在进行A段的第二遍演唱时,“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中的“生”和“行”进行了叹气的处理,体现了音乐上的张弛有度,声音上不单单是高亢也有相对松弛、细腻的处理。B段的结束句“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的“你”,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其先是利用高音关闭技术将此音唱出来,然后利用吐气的方式使此音缓冲下来并结束。另外,歌曲中的各句基本上都是以闭口音结束,运用关闭技巧后的声音都很明亮,共鸣也较强。最后全曲的结束句“好在哪里”使用了哭腔技巧,一是为了演唱高音的方便,因为哭腔容易把声音带到高音的演唱位置上,二是为了突出歌曲的主题,有一种悲伤的情绪反问自己“对方到底好在哪里”。刘欢以演唱高音出色而闻名,他除了拥有优良的嗓音条件外,最重要的是其掌握了演唱高音的重要技巧——关闭技术,这也是他能在中国流行歌坛常青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关闭就是在发声时,以制止声带的方式使声带压缩拉薄、振动频率加快。这样,两片声带就会更加紧密地闭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声带关闭状态,这种方法即称为关闭方法。关闭方法在实践中的首次应用是在19世纪初期的美声唱法中,法国男高音歌唱家吉尔伯特·杜普雷(Gilbert Duprez,见图2)在自己的演唱中首先采用,其也是关闭技术的最早提出者。他使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解决高音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也开创了关闭唱法的新纪元。随着声乐历史的不断发展,关闭技术也逐渐超越了美声唱法的范围,蔓延到其他唱法包括流行唱法中来。”{1}总的来讲,刘欢的声音高亢、明亮、共鸣性强,用鼻腔润色声音,高音使用关闭技术,演唱充满激情、大气磅礴。

(三)声学频谱形态分析

从刘欢的演唱示例频谱图(见图3)可以看出,各个泛音之间的间隔很不明显,泛音呈片状连接在一起,没有办法把一个个泛音标出来,不像下文中毛阿敏的演唱示例频谱图(见图6)。此频谱与男高音戴玉强美声唱法的声音频谱图(见图4)非常相似,这说明刘欢的演唱与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发声有一定相似度。这是由于刘欢在演唱中腔体打开较大,声音的共鸣较强、抖动性较大造成的。在图3中,2043至3151赫兹之间形成的峰较宽要高,这是典型的歌手共振峰。另外,在频谱10000赫兹以上的区域,还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峰出现,这是由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很大,声音集中、明亮,能量很强造成的。

二、毛阿敏:深情、略带沙哑的演唱风格

毛阿敏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国大陆女歌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演唱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渴望》《思念》《女人不是月亮》《永远是朋友》《历史的天空》《烛光里的妈妈》《不白活一回》等歌曲。其中,《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当时影响很大,是毛阿敏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一)音乐形态分析

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音乐作品,收录在1992年发行的《毛阿敏名曲精选》专辑中。该歌曲为四四拍,g和声小调,速度稍慢,音域为十三度(a—f2),并列单二部曲式(见譜例2、图5)。歌曲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心系祖国,对祖国充满思念之情。引子和A段第一遍进行时采用了钢琴伴奏的形式,突出了深沉的思念之情。A段进行第二次反复时加入了风铃和弦乐,使音乐丰满起来。A段的第三、四句是第一、二句的下行二度变化模进。歌曲从连接处开始加入了管乐的演奏,增强了音乐上气势。A段与B段属于方整性结构,基本上一小节对应一句。B段的第三句加入了临时变化音#do(#Ⅳ级音),突出了流行元素。B1和B2段是B段的变化性重复,B1段旋律线条拉长,使此段落扩大为五句。B1段是B段旋律的上行四度进行,使歌曲的音高整体提升,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并重申了主题。该歌曲中的fa与#fa(Ⅶ与#Ⅶ级)音使用比较有特点,整体以使用#fa为主,突出和声小调色彩。但是在A段的第三句、连接部分、B2段的第一句还使用了fa音,又体现出自然小调的色彩。同时,全曲的最高音第31小节处也使用了fa音,这属于一种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接替的创作方式。另外,歌曲中采用了大量的三十二分音符,使歌曲的音乐语言更加口语化。

谱例2

(二)演唱形态分析

毛阿敏的声音略带沙哑、较为抒情,但高音有一定的冲击力,属于刚柔并济型。她的音域较宽,曲线型声线,属于女高音声部。毛阿敏曾学习过美声唱法,但在演唱中没有明显的美声唱法声态痕迹。毛阿敏在演唱中的起音较为突然、坚决,同时,还使用了很多装饰音。例如,A段的四句结束字,她都进行了波音的处理。另外,在时值较长的结束字上,她使用了长颤音技巧。例如,B段的“今天这方明天那里”的“里”处。她在演唱时声音由弱变强,先把声音拉开、拉直,然后再进行颤音的处理。歌曲的连接部分使用衬词“唔”来演唱,这是演唱中的一个难点。“唔”属于闭口音不利于打开喉咙,而且多在高音区演唱,其中还有一个八度的大跳。这需要演唱者在把歌词咬清楚的同时,还要适当打开喉咙便于高音的演唱。连接部分的两句是二度变化模进的关系。另外,这首歌曲的强弱变化较多,中低音区主要强调诉说性,营造意境,高音区声音的张力很大,有较强的气息支撑。总的来讲,毛阿敏的演唱深情、动人,声音富有感染力。她的高中低音区统一,喉咙打开适度。同时,她在中低音区运用胸腔共鸣较好,声音富有磁性,音乐彰显出深沉、大气的特点。

(三)声学频谱形态分析

从频谱图(见图6)与数据表(见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毛阿敏声音采样的频谱中,基音声压强高于所有泛音,整个谐音列的声压在-13至36分贝之间,表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较大。泛音一共有近20个,较为明显的有12个,形成的谐音列频率之间基本是1:2:3:4:5:6:7:8:9:10:11:12:13的整数倍关系,度数之间也基本是上行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小二度的关系,属于较为标准的谐音列,这说明此声音具有明显的乐音效果,同时,泛音较多是声音中略带沙哑所致。第3、4泛音处于歌手共振峰的频率区间内,另外,第5、6泛音形成的峰也有一定的规模,应该是歌手共振峰的补充峰,这是由于此声音有较强的冲击力所造成的。

总之,刘欢与毛阿敏属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坛的代表性歌手,均属于实力唱将。他们的演唱风格在当时影响很大,独具特色,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猜你喜欢

刘欢演唱风格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遇见更好的自己
“家庭煮夫”刘欢,真情在美味佳肴中流淌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刘欢一家爱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