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MRI联合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0-05-12冯光耀
冯光耀
(平舆县人民医院 磁共振室,河南 驻马店 463400)
我国肝脏疾病发病率较高,其中肝脏占位性病变表现尤为突出[1]。因此,准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对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功能学检查常用技术,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能力,起到诊断疾病的作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经静脉注射某种造影药物后再进行一次扫描,能显现病变的具体情况(边缘、内部结构等),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DCE-MRI联合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33~69岁,平均(51.08±8.67)岁;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病变类型为肝血管瘤19例,肝脏转移瘤21例,原发性肝癌18例。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平舆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接受病理学检查并确诊。排除标准:(1)造影剂禁忌证;(2)既往介入治疗及化疗;(3)其他肿瘤。
1.3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扫描前均禁食6 h以上。由两位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共同分析诊断。
1.3.1DCE-MRI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1.5 T超导型MR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检查时嘱患者胸式呼吸,行常规轴位T1W(TR 150 ms,TE 2.0 ms)、T2W(TR 8 000 ms,TE 90 ms)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Gd-DTPA,浓度为0.5 mol·L-1),剂量为0.2 mmol·kg-1,流率为3~4 mL·s-1,注射20 mL生理盐水。采用LAVA技术进行MDCE-MR扫描,TR为2.52 ms,TE为1.16 ms,层厚为7 mm,层间距为3.5 mm。共扫描10次,扫描时间约2 min。
1.3.2DWI 采用1.5 T核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按照轴位T1WI、T2WI、冠状位FIESTA、轴位DWI-EPI的顺序依次扫描。由FSE T1加权成像,视野380×380 mm,TE 13 ms,TR 500 ms;T2加权成像,TE 110 ms,TR 600 ms,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技术,多方位成像,层间距0.3 mm,视野380×380 mm,层厚3 mm,矩阵256×256。
1.3.3肝脏占位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 测量病变范围内最大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时避开病变周边和肉眼能辨别的血管影、肝管、囊变等部位,将ROI置于病变实质部位,在同一层面的同一位置放置ROI,并处理不同b值图像,每个病变均应用ROI复制,所有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
1.4 观察指标(1)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弥散程度:依据ADC值评估。(2)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弥散程度5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血管瘤(19例)ADC值为(1.86±0.41)×10-3mm2·s-1,原发性肝癌(18例)ADC值为(0.75±0.33)×10-3mm2·s-1,肝转移瘤(21例)ADC值为(0.94±0.37)×10-3mm2·s-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88,P<0.001)。肝血管瘤ADC值高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2.2 DCE-MRI、DWI诊断结果DCE-MRI联合DWI诊断准确率高于DCE-MRI、DW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Kappa指数高于DCE-MRI、DW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DCE-MRI、DWI单一及联合诊断结果比较
注:DCE-MR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WI—弥散加权成像;CI—置信区间。
3 讨论
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恶性程度较高,且发病隐匿,具有易转移、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医用影像学技术发展,传统CT、超声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MRI因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其中DCE-MRI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对血流动力学、肿瘤检出率的优势得到认可。DWI通过水分子的微观运动,能反映机体组织结构病理和生理状况,从而能区分机体组织细胞形态。以往临床常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疾病,但因肝脏占位病变种类较多,其未能对部分占位性肝脏疾病进行定性诊断,如脂肪肝或肝硬化情况下的肝血管瘤等。为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效果,本研究将DCE-MRI、DWI联合应用,结果显示,DCE-MRI联合DWI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可见DCE-MRI联合DWI能有效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与苗红等[2]研究一致。另外,本研究还发现,DCE-MRI、DWI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于单一诊断。原因在于:(1)DCE-MRI因扫描速度较快且分辨率极高,可以发现微小病灶,临床通过对患者注射对比剂前后的图像进行连续采集,动态监测对比剂在病变组织中的进入和排除情况,进而通过血管的通透性及肿瘤灌注情况判断病变组织的性质;(2)DWI能反映水分子运动及受限程度,在正常呼吸下便可获得分辨率较高的图像,有效反映组织器官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判断病变组织及评估分化程度提供依据[3-5]。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肝血管瘤ADC值高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说明恶性病变ADC值较低,良性病变ADC值较高。
综上所述,DCE-MRI联合DWI能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