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部原始林区的野生兽类组成及分布
2020-05-12霍亮
霍 亮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1 自然生境
北部原始林区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地理区划为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大兴安岭北部省、大兴安岭北部-内蒙古地理单元。东西宽约120km,南北长约140km。南与莫尔道嘎、满归林业局接壤;西、北以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为界;东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邻。地理坐标120°01′—121°48′E;52°01′—53°20′N。北部原始林区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管辖,行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及根河市,下辖奇乾、乌玛、永安山林业局,该区总面积947700hm2,其中奇乾林业局施业区287133hm2、乌玛林业局施业区375791hm2,永安山林业局施业区283581hm2。
2 种类组成
据本次调查和文献资料记载,本区分布的兽类有6目16科51种(见表1),占内蒙古兽类112种的45.55%,从兽类区系的组成来看,啮齿目和食肉目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有4科16种,占本区兽类种数的31.37%[1]。啮齿目动物和食肉目动物构成了本区兽类的主体,占兽类种数的62.74%。偶蹄目动物皆属于大型兽类,共计5种,占该区兽类种数的9.80%。兔形目、翼手目分别为4种、7种,占本区兽类种数的7.84%和13.74%,食虫目兽类种类较少,仅有3种。
表1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兽类组成统计表
3 区系特征
3.1 区系组成
依张荣组(1999)的全国野生动物地理规划,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属于古北界、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其中古北界的兽类占绝大部分,为48种,占该地区兽类总数的94.12%。
由于本区属于东西伯利亚针叶林延伸部分,地带性景观属于西伯利亚针叶林带。因此,动物区系明显地表现出寒温带针叶林群落的特征:北方型兽类与东北型兽类相混杂。北方型兽类包括驼鹿、貂熊、雪兔和普通蝙蝠等。它们都曾广泛分布于针叶林带以及森林苔原带,是耐寒动物群的典型代表,该地区仅是其分布的南缘。貂熊作为环北极动物,国内也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林区和该区[2]。东北型兽类有犬科的狼和狐等,熊科的棕熊,鼬科的紫貂、水獭和香鼬等。
在保护区的动物区系中,有蹄类占有主要地位[3],以驼鹿(Alcesalces)、马鹿(Cervuselaphus)、原麝(Moschusmoschiferus)、狍(Capreoluscapreolus)最普遍,尤以狍为优势种类。啮齿类中的松鼠(Sciurusvulgaris)、花鼠(Eutamiassibiric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agrariusmantchuricus)、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Rutilusamurensis)、以及小飞鼠(Pteromysvolansturovi)等种类相对其他类型的动物种类占优势。食肉类有紫貂(Marteszibellina)、黄鼬(Mustelasibirica)、艾鼬(Mustelaamurensis)、赤狐(Vulpesvulpesdaurica)、棕熊(Ursasarctos)、水獭(Lutralutra)等[4],以黄鼬和紫貂占优势,由于气候寒冷、植物、昆虫种类少,因而食虫类和翼手类种类不多,兔形目动物属中小型兽类,适应灌木丛生境。
3.2 分布特点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兽类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广阔的森林植被给兽类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且人为干扰较小,因此为大型有蹄类动物以及森林啮齿类动物提供了大面积的适宜生境。除麝数量较少外,驼鹿、马鹿、狍的生态适应较广,分布数量较多;麝喜好栖息有较高的山岩区,在隐蔽条件良好的阴暗的兴安落叶松、云杉林里采食松萝[5]。森林啮齿类动物的不同生境中分布存在差异,在原始的落叶松林中红背鼠平数量明显占优势。在小型啮齿动物分布多的地方,以其为食物的毛皮兽类的数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生境的数量。兔兴类动物喜欢选择低矮灌丛的生境,在迹地数量占的比例较大。食虫目和翼手目动物种类和数量随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下降,呈负相关性。
4 调查方法及野外种群数量
4.1 调查方法
北部原始林区冬季兽类调查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以动物实体(包括新鲜足迹链)和雪地足迹链作为统计计算指标。记录实体数(只计算成体数量)、新鲜的动物足迹链、足迹链距样线中线距离。动物实体数和新鲜足迹链数为换算系数的计算依据。本次调查,样区总数10个、样线总数320条、样线总长721.47km、分布面积947700hm2、栖息面积947700hm2。
(1)样地面积的计算
样地面积=样线长度×样地宽度。采用设计样线长度和样地宽度为样线长度和宽度。
(2)换算系数的计算
换算系数=动物个体数(新鲜足迹链)÷动物足迹链数。
(3)足迹链密度计算
样线足迹链密度(X)=样线动物足迹链数÷(样线长度×样线宽度)。
(4)密度计算
以调查样区为最小统计单位,计算调查动物密度。调查样区动物密度=调查样区足迹链密度×换算系数。
4.2 野外种群数量
根据本次调查和资料记载,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兽类有6目16科51种,其中原麝在本区近些年没有发现,水獭由于分布区生境的特殊性,通过访问调查其在本区有少量分布,数量稀少很难见到。
本次调查进行数量统计的兽类共计14种,占本区兽类总数的29.79%,包括本区特有种类和常见种类。有些兽类,因为种群数量稀少,发现并记录的频次较低,种群数量统计结果精度较低[6]。狍、野猪、草兔、雪兔、紫貂、松鼠等因为种群数量较多,发现并记录的频次较高,种群数量统计结果精度较高,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5 结论与讨论
该区共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3种,包括紫貂、貂熊、原麝,国家II级保护动物6种,包括马鹿、驼鹿、雪兔、猞猁、棕熊和水獭[7]。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处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林区的腹地,经济活动干扰程度不大,是野生动物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多年来周边林业局对森林的采伐,加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乱捕滥猎行为导致野生动物数量一度明显下降。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同时国有林区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全面停止对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业管理部门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力度与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提高了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得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逐渐恢复,从而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资源已经呈现明显恢复和增长趋势。
表2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兽类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