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0-05-12杨东昌马永忠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武器

杨东昌,马永忠

(武警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国际社会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诸多挑战,高强度的武装冲突愈来愈少,低强度的局部冲突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越来越多。在这种环境下,军队如果在战术上过度使用武力,无论是否取得战果,都会导致更深层次的文化仇恨。所以,新的国际战略形势下的战争模式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都迫切需要非致命武器。近年来,非致命武器在城市反恐、处突、防暴等行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发展非致命武器已成为国家解决政治冲突的重要选择。

美国国防部将非致命武器定义为“设计明确的主要用于主要用于使人或装备立即失能,同时将对目标区域或环境中的人员的致命杀伤或永久性伤残以及对资产的非期望破坏降至最低的武器、装置和弹药。”非致命武器的应用,造成现代化的武器设施失能而人员不会产生致命性伤害。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既不伤及平民,又要消灭恐怖分子的高技术水平现代非致命武器显得尤为重要。

1 非致命武器能力建设框架

军事行动的范围包含战斗强度的各个层次,非致命武器给应对不同的强度提供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段。非战争军事行动在各种军事行动中随处可见,这些军事行动常常包含一些情况,例如非战斗人员和敌人混在一起或非战斗人员被卷进暴力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非致命武器只造成有限的非战斗人员可恢复性损害,增加了作战行动的灵活性,增强了部队的防护。同时非致命武器也提供了一个能进一步确定个人和交战方意图的手段。

武器核心能力是能使军队达到理想的行动目标的基本能力。非致命武器的使用是为了保护己方或者非战斗人员和高价值资产,以及影响或阻止敌对人员、设施的行动。在不使用致命性力量的前提下,能够用最少附带损伤的方式实现目标。因此非致命武器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反人员能力、反物质能力。

反人员能力是这一种使敌方人员暂时的失去战斗力并且在战斗结束后可恢复的能力。常用武器包括化学型、动能型、电击失能型、声波型、强光型、定向能型和致幻型。反物质能力是使敌方的作战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暂时失能的能力。常用武器通常包括电网干扰弹、电磁脉冲弹、阻拦武器、计算机病毒和气象武器。

根据非致命武器的定义,构建非致命武器核心能力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非致命武器核心能力框架

2 非致命武器能力建设现状

非致命武器相对杀伤武器来说只是辅助武器,并不是要用它取代致命武器,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是军队能够有多种选择并快速作出反应和控制局势。国外声、光、电(磁)、动能和化学作用类非致命武器通过不断在实战中的应用和检测,其技术水平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国内部队目前已列装18.4mm、38mm、64mm等口径的多种催泪弹药,并在处置大规模群体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反人员能力发展现状

2.1.1 化学型非致命武器

化学型非致命武器是利用化学物质的独特性质造成敌方人员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从而使人暂时丧失战斗力。通常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精神失能,主要引起精神活动紊乱、出现幻觉;二是躯体失能,主要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瘫痪、视听觉失调等。

美国杰科尔战术系统公司,采用杰科尔发射系统研制出AM85式自动催泪痛球发射器、SA200式半自动催泪痛球发射器和AM10式自动催泪痛球发射器。其共同特点是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适应性且便于携带,有效避免了目标人员出现致命或永久性损伤(直接命中眼睛等易伤部位除外)。它们已经在美国的许多地区成功地应用,并有效地制止了许多事件的发生。FHOC产品是我国自主研制的OC催泪武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且作用时间有明显提升,作用范围可达4~7m,可实现360°任何角度喷射。

