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究
2020-05-11李振兴
李振兴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此时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法律素养,不仅能够使他们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督促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辅助其建立较为完善的价值体系,最终引导他们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有助于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一、运用灵活方式讲解法律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法治案例来了解法律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最佳媒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时,可以着重引导他们剖析课本中的各种法治案例,并要求他们在对案例中的各种细节进行逐层分析时将其中蕴含的各种法律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把握其中体现出来的法治精神,以此渗透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中高效地掌握具体的法律常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2.展示各类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法律知识。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将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意识地应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不断加深学习印象,从而促进法律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依据教材要点来筛选相关的新闻和案件,然后将其进行加工、整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对具体的热点新闻和案件等进行剖析。这样,有助于促使他们在迁移和应用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法律素养。
3.立足教材补充和拓展各种法律常识强化学生记忆。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相关法治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活动,通过收集各种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继而不断强化其法律素养。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教学需求、教材中的要点知识,在教学中补充和拓展一些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法律知识,然后立足实际为他们讲解各类法律知识的适用场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记忆,顺利实现培养其法律素养的目标。
4.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及案例模拟庭审现场。
围绕课堂中所讲的法律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情景模拟表演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并在较为真实的场景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体验,推动法律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给出的相关案例作为参考来开展庭审活动,或从课外收集合适的案例作为素材,然后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件来组织开展表演活动,最终在丰富多彩的场景中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促使他们掌握和吸收更多的法律常识,从而发展他们的法律素养。
二、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1.结合教学主题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根据法治教学的主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應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为发展其法律素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自主设计一个法治宣传活动,并鼓励他们亲手拟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册等,然后带领他们到附近的社区对居民进行一些简单的普法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到自己学过的各种法律知识,还可以结合实际对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剖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其他人听,从而不断提升法律素养。
2.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学生法律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辅助学生掌握各种法律常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法律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前明确知识竞赛的考查范围,然后要求学生到课下收集各种材料,并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法律名词、法律条令等总结和概括出来。这样,他们能通过比赛掌握和吸收更多有效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法律素养。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其法律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使其在学法的过程中懂法,并在懂法的前提下尝试用法,继而不断增强综合素养,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