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0-05-12王一柳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流通业面板变量

王一柳

(1、郑州大学 郑州 450001;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郑州 451191)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良好的就业环境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也提出了增加产业发展与就业的联动机制。从理论层面来看,产业发展对社会就业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增长率便低于潜在GDP增长率2%。而“配第-克拉克定理”进一步阐述了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指出第三产业国民收入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上升,因此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产业与就业的讨论,对于当前流通业发展对社会就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流通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产物,涵盖了从商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是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流通业通常是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和物流业四个流通分支的总称,其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中,对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再造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流通业的发展会不断吸纳劳动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进入。虽然流通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就业增长,但由于流通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参差不齐、产业协调性差、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能力不足,因而有必要从计量分析的角度量化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继而为进一步改进流通业发展体系服务。

流通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统计描述

相关学者在针对流通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时,普遍肯定了流通业对提升经济、刺激消费、增加就业的作用。王锦良、宋国宇(2011)通过使用协整方法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和区域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流通规模增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继而对吸纳就业和促进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包含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酒店旅游业及物流业在内的流通产业在2009年的就业人数为6773.81万人,到2018年已超过1亿人,年均增长率超过10%。从流通业产值增加的层面看,2009年国内流通业产值增加额仅有16435.9亿元,而2018年已增长至40345.8亿元。因此可以看出,流通经济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图1显示了我国2009-2018年间流通业增加值增长指数和流通业就业增长指数的变动趋势,从曲线走势可以看出,2009-2018年,流通业增加值增长指数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流通业增加值增长指数在1-2之间变动,而同时流通业就业增长指数基本呈现增长趋势,在2010-2015年间快速增长,在2015-2016年间快速回落,后于2017年缓慢反弹。这体现出流通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就业”特性,在2015年流通业就业指数大幅回落的时候,流通业增加值也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流通业与就业水平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

图1 2009-2018年流通业增加值增长指数和流通业就业增长指数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实证模型

根据流通业对社会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前人分析研究的结论,本文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流通业与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确定静态面板固定模型的基本形式如公式(1)所示:

公式(1)将社会就业水平(SE)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区域流通业经济发展情况(CP)、区域经济发展情况(GDP)以及流通业就业人数(CE)和区域城镇化水平(Urb)、区域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TEC)等作为解释变量,形成了社会就业水平关于流通业发展相关要素的函数形式。其中,α0为常数项,α1、α2、α3等为系数,εit为关于时间t和省份i的附加项,用于评价诸如某省份因技术进步和流通业转型等因素产生的流通经济提升及就业水平提升。

由于不同时期的就业人数存在波动,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果,同时,流通经济的发展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常常具有滞后性,因此在计量模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完成相应的估计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取相关变量滞后一阶,建立GMM动态面板模型如下:

(二)数据选取与指标体系设计

数据选取。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统计年鉴,文章主要对统计年鉴中涉及到的流通经济、物流产值、批发零售业产值、酒店旅游业产值等数据进行分别整理和计算,继而分析其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

指标体系设计。根据静态面板固定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影响的评价指标可分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主要有经济发展情况:包含区域流通业经济发展情况CP、区域经济发展情况GDP;产业发展情况:包含流通业就业人数CE、区域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TEC;社会发展情况用区域城镇化水平Urb表示。

其中,区域流通业经济发展情况CP以批发零售业、酒店旅游业、物流业、餐饮业四个业态当年的产业增加值进行计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GDP以各省、区、市的GDP数值进行计量。流通业就业人数CE以流通业中主要企业在相应统计期内的从业人员数值进行计量。区域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TEC以区域内公路、铁路通车里程、互联网使用人数、移动电话普及率等数值进行计量。区域城镇化水平Urb以通用的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数/地区总人口数为基准,根据各省、区、市人口数进行计算得到。

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一)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避免出现非平稳序列导致无法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使用ADF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

根据表1所示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对数处理的均为平稳序列,而未经过对数处理的其他项目均为非平稳序列,说明其为一阶单整序列。

结合ADF检验结果,使用Johansen方法对原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针对面板数据进行的协整检验,表2的数据显示结果在1%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而GMM动态面板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因而可进行回归分析。

表1 变量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二)计量回归分析

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回归分析,选择混合模型(OLS)、固定效应模型(fe_OLS)、随机效应模型(re_OLS)对静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得到表3所示的回归结果。

根据表3的广义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的GMM检验结果为0.18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于社会就业水平而言,其与流通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基于GMM估计的AR(2)对应的P值大于0.05,达到0.44,说明本文的模型估计误差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表3 全样本回归分析结果