2.1.2 动能型非致命武器

动能型非致命武器是利用弹头、弹片、子母弹等杀伤元件的终点动能打击有生目标的一种动能武器。通过对目标的体表进行打击,使其产生强烈的痛感,从而丧失活动能力,在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美国金属风暴公司研制的模块化非致命武器系统(MPMNL-WS),发射出的弹药具有作用距离远,覆盖面广的特点,并且可以在“悍马”车上进行安装。意大利的伯莱塔公司研制的非致命霰弹枪,在4至70m作用范围内,可随意调节弹丸动能。比利时FN公司采用CO2压缩气体为动力研制出FN303非致命型手枪,体积非常小巧,方便携带,满气状态下可射击100次以上,并且100m的有效射程和70%的命中率使其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放异彩。WJ9201型电磁枪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动能武器,通过脉冲电容器将铁磁弹丸经过磁化,利用电磁力的作用对弹丸进行连续加速使其具有较高的动能,进而打击目标。

2.1.3 电击失能型非致命武器

电击失能型非致命武器是利用高压电能触击有生目标,使其因电击而在短时间内丧失行动能力的一种非致命武器。

2009年7月美国泰瑟国际公司研制的泰瑟X3电击枪,不需要再次装填,也不存在发射间隔时间,直接连续击中人体目标,并使其神经肌肉组织麻痹,立刻丧失行动能力。我国研制的电致晕型的WJ948型电警棍可瞬间产生高压脉冲,击晕所接触生物或导致休克,达到防身目的。

2.1.4 声波型非致命武器

声波型非致命武器是根据综合心理声学和电声学原理研发的一类特殊非致命武器系统。其关键技术是高功率声波发生器和声波聚集发射。可用来实施大规模驱散或对单个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美国技术公司按照与陆军签定的合同,于2004年研制了远程声装置(LRAD),当向目标持续发出高达146dB的声音时,人就会难以忍受,不得不逃离声束的作用区。LRAD360是一种多导向声波集结发射器。产生的高分贝声波具有强指向性,可以把重要信息、指令和警告清晰地传送到500m之外。也可以发射出强大的震摄音,足以影响人的行为,使其打消制造危害的意图。强声驱散多功能防暴车是由中国国内首创,该车以机动性能强的猛士军用越野车为平台,利用眩目强光灯、催泪弹发射器、移动多媒体通讯系统和非致命强声器等装备,形成了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机动系统。

2.1.5 强光型非致命武器

强光型非致命武器是通过强闪光造成目标人眼暂时失明的一种非致命武器。利用强光技术对目标进行强光频闪照射使其暂时失明、眩晕,失去抵抗能力,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视力,一般不会对人眼造成不可恢复的病变。

美国CTS公司(Combined Tactical Systems Inc,联合战术系统公司)制作的7290系列闪光震晕手榴弹是一种功能多、安全性高的防暴手榴弹。其中7290M型闪光震晕袖珍手榴弹是在闪光震晕手榴弹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而研制成功的。7290T型闪光震晕训练手榴弹是一种训练用弹,在距离1.5m处的声响大约只有120db,可多次使用。我国正在使用的37mm手投强光爆震弹,是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强烈声响和眩目闪光,刺激有生目标的耳朵和眼睛,使其暂时致聋致盲的一种非致命弹药。主要用于处置劫持、袭击、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事件和抓捕行动,可对75~300m范围内的人群实施有效驱散,也可用于制服隐蔽房屋内的犯罪分子。

2.1.6 定向能型非致命武器

定向能型武器是将武器所发出的能量沿着一定方向传播,并且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该武器可以使对方人员暂时失去作战能力。针对人员目标的武器主要有激光型和毫米波型。

激光非致命武器是通过激光束照射在人的胸部或面部,对其发出警告也可模糊人员视线或暂时致盲的一种警用非致命武器。PHaSR激光枪是美国空军研制出的首个单兵便携式非致命激光步枪,被称为人员阻止与刺激反应枪(Personnel Halting and Stimulation Response,缩写为PHaSR)。它所发射的激光束,能以眩目或致盲的方式令被击中者暂时失明,从而失去作战能力,但不会对被攻击者的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同时实现了激光源与发射机构的一体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款致盲武器是WJG-2002型便携式激光眩目枪,操作简单,只要照射到目标即可产生眩目效果,可在-20~50℃工作环境温度内对50m的距离上可使目标眩目、眩晕、暂时失明,从而暂时失去抵抗能力。

