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富饶乡村

2020-05-11支道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变示范村美丽

支道生

近年来,桐城市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大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美麗富裕的幸福家园。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桐城市扶持产业发展“1+3+8”政策体系(试行)》、《桐城市关于实行“三年强村”计划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桐城市2018年度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全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财政资金,优先扶持美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2018年安排1800余万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为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根据各村的人文、区位和产业特色,实行量身打造,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格局。我市获评国家、省、安庆级“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有32个。

范岗镇杨安村依托全国种粮大户新天地集团,流转土地5000多亩,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当地农民务工年收入达3万元。大关镇麻山村着重发展油茶和香菇等种植业,成立2家合作社,带动农民增产增收。金神镇玉嘴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产业,成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新渡镇杨树店村盘活土地和山场资源,发展肉牛养殖,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万元。山区的蒋潭村、大塘村、黄铺村等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做大做强“桐城小花”茶叶品牌。全市83个中心村土地流转率86.9%,创业就业户数占农户比例达67.9%,极大带动了中心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目前,示范村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40家,服装加工厂3家、苗木花卉基地7个,制刷、茶叶加工、规模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3、立足生态保护,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注重发挥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各个示范村根据人文、区位和产业特色,把有条件的村庄建成“景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范岗镇樟枫村依托万亩桂花园,培育生态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三届乡村旅游桂花节,接待游客40万人次。双港镇山明村扶持农脉农业公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嬉子湖镇蟠龙村引进润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350亩特色瓜果采摘园,引来八方游客,引进安徽锦蓝生态有限公司发展蓝莓产业,产品专供上海超市。唐湾镇长岭村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发展有机农业和农家乐生态旅游。吕亭镇鲁谼山村拥有茶园5000亩,借势“桐城小花”采摘节发展观光采摘茶园,发展生态旅游,同时修复鲁谼农民暴动旧址和倪楼农会旧址,开发鲁肃试剑石、方柏堂书屋等“鲁谼八景”等景点资源,成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据统计,全市有28个示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新建了农家乐,其中星级农家乐10家,省级特色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

4、推进“三变”改革,创新农民增收模式。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在美丽乡村示范村中首先进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三变”改革,创造一批富有当地特色的改革模式。

双港镇龙山村38户农户共出资55.5万元作为资金入股,成立了学堂之春农业合作社,利用闲置的荒地发展西瓜、葡萄、桑葚等经济果木林,利用集体水面发展休闲垂钓,致力于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发展特色、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以及民宿体验旅游产业,让农民分享更多股权红利,2017年每户分得红利500元。如今的村庄村容整洁、设施完备、产业欣欣向荣,学堂之春合作社不仅成立了种植、畜禽、水产等3个专业组,还建起了学堂之春农家乐,今年已接待游客400人次。

黄甲镇石窑村把“三变”改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依托茶产业,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创白茶开发有限公司,引导贫困户以林权入股,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作为集体固定资产入股该公司,开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的“三变”模式,不仅拓宽了村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还将贫困户的资源变成了资产,同时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获得工作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

二、存在问题

1、目前我市主导产业种植业的总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带动农户增收的效果不突出。特色产业如小花茶叶大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

2、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条件还有一定差距,导致乡村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目前农村留守人员大都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培训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导致农村产业、旅游业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很快提高,对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发展策略和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整合各级资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更大范围地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打造桐潜路、安合路美丽乡村示范带,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2、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通过美化山水林湖、建设休闲农庄、发展特色民宿等,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体验农趣、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的需求。

3、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三变”改革,扶持农民发展农家乐和采摘园,定期举办传统美食文化节等,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推进农村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作者单位:231400安徽省桐城市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三变示范村美丽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示范村热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