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灾害性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御
2020-05-11卢山宋志国付晓辉吴吉哲
卢山 宋志国 付晓辉 吴吉哲
摘要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但飞速发展的经济难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恶劣的气象灾害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如雾霾、大风、高温、雷电、寒潮、雨涝等。着重分析临沂市常见的几种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临沂市;灾害性天气;人体健康;影响及防御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has raised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environment,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ve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haze, strong wind, high temperature, lightning, cold wave, and flood, will cause damage to people's health to varying degre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several kinds of severe weather in linyi c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human bod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fense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nyi City; Disastrous weather; Human health; Impact and defense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19
天气通常是一个地区的短时大气状态,如临沂市11月24日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1℃,阴转多云,东风微风,这些都是天气现象。灾害性天气出现时,气象部门会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分为四级:Ⅳ级为一般程度,Ⅲ级为较重,Ⅱ级为严重,Ⅰ级为特别严重,依次对应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生活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高温、暴雨洪涝、雷电、雷雨大风、雾霾、寒潮、冰雹等。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疾病的抵抗不同,所以损害程度也不相同[1]。
1 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综合体,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大气中的微小水滴和水晶,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会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度降到10 km以下。临沂市全年雾霾天气在100 d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是因为临沂市的能源供给对燃煤发电依赖度较大,原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以上,每平方千米日煤炭耗费6 t左右,过度依赖燃煤造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过多,这也是临沂市空气污染的首要原因。此外,市辖区重工业比重大,产生废气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普及率增高,尾气排放严重。另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接连不断出现,建设作业中出现的扬尘增多。若这些排放物的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和承载力时,微小颗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会升高,会出现大面积雾霾现象。
雾霾首先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霾自身含有上百种化学颗粒物质,给人体带来危害的主要是直径在10 μm以下的粒子,一旦此种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会黏附在呼吸道黏膜和肺叶中,导致气管炎和咽喉炎。尤其是亚微米级别的粒子会存在肺泡和上下呼吸道中,引起鼻炎和支气管炎症。如果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严重者会出现肺癌。雾霾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差的老弱群体危害较大。因此,若出现雾霾天气,应保持屋内门窗紧闭,外出佩戴口罩,切忌在雾中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从户外回到室内需做好个人卫生,如洗手、洗脸、漱口、更换外衣等。雾霾天气时段的饮食以清淡润肺为主,多吃梨、苹果、枇杷等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防上火。由于能见度差,行人穿越马路时要注意观察路况,司机开车慢行,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 高温
临沂市的高温日数东少西多,集中在5月下旬—8月上旬,主要是6月中旬和7月上旬。当日最高气温≥35℃时为高温天气,≥37℃时为酷暑。持续的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出现中暑现象。
高温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午后时段进行户外活动,老弱病残幼人群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户外作业人员或高温条件下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防晒措施,可打伞或佩戴遮阳帽,穿长袖衣服,防止晒伤。当人体大汗淋漓时,应擦干汗渍稍作休息方可用温水冲凉,切忌不能因贪凉而一直待在空调房内,室内外温差保持在7℃为宜,且不能把头部或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
3 雷电
每年的6—8月份是全省雷电灾害的频发时段,占全年雷电灾害数量的71.8%。临沂市雷灾数量250起,为雷灾高风险区。雷灾会导致人员伤亡,其中农村雷灾事故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86%,这与村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备和设施安装不到位以及防雷科技知识普及率不高有关。雷电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四类:第一,直接雷击发生时,闪电会直接侵袭人身,因为人体是良好的导电体,雷电释放的高达数万安培的雷电电流会由头部直接到两脚最后泄入大地。第二,接触电压,即雷电流经过高大物體而泄入时,会产生数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的电压,当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会触电。第三,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某物时,会出现强大电流经物体泄放入地,而电流最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人体电阻很小,若正好处于被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击穿空气再经人体泄放入地。第四,跨步电压,雷电从云中泄放入地会产生电位场,电位的分布式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低。若在雷击发生时,人的两脚落点电位不同则会产生电压,导致电流通过人体下肢泄放入地,两脚间跨步越大,电压越大。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擊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当发生强雷雨天气时,民众应该尽快进入室内避雷躲雨,且要紧闭门窗。远离任何易导电物体,最好关闭电视电脑,少用电话和手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至关重要,室外天线要配有接地装置,雷雨天气勿轻易碰触室内金属管道,如煤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雷雨到来时,若位于室外,不要躲到大树、高塔下,应距离高大建筑物2 m之外。不宜进入空旷地带的低矮房屋,因为开阔地带中的突出物最易吸引雷电,更不能在旷野中打伞。选择较低处并脚蹲下,且除去身上所带的金属物品和物体等,勿靠近墙根和避雷针的接地装置,更不要去火车轨道和电线周围,在水上进行作业或游泳的人员应及时离水上岸。躲入建筑物的人员应注意三点:第一,勿停留在楼层顶部。第二,紧闭门窗。因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开放室内空间容易引侧击雷和球雷侵入,尤其是球雷在不关紧门窗的情况下会进入室内,然后在室内运动几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导致爆炸。第三,不能使用未加防雷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无避雷装置的野外,不能在雷电来临时拨打或接听电话,因为此时的人和手机极易成为雷雨云的选择对象,所以在雷雨天气中穿越无障碍空旷地带时应关掉手机电源。
4 暴雨大风
暴雨极易导致河湖水位过高,如果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还易导致城市内涝。洪水破坏力巨大,冲毁房屋田地,破坏电力通信和交通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洪水冲入屋内之前,要关闭电源和煤气开关,快速转移到高处并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准备好药品和木盆塑料板等物品。雨天汽车在低洼处抛锚时,人员应该下车去高出等候救援,不可攀爬电线杆或铁塔。当电线或高压线铁塔被拦腰折断浸泡在水中时,要迅速远离。
当空气相当于地面水平运动速度达到12 m/s以上时为大风。大风来临需关好门窗,需要紧固室外或高处的物品,要尽快撤离危房中的人员。户外人员不要立于大树和广告牌等高处悬挂物下,避免因物品坠落被砸伤;同时尽量不要顺风行驶,以避免车速失去控制。
5 寒潮
北方冷空气猛烈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便是寒潮。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易诱发流行性感冒,慢性气管炎,哮喘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复发。温度显著降低后,鼻咽部的局部黏膜会干燥,导致细小血管破裂,致使病毒侵入。同时,鼻咽部的温度会降至32℃,适合病毒繁殖,呼吸道受冷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会致使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更有利于病毒入侵。寒潮造成的急剧降温使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短时间适应,若未及时保暖,会受凉,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当日变化温度在3℃以上、冷热交替明显时,关节痛会发作。寒潮会引起关节炎急性发作,一旦发作,关节局部红肿、痛、热、无力,出现运动障碍。心脑血管患者对寒潮极为敏感,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会加重病情。这是由于寒冷的刺激使人体血管突然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加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明显升高。
因此,寒潮出现时要添衣保暖,外出时要对手部和脸部做好防护,避免冻伤。路上结冰应当心跌倒,患有心脑血管及哮喘病的人群或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尽量待在室内。室内取暖,特别是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二氧化碳中毒[2]。
6 小结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呵护身体健康,相关部门必须要特别注意恶劣天气的发生规律和致害原因。气象部门要做好天气预报预警服务,群众应树立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桂才.气象条件与潍坊市空气污染及部分疾病关系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