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发掘与开发浅析
2020-05-11王振林
王振林
枣庄市峄城区自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自夏之后的4000多年里,一直是州县治所,名人辈出,形成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峄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高铁、水运均可在半小时内到达市区。无论历史文化,还是地理位置,峄城区都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峄城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支撑作用逐渐式微。本文拟通过对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的分析,找到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峄城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发现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一)历史类文化旅游资源
峄城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定居,这里发现了红土埠大汶口文化、二疏城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存。先秦时期,峄城区为部分小诸侯国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则分属齐楚,以楚为主,属春申君黄歇的封地,荀子曾在此地担任兰陵令。两汉时期因散金善德闻名的疏广、疏受和因凿壁偷光闻名的匡衡,明清时期清廉直谏的“泰山乔岳”贾三近均是峄城区人。
(二)地质类文化旅游资源
枣庄地处山东南部,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峄城区之前也是煤矿的重要采集区。千余年的开采历史给峄城区留下了丰厚的采矿文化旅游资源。除煤矿外,峄城区的石膏储量也占到全国已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基于矿采治理进行山体修复、生态修复,也可以成为重要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此外,峄城区还有着丰富的水文资源和谷峪资源,这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着力点。
(三)兵家类文化旅游资源
峄城区处于山川平原相间,又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临近徐州、兖州,既适合养马屯兵,也适合林、牧、农、桑,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留下了丰富的兵家类文化旅游资源。汉末及魏时期,曹操在此屯田积粮、牧马屯兵;隋末唐初,唐军大将尉迟敬德带兵在此;宋金时期,岳飞亦曾驻兵于峄城区,著名的岳飞养眼楼即座落于峄城区青檀寺内;抗战时期,峄城区更是活跃着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峄县大队及文峰大队等多支抗战力量,被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四)文学类文化旅游资源
峄城区较为突出的文学类文化旅游资源有金学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据考证,其作者兰陵笑笑生与峄城区关系密切。古兰陵所在地主要在今峄城区,因此研究金学文化并将其开发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峄城区有着天然的优势。《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的作者、编剧张继先生也是峄城区人,峄城区是其创作的主要取材地。此外,峄城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革的一个缩影,可以成为研究和推进农村改革,体验乡村文化的重要样板。
(五)石榴类文化旅游资源
两千多年的石榴种植历史,给峄城区留下了丰富的石榴文化旅游资源,峄城区拥有近20万亩石榴园,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石榴集中种植区,峄城区以此为基础,申报成功了枣庄第一家4A级景区——冠世榴园,以“世界最大石榴园林”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六)古树类文化旅游资源
峄城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适宜于树木生长,再加上政府的有效保护,为峄城区保留了丰富的古树文化旅游资源。如冠世榴园内百年以上的石榴树达12万株,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石榴树群落;青檀寺内盘根于悬崖峭壁上的千年青檀树达36株,此外,还有千年银杏、千年古槐、千年百麻及古枣树群落等星罗棋布,述说着峄城区的悠久历史。
(七)国际交流类文化旅游资源
峄城区虽然不是国际性大都市,但也有其独特的国际交流类文化旅游资源。较为著名的有古代中朝交流的重要見证、现在中朝交流追思地之一的权妃墓;展示中日两国书法家高超书法造诣、承载中日文化交流的碑林;为中国同其他各国进行石榴种植和培育搭建交流平台的目前我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石榴种质资源库等;冠世榴园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和研究丝路文化的重要支撑点。
(八)其他文化旅游资源
除上述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外,峄城区还有以古庙会、峄县大集、古峄八景等为代表的古峄县文化旅游资源;以女娲神话、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峄县传统青铜器技艺、石榴盆景栽制技艺等为代表的非遗类文化旅游资源;以佛教青檀寺、道教仙坛山、儒家学派(荀子)为代表的三教文化旅游资源;以辣子鸡、菜煎饼、王世举烧鸡、峄县糁汤、石榴煎饼、石榴酒、石榴醋、石榴茶、挎包火烧等为代表的饮食类文化旅游资源等。
二、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通过对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着多重维度和鲜明特色。峄城区政府组织、引导相关企业对部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重点开发,如冠世榴园、青檀寺、三近书院、匡衡祠、乡村爱情主题公园等。其中开发较为完善、对游客产生较大吸引力的当属冠世榴园。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成为了峄城区乃至枣庄市的旅游名片,2013年1-8月份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50多万元。但随着近年来游客旅游诉求的变化,游客接待量锐减,特别是随着台儿庄古城的开发和2015年遭遇了大雪灾之后,冠世榴园游客接待量更是接近了冰点,除了10月份,鲜有旅游团现身景区。其他文化旅游点如匡衡祠、二疏城遗址、马场、女娲宫、权妃墓等也鲜有游客问津。近年来,虽然峄城区试图开发出新的旅游吸引点,如北龙塘民宿、逍遥谷、榴兴山庄等,但对外来游客缺乏吸引力。总之,尽管峄城区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不足。
三、束缚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
峄城区坐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以石榴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为峄城区带来了诸多荣誉,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却并未成为峄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文化旅游业更没有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行业专家,为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把脉。其中尤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旅游规划专家陈国忠先生的剖析最为切中要害。
(一)僵化的体制机制
1.多头管理
以冠世榴园景区为例,对其有直接管理权的有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局、驻地镇政府、国有企业等。各单位负责人均认为峄城区有着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必要大力发展峄城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但在实际行动中均有所顾忌,不愿或不能全力施为,在职责范围和权限划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2.分散经营
峄城区的各个文化旅游资源点分散在各地,在经营管理上分属于多方。以冠世榴园景区为例,青檀寺、三近书屋等由一家国有企业运营,万福园由私营业主经营,各个石榴园或种植区则分属各种植户,盆景和石榴制品经营户各自为战,既缺乏统一标准,也缺乏集群效应带来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3.保护与开发角力
