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破冰点之初探
2020-05-11王与
王与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势所趋,尤其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能根据教材编排较快找准单元教学读写点,避免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泛滥,强化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但要想落实好这一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找到破冰点,否则会“冰塞前川”。
一、教学冰点——细节决定成败
落实教学理念,需要细节的支撑。教学实践中,不少貌似精彩的设计,就是缺乏了细节的关注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堵塞了学习思维。目前,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题与课文之间缺乏整体推进的牵引
不少老师知晓单元主题,也明白该单元要落实的读写素养,但是进入教学时,仍然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缺乏提纲掣领的牵引之课,就像一副药没有药引子,导致整体教学徒有其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课文与课文之间没有循序渐进的逻辑
一个单元之中每篇课文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承担:哪篇是主课文,要进行单元读写素养的重点落实;哪篇是铺垫文,要思考教学目标的轻重度;哪篇又是巩固文,起到拓展迁移、夯实主题目标的作用……也就是说,要理清谁是红花,谁是绿叶,这些都是在设计中要关注的细节。
(三)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未有准确适宜的切换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大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小目标,就像一棵树的树干和分支的关系,分支有分支的特色,不能只为主干而活。教学实践中,有不少老师在单篇课文教学时直接推进大目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没有特色,没有发挥该篇课文作为范例的作用,导致教学一潭死水。
二、破冰之路——时刻关注素养
经过多年尝试,笔者在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一些容易忽略的关键细节整理如下。
(一)上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之门
单元整体教学与之前的单篇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开课的“单元导读课”。没有这个课型,学生读写思维不可能系统,单元整体教学将成为一句空话。
1.培养批注阅读能力
知易行难,要想在一节课既能呈现单元内容、提炼单元阅读方法,又要运用这方法浏览多篇文章,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要落实的读写方法,为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做准备,该有多少事要做呀!最大的挑战就是学生批注阅读的能力。要知道,没有这样的能力在支撑,浏览课文就会变成走形式,展示交流的时候空洞无物,就无法引导学生运用单元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自然无法获得单元主题感知。
2.细化小组合作规则
一节课要多篇浏览,内容多,学生参与不够充分,要解决这一难题,小组合作是最好的方式。但在训练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关注学习思维的培养,梳理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讨论时组长先不发言,其他学生先发言。这样可以避免其他学生完全不思考,照搬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
(2)讨论、汇报时实施组长追问,这样可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更深层次地挖掘课文内涵;
(3)加分机制要体现阅读的质量、提问的程度以及展示的小组成员参与度。
3.反复呈现单元读写要求
单元导读课的重要作用就是总起、定向,以单元主题目标为依据,总揽全局,明确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明确主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提炼出来的该单元学习方法或要求反复呈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这方法浏览课文,为后面的单元学习奠定基础。设计时可参考“四步牵引法”,即从揭示主题后方法提炼,到自主浏览时的方法提示,再到展示交流时的方法运用,最后总结全课时的方法沿用,单元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二)上好单元主课文——单元之眼
单元整体教学,重点解决一篇主课文,号称“单元之眼”。
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自然之道》是精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眼睛。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将单元整体的读写素养重点突破。可以这样操作:首先背诵整个单元要积累的名言警句,朗读导读课中提炼的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抓住这句话,进行阅读训练,落实单元整体目标中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一方法;接着对比阅读《啄破蛋壳》,运用本课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跳出文本,再看文本,学生更易习得方法;对比阅读之后,最后谈论交流“何为自然之道”,落实单元目标。在重点学习《自然之道》之后,这个单元的读写素养已经初步落实了,接下来就是运用这一课的方法,迁移到其它课文。主课文重点突出,自然就能够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将单元读写素养落实。
(三)找准教学切入点——各具特色
单元整体设计,顾名思义,是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托,在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及其它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但是,对单元整体设计的理解并不能局限于以教材里的单元资源为内容,要根据学情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以四下第一单元的整体设计为例,浅谈确定单元整体教学大目标的两个切入点。
1.开放视野,内容为主题服务
(1)善于整合教学内容
这是整体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教材资源繁多,唯有秉着为单元主题服务选择教学内容的宗旨,才不会挑花眼,也才敢开放视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单元的第1课的《古诗三首》调整为了第4课,列入了第二单元的范畴,但这三首诗都是写景的,与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相符,可将《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诗一并归在第一单元进行教学。还可以拓展田园派诗人王维的诗,激发学生学方法、用方法的热情。
(2)给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位置
古诗是整合进来的教材内容,它的价值可定义为迁移运用,《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精读课文仍是主力。学生对写景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感知,再来走进《古诗三首》和王维田园诗,学习一下古人的写景方法。在教学中,主课文与拓展内容之间的关系要在备课时处理好,各定其位,主次分明,思路清晰,學生才能学有所获,否则内容越多,越是一团乱麻。
2.打通关节,方法要突出特色
无论是读写结合、以读代讲,还是探究实践、活动展示,教学方法和形式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但要明确的是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应用自己的形式去呈现单元主题的学习。比如,学习写景的方法,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特色。《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可运用仿写句式的方法写假期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孔隙窄的那一段,学习了叶圣陶描写事物的一个特点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处处显得窄,却没有一个“窄”字的方法,可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内洞的黑或者美,还可把视野放开,写大海的美、校园长廊的书香气、教室的静、课间的热闹、考试前的紧张……只要打通“紧扣单元主题”这一关节,内容与方法就能高度统一。
其实,单元整体设计还有许多的破冰点,每个年级要培养的语文素养层次不同,低年段以读写背为主,中年级要学习讨论交流,高年级重点以读写议为主,教师把握准了读写点和情感点,再来选择需要整合的教学内容。所幸,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两点,便于大家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