毫米波型非致命武器是基于电磁波与被照射物之间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生微波效应,使作战人员丧失战斗能力。美国2001年研制的主主动拒止武器系统(Activc Denial System,ADS)就属于一种针对人的新型毫米波非致命定向能武器。它是在相对较远的距离利用毫米波的电磁辐射能量加热与蒸发皮肤组织的水分使人产生剧烈的疼痛而制止、驱散暴露人群,从而达到制止致死性冲突和制控目标的目的。第三代主动拒止系统(ADS),功率密度50kw/m2,有效距离640m;发动时可在在几秒钟内就使目标就会感到严重的烧灼感使其不断后退至作用范围外烧灼感才会停止。由于ADS优越的非致命特点,使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研究。

2.1.7 致幻型非致命武器

致幻武器是一种思想控制武器,是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从空间站向云端或战场上的特定空间投射有关影像、标语、口号的一种激光装置。它的作用是从心理上骚扰、恫吓和瓦解敌军,使之恐惧厌战,继而放弃武器逃离战场。美国早在90年代中期,在虚拟战场上借助最新全息投影技术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如今美军陆战队研制的两种非致命电磁武器,一种是通过使用低频率电磁辐射,使目标大脑释放控制行为的化学物质,造成同流行感冒一样的症状,引起恶心,甚至人处于昏迷状态;另一种通过控制脑电波来阻止敌方人员睡觉、休息。俄罗斯研制的”菲林”视觉光学干扰系统是一款可在10~15℃的扇形区域内使500~700m敌人暂时失明并产生幻觉的视觉干扰武器,目前已装备俄罗斯海军。

2.2 反物质能力发展现状

反物质非致命武器也可称为反武器装备非致命武器。它目的是使敌方武器、设备难以工作。

2.2.1 电网干扰弹

电网干扰弹,又称“断电”炸弹。它以电能源设施为目标,在预定的时间、地点、空域大范围地布撒导电纤维,造成电网继电保护电路的动作,产生短路或过载跳闸,中断供电,导致各种以电为能源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美军在攻击南联盟电力供应系统时所采用的就是CBU-94“黑弹”,它是一种专用集束炸弹,专门用于攻击电力设施。CBU-94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SUU-66/B型战术弹药撒布器TMD,其二是BLU-114/B型子弹药,BLU-114/B是该武器的核心部分,内装充气伞,释放后可平稳下降。在经过预定时间后,BLU-114/B喷射出直径只有几百分之一英寸的石墨细丝。这些石墨细丝一旦附着到变压器、输电线等高压设备上,即可造成短路,从而使供电中断。

2.2.2 电磁脉冲弹

电磁脉冲炸弹,又称高能微波炸弹,它本身没有动力。炸弹上的电波发射器,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威力相当于核子爆炸所放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地下防御工事,沿着电缆与空调的孔道,进而瘫痪所有的地下防御工事、电力供应、电话通信、电视传播以及计算机等系统。

美国高功率微波武器(HPMW)、激光武器和粒子武器是三大定向能武器。HPMW可将HPM源产生的微波能量聚焦在窄波束内,以极高的强度照射目标,干扰和破坏现代武器系统的电子设备。Ranets-E是俄罗斯于2001年在利马举行的海事与航空展上,展出了一种高功率微波武器。它是一种利用可变射频防御系统对32km内的敌方飞机和制导武器系统实施摧毁或破坏,主要由天线、高容量发电器、控制测量装置以及补给能源的子系统组成。

2.2.3 阻拦武器

当前,恐怖分子利用车辆发动暴乱和袭击的是事件越发频繁。阻车器的引入降低了警方在对车辆拦截时的伤亡率,加强了对可疑车辆的查控。因此,国内外军十分重视对阻拦武器的研制。阻拦武器主要采用机械、物理、化学、电子等装置,阻止飞机正常起飞、车辆正常行驶、舰船正常航海等,影响敌方作战行动,为己方争取有利时机。