峄城区将冠世榴园景区所在的区域申报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虽然短期内为峄城区的发展带来一些促进作用,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老化的产品体系
1.过气的观光型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者的诉求开始发生转变,逐渐由观光为主转向休闲为主并正在向体验式旅游阶段过渡。而峄城区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旅游诉求上,缺乏深度。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特色优势也逐渐失去,满足不了旅游者日新月异的文化诉求。
2.低端浅层的地方特色产品
峄城区拥有的特色产品众多,但在产品开发上仍处于低端浅层,特别是农产品多以原始状态或简包装销售。例如,峄城区最富影响力的石榴产品开发,主要还是以石榴果为主,而且价位偏低,相关产品虽然有石榴盆景、石榴茶、石榴酒、石榴醋等,但开发的深度不足,层次性不强,各级产业的融合度也不高。
3.乏力的文化旅游产品组合
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由于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线路对其进行有机组合,无法吸引游客长时间驻足于此。外地游客通常会选择1~2个核心景点进行游览,用时不超过半天,基本不会过夜,很难有效地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三)退化的市场运营
1.缺乏活力的企业运营
峄城区专门成立了一家国有企业,对区内的部分核心景点如青檀寺、一望亭、三近书屋等进行统一运营管理,但由于运营能力不足,又缺乏足够的运营压力和动力,致使所管理的景区及相关的服务企业缺乏活力,部分景区处于关停状态,核心景点青檀寺的创收能力也不强。
2.后继乏力的政府营销
峄城区旅游最红火的时段当属由市政府倡议,各级政府人员合力推广枣庄旅游业的时期。但政府的推广毕竟带有短期性,一旦政府工作重心转变,没有成熟的旅游产品和有力的后续营销,必将会使旅游业跌入底谷,刚刚形成的品牌效应也会逐渐淡去。
四、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出路
了解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现状,找到束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是找到开发出路的先决条件。只有立足于峄城区实际,才能解决束缚因素,面向市场需求找到出路。
(一)切实可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近年来,为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峄城区已进行了多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类的规划,此类规划被束之高阁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可行性。因此,要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规划设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知道束缚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症结,并对未来文化旅游市场有着准确的把握。在进行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前,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资源盘点整合
在整合之前,要基本明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区,如以冠世榴园景区所在的区域为核心区,就要将核心区的主要空间和资产进行盘点,摸清红线区和产权归属。
2.突破体制机制
打破原有的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体制机制,结合峄城区特点,可以按照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公园两个方式进行整合推进,以产业示范区为核心,将旅游、文创、农业和乡村整治等融合进国家农业公园,形成以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公园为主体的大综合模式。
3.拓展规划空间
以冠世榴园景区所在区域为核心区,但不局限于核心区中的几个主要景点,可以北至跃进河、南至山区、西至薛城张庄、东至东大门,将之整体划入到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区中,通过整合空间,形成山、水、林、寺、园、村、河、城一体化的大乡村旅游体系。
(二)现代化的文化旅游资源运营
以切实可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为基础,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运营,资金、人才和市场是重中之重。大综合模式和大乡村旅游体系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
1.找到适当的投资商
峄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纯靠地方政府财政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通过接洽、推介和招标等方式吸引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商介入。
2.找到合适的服务管理人才
人才是支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既包括投资商和运营商的经营管理人才,也包括对接开发的政府职能部门运营服务人才。
3.找到合适的市场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环境,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做好市场定位。通过集约化运营,发挥集群效应,从内提升效益,从外开拓市场。
(三)科学高效的政府服务
峄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已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但在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上,仍然存在权责界限模糊的情况。要提供科学高效的政府服务,首先就要改变“九龙治水”的状态。短期来看,可以由区政府领导牵头成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班;长期来看,要重新科学划分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政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服务时要注重科学高效性,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时要遵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需求,如道路建设,就要根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来打造交通体系。
(四)特色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
特色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是赢得市场、获取效益的根本,峄城区要结合本地特色和周围市场环境打造特色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
1.资源化向产品化转变
峄城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资源本身不能形成消费,只有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就要按照现在旅游的需求,将乡村旅游、观光体验、研学、科普、养生等新的产品要素全方位植入产品设计中,用适合文化旅游的产品化思维去设计。如石榴树的种植,之前的主要目的是结果,属于纯农业范畴,而在文化旅游的背景下,石榴果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足,旅游者可能更希望看到火红无边的石榴花景。在这一需求下,石榴树的培植可以倾向于适宜花卉观赏的品种。
2.整体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产品
在峄城区周围相对成熟的文化旅游资源景区当属台儿庄古城,突出打造运河水乡文化和南北交融文化,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峄城区在进行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整体化打造时要避免与台儿庄古城同质化,可采取差异化或互补型的策略。结合峄城区特点,在整体上可以发挥和提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将之打造成枣庄的绿肺,并着重做好引水润山、矿区复垦以及打造四季景观等工作。
结语
嶧城区旧称峄县,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底蕴和积淀,我们有必要让其发挥出新的光和热,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希望本文能为峄城区文化旅游资源重焕生机、再造辉煌提供些许参考。
[责任编辑:张 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