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影响水产品的出口贸易 如何做好内销成为当务之急

2020-05-11孙志云

中国食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产品原料订单

孙志云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发布了《新冠疫情对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国内74家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今年2月第三周和3月第二周的复工复产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水产品加工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1776家,主营业务收入3279.6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147.0亿元,同比增长0.33%。冷冻加工是水产品加工的主要形式,2019年冷冻加工主营业务收入2487.7亿元,同比增长6.02%。

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水产品贸易总量1053.3万吨,同比增长10.3%;贸易总额393.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量462.8万吨,同比下降13.8%;出口额206.6亿美元,同比下降8.0%;进口量626.5万吨,同比增长19.9%;进口额18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贸易顺差19.6亿美元,同比下降74.1%。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2019年水产品加工行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但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及经济下行压力、生产成本提高、原料成本提高、劳动力紧缺、融资难等多种因素影响,水产品加工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利润总额小幅降低,水产品加工业正面临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加工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的“阵痛期”。

部分地区出台奖补政策缓解水产品压塘滞销难题

报告显示,3月第二周,在本次调研的74家企业中70家已复工,工人平均到岗率为77.30%,已复工70家企业产能已恢复为去年同期水平的75.43%。在加工原材料储备上,3月第二周,58家企业加工原料储备达到去年同期的60%以上,仅3家企业原料储备不足去年同期水平的20%,其中1家企业暂无储备的加工原料。

随着国内疫情趋稳以及国家和地方各项便利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加工厂职工返岗增加,产能不断恢复,企业已逐步按照生产计划开始在国内收购原料。据统计,3月第二周已开始及计划开始于国内收购加工原料的企业共有38家,其中已开始收购企业为32家,较2月第三周增加了16家。尤其广东、海南出台水产品应急收储奖补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有效解决了部分水产品压塘滞销难题。

目前国内水产品加工企业产能逐渐恢复,对加工原料的需求逐渐增多,原料收购意向较前期明显提升。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中有29家企业加工原料为企业自给,目前自给加工原料企业中塘存原料较为充足,部分塘存原料不足的企业则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原料补充,对企业加工产能的影响较小。

线上销量增加企业出口形势逐步好转

在国内销售方面,多数企业在国内的销售受到影响。调研的74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国内订单基本正常且执行也正常;执行基本正常的企业为20家;执行困难的企业有3家,订单比上年减少20%以内。受益于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有8家企业虽然线下订单量出现下滑,但线上订单量逐渐增加。

从出口情况来看,企业出口形势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在56家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中,暂停出口企业由2月第三周的19家降至7家,出口量不足上年同期水平20%的企业由2月第三周的8家降至3月第二周的1家,出口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40%以上的企业有43家,恢复至去年60%以上的企业达到34家,出口恢复至80%以上的企业增至14家。

从已签订国际订单的情况来看,已签订国际订单的56家企业中,和2月第三周相比,订单不受影响且执行正常的企业由11家增至19家;订单没有影响,但执行困难的企业由23家降至8家;订单毁约或取消20%以内,执行基本正常的企业由9家增至20家;受国际疫情蔓延影响,订单毁约或取消超过50%的企业由5家增至6家。

在新签国际订单情况上,随着国内复工率稳步提升,产能逐渐恢复,新签国际订单情况较上月有较显著改善。有新订单但比去年同期减少超过50%的企业从11家降至8家;有新订单但比去年同期减少20%的企业从8家增至27家;暂未收到新的国际订单的企业由20家降至8家。

疫情对水产品加工业产生四方面影响

报告指出,根据调研数据,疫情对水产品加工业带来了较大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复工复产延迟、进出口贸易风险增大、国际贸易沟通渠道中段、出口贸易不确定性增大四个方面。

受疫情影响,水产品加工企业复工较往年普遍晚了近一个月时间,且复产率普遍低于往年。复工之后在原料收储、物流等方面又遭遇诸多问题,一方面,导致国内企业不能按时完成订单,不得不和买家协商延期;另一方面,国际买家为规避风险,出现毁约、取消订单等行为。

即便如期赶出订单,在出口过程中又面临海运、空运运力下降;运输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国际港口查验加强,产品到港后无法及时通关,港口储存查验等费用增加等问题。而且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出口形势变得日趋严峻。目前,国内水产品对韩、日、欧、美出口均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近十几年,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成为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随着疫情向全球蔓延,这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成为重灾区,目前虽难以判断整体形势,但来自主要市场的冲击难以避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

同时,受疫情影响,往年水产品加工进出口企业通过大型国际展会了解国际贸易形势、出口市场趋势,以及与采购商开展商务拜访和洽谈的沟通渠道中断,使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呈现不确定性。

四大建议帮助水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恢复元气

为了帮助水产品加工企业尽量挽回由肺炎疫情带来的损失,报告也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水产品加工企业整体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水平提升的财政和资金支持,助力产业升级。因为在此次疫情中,能够较早较好实现复工复产的企业都是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第二,盡快出台全国性水产品收储政策,帮助产业度过难关。在此次疫情中,由于流通、消费市场不畅,大量水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压塘等问题已经影响到全年的生产计划。加工厂复工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量收购压塘鱼,对于盘活整个渔业生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但目前仅有个别省份出台了水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对解决压塘问题效果明显,且单纯依靠企业实力难以维系,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全国性水产品收储政策,帮助更多水产加工企业度过难关。

第三,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合理布局产能。可以将企业“总部”留在国内,加强研发投入、提升科学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同时加强对外投资,将生产转移到成本更具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分散风险,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跨国公司。

第四,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中国消费者信赖的标准和认证,让国内消费者放心大胆地购买本国产品,释放消费潜能,以应对出口的下降。同时要做好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激发产业新的发展潜能。

报告最后指出,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出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受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当前水产品出口受阻的形势难以避免,因此如何做好内销成为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水产品原料订单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做拔丝菜四要点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
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达6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