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析
2020-05-11李梦辉
李梦辉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创新,为深化教学改革并提升数学质量,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需要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之一,一改以往“灌输式教学”和“哺乳式教学”的模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能力和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思路,本文从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实例着手,探究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因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养成和能力构建的重要阶段,而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更是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使命,高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老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所在,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路养成。当下的授课老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注度有限,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原因分析
(一)数学老师的教学节奏原因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择校这一情况往往会受到来自多角色的多重压力,同时授课老师为赶教学进度不得不加快教学节奏,以为学生争取更多复习巩固的时间。为节约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呈现出这样的数学课堂: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回答时,班级上70%左右的学生处于思考中,数学老师就会让一些思维较灵活、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中断了其他学生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大多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节奏下养成了等待他人给答案的不良习惯,不利于班级所有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
(二)对先进技术的过度依赖原因
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课堂中应用互联网成为新的潮流和热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一方面,数学老师可以借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原先需要口述的内容,节约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小学生面对精彩且生动的内容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诚然,对先进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合理的“度”,过度依赖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数学老师直接用多媒体呈现内容和答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相对机械化,缺乏思考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三)学生自身的思考不积极原因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缺乏对自身长远发展的考虑,在学习知识、解数学题的过程中不愿主动思考,认为思考问题费时费力,老师、其他学生或网络上都有直接的答案,直接享受他人的思考成果更方便快捷。在这种错误的思想驱使下,学生日渐消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大脑逐渐丧失了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分析
(一)趣味教学,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
数学老师需要以趣味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氛围,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认识到数学学科和数学知识的魅力,构建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加减法》时,将简单的列式计算题目赋予新的趣味含义,往往更容易营造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数一数,班级上有几名姓王的同学,再数一数班级上有几名姓李的同学”,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顺势列出分数,“一个班级中姓王的同学有1/12,姓李的同学有1/15,那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姓王和姓李的同学一共占班级全部学生的几分之几?”在用贴近学生经验和环境的内容,构建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让学生认清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解题思路,基于以往对分数性质的认识而形成解决分数数学问题的思路,在简单的列式后学习异分母加法的计算思路,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趣味的课堂教学构造的趣味氛围,往往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境构建。
(二)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授课老师需不忘初心以人为本,基于小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和学习状况,积极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数学教育资源,以贴近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实现从传统的被动思考到主动思考的转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倍数与因数》内容时,数学老师需要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且独立思考的活力。妈妈买了35块巧克力并规定每天只能吃2块,那最后一天能正好吃完嗎?在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应用题解答中,数学老师给学生充分的个人思考时间,尽可能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题的思路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阐释自己的心路历程。学生给出答案后,数学老师再给学生强化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实现和数学知识的融合,而这一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提升的关键。
(三)创新方式,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创新是促进教学不断发展的活力与关键,数学老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圆》时,应用“自学+讲解+练习”三步走的教学思路,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开始的五分钟是专属于学生的自学阶段,数学老师布置简单的任务,即“圆有哪些特征”“举例生活中的圆”等等,让学生有使命感的自学。自学结束后,数学老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知识盲点,系统讲解知识点并让学生查缺补漏,在师生的密切互动中观察学生的反应,依据学生的状况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边思考边提升,夯实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在习题练习中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依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思维能力,设计合理的练习题目,在从易到难的转变中不断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
(四)科学品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童心未泯,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保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这一数学课堂的主体依然需要数学老师这一引导者的角色发挥作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数学老师放任不管,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助力学生攻克难关,达到自学的目标,能使得师与生保持一致的课堂节奏和整体思路。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时,部分小学生列方程和解题都相对马虎,对已知条件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淆不清,对问题的把握不到位。数学老师需要在品评的基础上辅助学生发现独立思考实践中的不足,在正确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积极调整独立思考的心态与方法,优化独立思考体系。数学老师的品评需要坚持适当时机,鼓励为主原则,在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下帮助学生发现思考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题”的小学生。
三、结语
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需要从小抓起,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指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构建趣味的独立思考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科学品评中让学生步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正轨当中,有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的研究[J].学周刊,2020(09):29-30.
[2]卢永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6-50.
[3]王淑翠,安维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甘肃教育,2019(24):88.
[4]尤锋林,谢道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