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2020-05-11刘荣森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阿克苏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刘荣森

摘要 主要针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阿克苏;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ksu are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ksu;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82

随着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引导农业信息化发展,阿克苏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但农业生产规模和质量等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1-2]。

1 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传统的农业大区,农产品品类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作物耕种历史悠久,但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

1.1 城镇辐射力不足

阿克苏地区地域跨度大,大部分城镇紧贴交通干线,具有鲜明的“马路经济”特征,或因集市发展而来,城镇工商业与城镇建设规模普遍偏小,基础和公用设施以及社会事业使用效率低下,现代城市的功能在城镇中不能体现出来。此外,许多城镇产业结构过度单一、产品结构落后,产业规模小,横向联系薄弱,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同城镇间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扩张后继力不足,缺乏区位优势和对城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能力。

1.2 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花色、品种、质量等。阿克苏地区多属于初级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偏低,造成农产品供给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1.3 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

农牧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农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自然形成学习求进的氛围比较困难。部分农牧民对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求知欲望和热心程度远远不够;部分农牧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1.4 农业产业化规模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许多经营主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新型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 发展建议

2.1 构建共建共享的农业大数据平台

农业大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樣、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和周期性,但潜在价值巨大[3]。农业生产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农产品在市场需求、品种喜好、市场走势等多方面的信息,并能以此确定未来生产的种类、季节和规模。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运用互联网挖掘农业大数据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4]。建设阿克苏地区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由政府牵头,制定统一规范的信息制度和信息标准,整合地、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鼓励开发适应阿克苏地区特点的技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加大各类数据精准采集、监测、动态预警、建模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应用,做好政务、产业、社会公益等大数据共建共享,以此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2.2 开展农业信息化应用网络建设

将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及耕作、施肥、播种、管理、收获、储藏、销售等农事活动多个环节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网。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分析与挖掘相关数据,及时发出预警,自动、实时加以控制,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决策,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可控性、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运用大数据,以优质特色农产品“百十一”工程及优质特色农产品“十仓百企”工程建设为依托,规范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标准,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从源头抓起,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流程,形成完善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信息追溯闭环,为阿克苏地区农产品销售保驾护航。

2.4 构建农产品产销平台

首先,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平台,供农民免费发布供求信息,解决农产品供求信息不畅的现实问题,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桥梁、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其次,加强外销网络建设,构建以县(市)和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畅通收购渠道,完善农产品收购网。发挥浙江省对口援疆优势和“十城百店”销售网络,加大农副产品在内地一线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打开华东及其他国内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天猫、淘宝、京东、邮政等全国性电商平台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产销对接等多种销售方式,进一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提升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的终端销售能力。

2.5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首先,培育多元化农业形式经营主体,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以提升农产品商品的一致性,提高阿克苏地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按照服务专业、竞争有序的原则,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粮、棉、菜、果树育苗、修剪、病虫害防治、畜牧业养殖配种、疾病预防、疫情防控、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地膜回收利用、沤制农家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支持合作社进行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引导合作社开展代购代销代加工、储藏保鲜、电子商务等社会化服务,解决小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问题,促进小农户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扶持大型合作社向综合性联合社发展。

2.6 加强人才培育

首先,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开展面向基层政府、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以及农村贫困户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等不同层次的免费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电商从业人员和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加快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其次,加大基层农牧民农业科技能力提升的力度,针对阿克苏地区基层农牧民人口基数大、国语水平低等现实性问题,应继续做好以“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平台为载体的线上国语维吾尔语双语农技服务。将种植业技术、植保防治技术、土壤肥料技术、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基层的“问”、专家的“答”通过一个特定的平台展示出来,鼓励基层农牧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级农技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促使农业生产与信息化有机结合。

3 小结

未來,阿克苏地区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形成产、供、销紧密衔接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使农业信息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5-6]。

参考文献

[1] 吴攸.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探讨[J].河南农业,2020(26):61–62.

[2] 李瑾,冯献,郭美荣,等.“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2):194–202.

[3] 张源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经济论坛,2019(5):63–68.

[4] 鲍金红,曾红宇.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基于三地九村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6):101–106.

[5] 张春玲,刘遵峰,吴红霞.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1):11–12.

[6] 刘洪洋.浅谈南疆地区农业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19(1):32–33.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阿克苏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中国当代雕塑家——阿克苏情结城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