目前在国际上最为普遍使用的是刚性阻车系统,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已经对其制定了相关标准并投入生产,例如以色列BRT系列产品、美国Norshield公司产品和美国Delta公司产品,这种系统可以实现瞬时、零距离拦截,拦截效果显著,可靠性高。柔性拦截系统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拦截设备,它使用高强度拦截网作为执行部件,采用可调阻尼的吸能机构,使所拦截的车辆迅速停止。英国发明的新型阻车路障X-Net,利用钢钉刺胎,带动网状织物缠绕车辆的轮胎及半轴,绑死车辆轮胎致使发动机憋熄火,是一种可单兵携行、快速布施的柔性拦截设备。

2.2.4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编制的计算机程序,通常由传染部分和破坏(或表现)部分组成。如同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只要你的计算机同其它计算机联网,或者使用新的软件,病毒就可能不知不觉地到你的计算机中安家落户,等待时机破坏你的计算机和相关系统正常工作。

1988年23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罗伯特·莫里斯将自己设计的计算机病毒打入美军电脑系统,使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劳伦斯核武器研究实验室以及一些军事基地的6000多台计算机瘫痪达24h之久。目前,美国国防部组织高科技技术人员正在研制的一种可直接向飞机、坦克、舰艇、导弹及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发射带病毒的电磁波病毒枪。该枪发射的电磁波可使破坏敌方计算机程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丧失战斗力。未来战争破坏力最大的已不再是核打击,在电脑已经成为军事指挥、武器控制和国家经济中枢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武器”的打击将更直接、更危险。

2.2.5 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又称天灾武器。它是为实现军事目的而运用人工影响大气技术制造的各种特殊气象。它主要通过运用现代气象科学技术,人工控制风云、雨雪、寒暑等天气变化,通过改变战争环境,使是战场局势向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牟取战争的胜利。所以说,气象武器是环境武器的一部分。

目前,关于气象武器的各种设想在不断丰富,研究和探索在不断深入,其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和完善。根据国际国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目前气象武器主要包括人造洪暴、人造干旱、人造寒冷等类型。在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中,美军无人机曾在敌方上空云层中抛撒硝酸银粉尘后引起静电反应,借助微波引起毛毛细雨,雨水导致敌人的雷达系统失灵,或出现雷雨交加的天气,致使敌人的轰炸机无法起飞。美军无人机也曾借助晶体状的粉尘,通过微波在目标上空布下厚厚的云层,造成不良天气,阻止敌人的空中行动。

3 未来发展方向

一是作用方式更加科学,作用范围逐步扩大。美国海军当前正在研究新型“视觉中断设备”,就是利用激光技术将人眼安全的测距仪和致眩激光有机结合,在任意距离内,可以自动将发射的激光调节到可以允许的最大值以内,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推进“长程视觉中断设备”,将作用距离提升至3000米。

二是作用目标更加明确,对人体损伤逐步降低。主动拒止系统(ADS),是远距离使用毫米波电磁能以组织、延缓和挡回前进之敌的一项兼备进攻和防御功能突破性非杀伤技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毫米波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下一代主动拒止系统的新一代毫米波源技术,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展的主动拒止系统综合实验中,该系统成功压制了隐匿在平民中的持枪人员和狙击手,为未来地面作战力量提供灵活的作战手段。

三是操作更加简单,携带更加方便。当前非致命武器整体来看体型较大且操作繁琐,在多次重复使用后容易损坏。在现实作战中,武器的完好率和可重复使用率无疑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以更加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机动性,掌握战争主动权,占据有利地位。

4 结语

目前,非致命性武器逐渐向着综合化、模块化、通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权意识的增强,战争逐步演化为低烈度、低损耗、非致命的文明战争。在未来战争中,非致命武器将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将逐步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武器
疫苗接种
——预防武器
仿生武器大揭秘
本期主题:“虎”族武器欢乐颂
“魔改”的武器
武器有名号
杀敌无形中——稀奇古怪的波武器
尴尬武器大集合
克敌制胜的“绝密武器”:无线电侦察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