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益角度探讨当前我国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节约问题
2020-05-11严尧
摘要:高效益是指资源利用率高、时间利用率高、成本投入低。从高效益角度探讨公共建筑解决问题,尽可能提高建筑整体性、集约性、绿色性特点,实现公共建筑设计质量与效益双重统一。本文从高效益角度探讨公共建设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分析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约问题,旨在为相关人员建筑设计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效益;公共建筑;整体效益;环境效益
公共建筑设计单纯追求特色、质量,使得建筑工程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耗过度。甚至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应与环境相统一,向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转变。公共建筑设计也应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满足功能需求同时,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实现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公共建筑高效益设计原则
从效益角度探讨解决问题,可将节约概念分为广义、狭义,广义上是指为公众提供舒适空间同时,创新一种增值型、高效益发展模式,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创造循环经济。狭义上的节约是指减少数量、控制过程、加强治理,实现节约资源目标。节约型公共建筑是指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保障环境协调发展。
从整体角度分析建筑设计内容,应坚持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城市位置相协调,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材料应用、施工技术等多发女面。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材料生产、运输,设备维护、管理,从准备施工到后期竣工验收拆除,设计涉及整个过程。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评量效益,使得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1]。
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公共建筑设计内容,尽可能减少投入、增加产出。严格来说,集約化设计是指投入相同情况下增加产出,将经济效益最大化。集约化设计原则指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能源、材料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等,挖掘资源价值。
从社会效益角度分析公共建筑设计原则,需要尽可能保障建筑与环境友好共处。建筑环境效益是指建筑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形式可将其分为微观、宏观等角度,通过设计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生态发展环境,采用一些污染较低、绿色性较强的设计方法,保障健康,减少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这是社会效益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公共建筑节约问题设计策略
(一)立足于经济现状
节约设计一种设计思维,立足于城市环境、区域经济现状,强调公共建筑设计对社会发展积极作用,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总体规划,探讨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一些废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增加建筑物生产价值,实现高效益、节约设计目标。例如,某老人之家公共建筑设计,设计人员重视环境资源综合利用。高效设计理念下,建筑设计一套完整能源系统,地下有160平方米蓄水池,可以搜集雨水,在与给排水系统结合基础上,减少生活用水。建筑顶层设计太阳能板,将其与热交换器结合,设计800平方米热蓄水池,储存建筑所需热能。该综合系统基于地区经济发展,重视长期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节约建筑利用过程中大量水资源、热能源,虽然建筑前期投入经济成本比较高,但经济效益良好,年节约水量达到1400吨,交换器提供一年25%用水,建筑热能量也得到良好保存。
(二)立足于健康现状
建筑设计主要服务于人类,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可利用空间。从生理、心理健康角度探讨建筑设计内容、决策内容,开展设计实践活动,首先应进行科学选址,建筑选址远离工厂、药厂等污染性比较强的地段,优先考虑环境较好、空间较好区域,减少建筑周围环境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基于健康角度分析建筑设计,设计通过与自然植被等融合,利用自然树木、草坪、山坳等自然环境,将其与室外设计、室内设计融合,将原有自然生态留存在建筑中,保存自然环境同时,将其作为改善室内环境、美化室内环境内容,该设计方法并不是将建筑强加于自然环境上,而是充分利用环境特征、场地特征,尽可能增加健康性以及舒适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并为建筑提供需求。以上设计方法充分利用原始资源环境,从人为角度分析,设计材料应选择无污染、环保性较强的材料重视环境通风以及室内通风,注重采光效益与保暖效益,尽可能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因此,立足于健康现状,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质材料对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群。
(三)立足于社会现状
建筑设计应遵循社会化原则,从文化、社会角度分析建筑设计问题以及建筑设计内容。立足于社会、文化现状探讨问题,注重公共建筑历史文化继承,鼓励公众参与到建筑设计、公共设计中,尊重、理解建筑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继承地方特色同时,对建筑环境进行改造、优化。很多公共建筑经历数个发展时期,涉及多个历史阶段、历史内容。例如,香港的西港城公共建筑,该公共建筑与周围民生结合,将衣食住行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其富有多样化功能,凝聚了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立足于社会现状,不是将建筑强加于社会文化之上,而是利用区域文化特点增加建筑舒适感以及健康感,通过人类活动对文化、环境影响,节约社会资源以及能源,实现高效益公共建筑设计[2]。
(四)立足于功能现状
立足于功能现状考虑公共建筑设计重点以及要点,包括建筑采光、遮阳、供暖、供热等技术。公共建筑采光设计不仅仅要满足自然光折射要求,也要为节约光能、利用光线提供设计空间,实现间接光能利用以及直接光能利用。此设计方法需要考虑建筑朝向、高度、窗户位置,尽可能为空间人群提供舒适视觉光,避免出现眩光问题产生。设计主要依靠材料本身以及内部物件折射两种方法。保温隔热功能也应成为设计重点,外墙结构成为能量保存关键,提高隔热温度、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作用保温层、隔热性以及中间层。例如,将多种结构表面复合构造,包括保温层、空气层等,使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将多种材料组合成复合墙体,尽可能增加建筑保温隔热效果。立足于功能现状分析公共建筑设计要点,将功能要素与环境要素、建筑设计结合,加强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优化,使得整个建筑空气流通、采光流通完好。
三、结语
总而言之,节约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建筑设计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将节约型思想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节约理念在公共建筑中应用,是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普适性手段,应在建筑行业中推广以及完善,使其节能、环保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红蕾.绿色引领中国建筑节能迈向新阶段——2019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年会侧记[J].建筑,2019(23):24-27.
[2]潘振华.当代新农村公共建筑初探——东福村文化室建筑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21):150-151.
作者简介:姓名 :严尧(1991--) 性别-男 , 民族(汉)职称(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