表4 我国各省、市、区回归分析结果

从解释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层面来看,流通经济发展(CP)、区域总体经济实力(GDP)、流通业就业人数(CE)、城市化水平(Urb)等都对社会就业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按照影响力度的大小区分,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影响系数为0.365%,其次为流通业经济发展,影响系数为0.220%,然后分别为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系数分别为0.061%和0.043%,且上述结果均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得到。因此可以看出,流通业的发展的确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提升。本研究的结论还显示区域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提升社会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据表明该解释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系数仅为0.035%,因此研究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在整体上能够解释研究假设。

(三)不同区域的计量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和整理各个省、市、区的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广义矩估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为了减少研究工作量,按照我国行政区划将研究区域整合为东部、中部、西(北)部、南部,得出如表4所示的回归结果。

根据表4的广义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系数为0.018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于社会就业水平而言,流通业的发展对各个区域的社会就业水平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GMM估计的AR(2)对应的P值大于0.05,达到0.1280,说明本文的模型估计误差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同时就检验而言,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动存在较好的解释力度,Sargan检验和AR(2)检验统计量及其显著性水平意味着工具变量不存在过度识别的情况,模型估算参数并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显示了模型设定及参数估算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因此结果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从解释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层面来看,流通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水平提升方面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的商贸流通业部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的影响性不同。区域流通业经济发展情况(CP)的一阶滞后项的GMM检验结果为0.1582,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社会就业水平具有一定惯性,流通业经济发展每提升1%,将促进区域内社会就业水平增长0.1582%;此外,三个解释变量的模型检验结果都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流通业就业人数、区域城镇化水平对社会就业水平的提升都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具体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由于GDP和流通业就业人数普遍超过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在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层面也超过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如GDP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一项,东部地区的数值为0.346%,中部地区为0.270%,西(北)部地区为0.109%,南部地区为0.066%。同样规律也体现在其他解释变量的模型检验数据中,在此不再赘述。

综合来看,流通业的发展的确通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增加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水平等,促进了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这与本文的理论基础具有一致性结论。笔者认为,流通业的发展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增加就业细分领域、提高产业的经济附加值等途径为各类人才实行就业提供帮助,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乡村人口将向城市转移,而城市流通市场将为这类人口实现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随着流通业发展,相关产业就业人群也将增多,就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将会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流通产业转型和流通经济效益的增长,构成完整的循环产业经济链条。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针对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横截面统计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整体层面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和不同区域内流通业对社会就业水平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不同地区流通业的发展都可促进社会就业水平上升。同时,流通经济发展(CP)、区域总体经济实力(GDP)、流通业就业人数(CE)、城市化水平(Urb)等都对社会就业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差异。整体来看,流通经济发展越好,流通业就业人数也就越多,因此在整个社会层面能够增加一定的就业。

第二,不同地区流通业发展对社会就业水平的促进效用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流通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明显超过西部内陆地区,因此目前来看,流通业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来看,为了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稳步提升,从提高流通业经济发展水平层面入手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业获得发展后,能够释放其就业吸纳效应,为更多人就业带去机会。基于此,笔者就发展流通业、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二)相关建议

政策方面建议。从整体来看,流通业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提升,但促进效应的大小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流通业市场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作为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性保障力量,应该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加速更新流通业技术体系,同时丰富招商引资渠道,投资兴建诸如物流产业园、特色小镇、零售商圈等全新业态,鼓励区域内外资本流入,促进流通业产业结构转型。同时,地方政府还要积极落实完善人才引入政策,在当前知识经济浪潮下,拥有良好技术实力和知识储备的现代化流通人才是提升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流通业吸纳高端人才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大多数行业仍以初级劳动力为主,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效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住宿餐饮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人才引入情况较差,低效劳动力的滞留时长普遍较短,因此导致流通业吸纳就业的整体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应重视高端人才集聚,为高端人才提供适宜发展的产业环境,诸如创新物流技术水平、加快物流技术成果的经济转化效率,同时为高端人才提供稳定的生活、教育环境,实施落户优惠、房产激励等政策,实现流通业稳定的就业效应释放。

市场方面建议。从目前我国流通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较西(北)部、南部地区优势明显,流通业经济效益、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了其吸纳就业的整体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流通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应该持续健全市场体系,建立流通业同其他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包括应用其他产业的资源提高流通能力;利用其他产业的资本扩大流通领域资本规模,继而提升流通市场的发展水平,促使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带动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促进社会就业水平。

猜你喜欢

流通业面板变量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