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系统的建构探究
2020-05-11郎雪
摘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漏洞,为了进一步改革教学,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完善分级教学,加快评价体系的建设,使课堂评价多样化和多样化。完善相应水平的考试题库,来适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分级教学;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系统建构
引言:
就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实施方案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几十余年的英语教学分级实施过程中,许多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时将大学英语必修课原先课时量和原先的学分比重大大削减。本文就当前大学英语分级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研究出适当的建构优化的建议。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存的问题
(一)评价方式单一
大学成绩的大约分布是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平时教师留的书面作业或者是口头作业。这种评价方式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和目标,显得整个评价体系管理混乱。
(二)评价系统过于片面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评价的方法总是停留在层面、传统的语言形式和知识考查,既没有考察到学生是否具有思维的创造性或判断性,也没有涉及到学生在非智力层面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文化方面等。
(三)评价系统不完善
传统的大学教学分级系统只凸显了体系的选拔、评价和甄别的功能,却缺乏了激励机制,应该在原有的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好强心。
学界把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也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分级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评价系统,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反馈,这不仅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的終结性评价。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系统建构策略
(一)细化形成性评价指标
形成性评价指标分为多种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形式、学生互相评价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形式以及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形成性评价具有“主体性、过程性、多元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相结合,加大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对平时成绩进行细化、量化,增加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积极,个人活动报告等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对其进行计分鼓励项目。在每学期期初向学生公布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有明确的百分比,例如:形成性评价占50%,其中包括平时的书面作业占5%,口头作业占5%,出勤5%,以及课堂表现占20%,测验成绩10%,终结性评价占50%。各院系在评价奖励或者奖学金时可以参照学生所有评价的总成绩。
在同一个年级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分为三类,把这三类学生分在三类不同的班级,成为一类班级,二类班级和三类班级,正在班级内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三种类型的班级在采用标准的闭卷考试的形式上,把英语的总成绩以以下的评价计算公式进行计分:总成绩(满分100分)=书面作业成绩(5分)+口头作业成绩(5分)+课堂出勤(10分)+课堂上的积极活跃的表现(20分)+课堂测验成绩(10分)+最终的期末成绩(50分)。
(二)将课堂评价指标多元化
课堂的评价指标应该多元化,即在有学业成绩测试的基础上加上对学生们的能力考查。考察的形式要多元化,包括对学生们的书面测验、英语知识以及学习技能是否掌握的考察,考察学生们在群体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提取信息、信息加工等能力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评价。
(1)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
分时间分阶段的对学生在课堂的口头表达进行录制,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发音的标准程度,英语的流利程度,英语的语病数量以及表述的清晰度等。
(2)对学生进行课堂参与度的评价
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检验学生是否与教师有互动,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主动性及其行动的实际效能。
(3)对学生的自身能力进行评价
课堂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考察到学生本身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课堂表现时的灵活性,以及对新事物的创造性或者是对不同学习场景的适应性。
(三)将课堂评价主体多样化
课堂评价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教师作为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教学班级评价:教师对整个班级体的表现、群体的优点和缺点做出及时的评价;第二种是分出组别:将学习成绩相仿的分为一个小组,比较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将表现进行总结;第三种是将每个不同的个体评价以个人的形式,做好数据收集并进行比较。
(四)优化终结性评价体系
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分为分级分考和分级不分考这两种。
在分级分考的模式中一类、二类、三类班级的试卷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将统筹兼顾作为原则,区分出不同的难点和重点。在对一类班级进行拔高的过程中,对二类班级进行查缺补漏,对三类班级进行简单的复习,增强三类班级同学的自信心。
无论分考还是不分考,都要加强试卷的主观题,相应的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客观题考察的知识点太过于片面,不能有效的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够保证试卷的效能,而主观题可以多方面的考察到学生的能力,可以从学生答主观题的答案中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否清晰,是否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完善终结性评价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优化这一体系。
五、总结
怎样更好的细化,量化分级教学是我们既需要探讨并研究的问题。要结合个类别的学生进行划分,开发出适合个类别学生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试卷细分为适合学生的,讲考试题库也细分为对应分类的学生。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翻译等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和评价,从而渐渐地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分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宁.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西青年,2018 (2).
[2]毛反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创新[J].智富时代,2018 (1).
作者简介:郎雪(1982.01-)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法,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