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物现场防雷检测质量控制探讨

2020-05-11季芬琴陈州川蔡巧晖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场建筑物质量控制

季芬琴 陈州川 蔡巧晖

摘要 防雷检测属于可移动的实验室,检测数据易受多方面因素干扰。为保证检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防雷装置检测重要性出发,立足防雷检测依据,探讨建筑物防雷检测各个程序和环节,以期为做好建筑现场防雷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物;现场;防雷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3

Abstract Lightning protection detection is a movable laboratory, and the detection data is easily disturbed by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etection data,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and based on the basi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t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procedures and links of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t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sit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tection.

Key words Building; Site; Lightning detection; Quality control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26

现场检测质量控制是防雷质量管理的一个难题,从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前期准备以及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出发,对防雷检测现场检测方法应用进行了分析,认识检测机构对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高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严格现场防雷装置检测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现场检测所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科学性,增强现场检测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1 检测依据

目前,现场防雷检测依据规范有: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点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GB 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具体应根据检测项目、内容及需求,选择国标、行标、地标以及其他评判依据作为评定规范。

2 确定检测项目

2.1 接闪器

测试接闪器材料/规格、保护范围、敷设方式、防腐措施、过渡电阻、连接方式/工艺、接地电阻,为体现可复现性,在图上标记接闪器测试点位置,并把所有检测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

2.2 引下线

现场检测时,应查阅暗敷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敷设方式、根数/间距、连接方式/工艺、断接卡安装高度、过渡电阻、接地电阻、防腐措施等隐蔽工程记录。

2.3 接地装置

查阅暗敷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式,查阅接地体敷设方式、形状等隐蔽工程记录,现场测试地网间电气连接,根据测试值判定是否共用,判定新建竣工检测项目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4 电磁屏蔽

现场检测电磁屏蔽网格、金属管、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电气连接时,用等电位测试仪测试过渡电阻值是否≤0.03 Ω,不应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否则会因接地电阻测试仪精度影响现场技术人员判定。

2.5 等电位连接

在现场测试等电位连接中,应采用空载电压4~24 V、最小电流为0.2 A的过渡电阻测试仪,现场测试屋面冷却塔、广告牌与接闪带过渡电阻值,屋面其他金属构件与接闪带过渡电阻值,竖直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装置的过渡电阻值,电梯轨道、控制柜、配电保护与防雷接地电阻的过渡电阻值等,过渡电阻值应≤0.03 Ω;连在额定值为16 A的断路器线路中,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应≤0.24 Ω;等电位连接带与连接范围内金属管道等金属体末端之间直流过渡电阻值应≤3 Ω。在进行现场测试前应熟记各个需要检测项目的过渡电阻值要求,避免过渡电阻的有效性判定出错。

2.6 电涌保护器

2.6.1 电涌保护器测试 测试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直流参考电压、泄漏电流与前级电涌保护器(SPD)之间间距、退耦装置类型、连接线长度/截面、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查看电涌保护器(SPD)安装位置及工艺、状态指示器,并把现状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

2.6.2 电涌保护器要求 首次检测查阅设计文件,看安装的电涌保护器(SPD)位置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注意电涌保护器(SPD)的试验类别、类型是否满足要求。

2.7 其他检测项目

温度、湿度和土壤电阻率。

3 检测程序

3.1 签订委托检测协议书

3.1.1 检测协议书内容 检测协议书分为常规检测、新建建筑物检测、專项防雷工程检测,按项目属性签订对应的检测协议。检测协议书内容包括新建建筑物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连接带抽检、金属门窗及护栏抽检、隐蔽工程抽检、电涌保护器(SPD)检测及未能检测项目的说明。

3.1.2 检测能力和客户要求确认 部分协议应按计量认证要求对协议评审,有效评审签订的检测服务协议,可消除双方对协议条款理解上的差异,确保客户提出的要求合理、明确,各项检测要求均在实验室能力和资源范围内。

3.2 检测方案

3.2.1 检测方案制定 安排技术人员去现场勘察环境是否满足检测条件,并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3.2.2 检测方案内容 检测方案内容包括受检测单位概况、防雷装置现状勘察情况描述、检测依据(法律依据和技术依据)、检测技术路线、此次检测项目内容、检测服务收费依据、检测服务收费说明、检测项目图、检测质量保证等。

3.3 仪器准备

3.3.1 仪器检查 检测前对本次检测要使用到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保证检测用仪器设备符合国家计量法规规定,且在计量合格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

3.3.2 检测仪器选用 根据检测方案确定需要或可能用到的检测仪器,保证检测仪器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满足检测参数精确度和环境需求。易燃易爆场所检测要特别注意带入仪器设备必须是防爆仪器,除外对讲机也应选择防爆型对讲机。

3.4 现场检测作业要求

3.4.1 现场检测安排 安排现场检测时,应选择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满足现场检测要求。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攀高危险作业须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安全带要遵循“高挂低用”原则。

3.4.2 现场检测基本要求 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每1项检测要有2人以上共同进行,每1个检测点检测数据值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3.4.3 爆炸火灾环境检测要求 在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时,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吸烟,不穿化纤服装、钉子鞋,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重大事故,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检测油气库、化学、农药仓库防雷装置时,要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毒面具,必要时可向受检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

3.4.4 配电系统检测要求 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防雷装置时,应着绝缘鞋及佩戴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

3.5 选择检测方法

3.5.1 检测方法的选择 优先使用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方法、国际区域性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确保检测方法现行有效。

3.5.2 非标准检测方法选择 如果客户未指定使用方法,可由本实验室提出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与客户商定,通知客户。如果选择非标准方法,应征得客户同意。非标准方法有:实验室自编制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和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其他公认的规范(知名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方法)。

3.6 实施现场检测

3.6.1 检测方法 (1)仪器设备检测前和检测后需与标准电阻比较,判定比较结果是否满足仪器精度要求,如果满足本次采集数据,此检测结果有效。(2)新建高层建筑物竣工检测,由于楼层过高,一条检测线不一定能满足检测要求,需要将测试线拉长再检测,故在记录实测电阻值时应将测试值减去加长线线阻。(3)电流极和电压极禁止钉在网内检测,现场可咨询受检单位负责人,确认地网安装位置,判定电流极和电压极是否在网内。(4)检测时应将电流线和电压线完全拉直,避免线路产生涡流引起测試误差。(5)从高处放线检测时,要避开高低压架空线5 m以上,因沿海地区风力大,放线时更应注意风速和风向影响。(6)检测布线时,询问现场受检单位人员金属管线和线缆位置,避免电流极和电压极靠近地中金属管道和线缆。

3.6.2 检测结果记录 现场记录各项检测测试值,并由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原始记录作为用户档案长期保存。首次检测时,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平面示意图。

3.6.3 人员 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培训工作,现场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并获取检测工作资格持证上岗。由于每年各种技术标准不断更新,技术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以提升防雷装置检测人员素质,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3.7 检测报告制作

3.7.1 检测报告组成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开工后,各个具有防雷检测资质受委托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委托项目,按照验收手册内容逐项现场跟踪检测,根据实际内容填写验收手册,需检测员、施工员、建设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单位代表签字,验收手册一式二份,检测单位和建设单位各持一份。

3.7.2 检测报告要求 检测报告书按当地“行政区域简称”+“雷检字”+“[年]”+“四位编码”进行顺序编号。用数值修约法、比较法比较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技术要求,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签字,加盖检测单位公章后发出,一式三份,两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介质两种。

3.7.3 检测结论填写 根据检测现场概况内容,结合检测记录作出结论判定,检测结论要与检测原始记录一致。由于某种原因未检测或现场条件未满足无法检测的,应在结论中备注栏说明[1-2]。

4 小结

防雷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应从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议、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出发,严把现场检测质量关,同时丰富防雷装置检测方法,提高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工作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和生,黄晓虹,梅勇成,等.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 高燚,吕东波,潘家利,等,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现场建筑物质量控制
My Hometown
爆炸过后
重组品德课堂“现场”:从生活通达心灵
浅谈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方法
成功处理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量偏大的案例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