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两岸四地”中医教育比较分析

2020-05-11龙文磊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摘 要】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两岸四地”目前的中医本专科教育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发掘各自教育特色,推动中医学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学影响力。

【关键词】 中医教育;两岸四地;教育状况;比较分析

中医在华夏大地上孕育而生,有着源远流长地历史,医学经典名著汗牛充栋,中医为保障中华民族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进入到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及势力的侵入,中医逐渐失去了主导权,甚至一度面临废止地窘境。因此,加强对中医文化宣传,提高中医国际教育水平,对于提高中医影响力,促进中医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旨在进一步探析祖国两岸四地(暨祖国内地、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的中医教育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一、祖国两岸四地中医教育基本情况

1、中国内地中医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人民健康水平亟待提高。为进一步培养中医药人才,195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建立4所中医学院,中国从此有了国家公办的中医高等院校。截至2019年,独立建制的中医药院校共24所,除河北中医学院,其余中医药院校均已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学类专业的非中医药大学共51所,开设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大学共38所,开设中药学类(含民族药学)专业的院校共有130所。[1]

2、香港中医教育

在香港,医生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也颇丰,香港的“高考状元”也偏向学习医学,学医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2]而中医药也一直是香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英政府统治时期,中医药教育一直未纳入到正式高等教育系中来。直到1998年,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开办全日制“中医学学士学位”专业课程,标志着中医药正式跨入香港高等教育大门。[3]

3、澳门中医教育

澳门的中医药教育长期以师带徒、家族传承、内地培训的形式构成,根据澳门第84/90/M号法令,接受过中医高等课程教育并通过中医师公会的审核的人员可以获得执照。[4]不过鉴于只有少数人接收过中医正规高等教育,当时从业者基本能获得从业资格。现在澳门特区内只有澳门科技大学可以提供完成的中医学、中药学本硕博一体的高等教育,是澳门中医药教育的中流砥柱。

4、台湾中医教育

台湾的医学教育采取精英教育的模式,只有各方面素养比较高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医学院学习。在日本殖民时期,由于受日本淘汰传统医学的方针影响,中医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未纳入台湾高等教育体系。[5]直至1958年,台湾当时一群热爱传统中医学的人士,包括覃勤、陈固及陈恭炎先生等人发起创立了“中国医药学院”,2003年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现在台湾长庚大学、义守大学、慈济大学也可提供中医药的高等学历教育。

二、祖国两岸四地中医教育比较分析

仔细比较,会发现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中医药教育的确存在较大差别,港澳台之间的中医药教也不尽相同,文章将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具体对比分析。

1、培养方式

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四地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医药教育也不例外,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入学的形式、教育学制、学位授予、录取难易程度差异显著。

(1)入学方式。从入学方式来看,中国内地高中生通过高考分数报考学校和志愿,入读中医学。也有部分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可单独招生,通过者不用参加高考,直接入学,但招生人数较少。香港学生凭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申请中医学专业,考试成绩要求较高,如浸会大会要求申请者考试成绩不低于30分。澳门本地学生入学一般参加四校联考(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学校择优录取。台湾高校入学形式多样,可以分为“考试分发”、“个人申请”、“繁星推荐”三种形式。[6]高中生可通过多种形式入读医学院,只有学业和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就读医学专业。当然台湾还有一种特殊的医学教育模式—学士后中医学,由招生院校单独组织考试。考生必须先获得本科学历,考试科目囊括高中及大学相关知识,生物、化学、生理学是核心科目。

港澳台地区对于中医学生在高中时的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施行的是医学精英教育。提高门槛,把严入口关,保证培养的医学生整体素养较好,因此更能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医学生涯。再看内地的医学教育,招生质量差距巨大,医学专科生以较低分数即可入学,而著名的中医药院校则一般要求一本以上的分数线才能入学,长学制的专业招录分数甚至比肩顶尖名校录取分数。因此,内地通过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2)教育学制及授予学位。在中医学教育学制及授予学位上,内地的学制与港澳台的差别也非常大。如表1所示,內地高中起点的学制有5种,其中专科最短3年,毕业时不授予学位,而最长为9年制,毕业时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香港与澳门的高校中医教育最低从本科起步,香港学制为6年,澳门学制为5年,学生毕业时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台湾的中医本科学制最长,至少需要读7年,如果是学士后中医学的话,本科4年+学士后5年,学制长达9年。学位授予上也有区别,内地根据学科大类授予学位,中医学本科授予的是医学学士学位,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分开授予;港澳台地区都是按照具体专业类别授予学位,中医学专业毕业则授予中医学学士学位,且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统一授予。

(3)入学难易程度。相比入学难易程度,总体上港台地区入学要难于其他两地地区。港台地区的医学生在准入门槛上高出许多,名额有限,比如台湾每年只有约1350个医学生名额。[7]医生待遇优厚,职业发展前景明朗,竞争非常激烈,想要就读中医学并不容易。澳门地区由于人口的基数少,学生人数比较少,而且澳门学生偏向到境外或者内地就读,相对来讲就读本地中医学系较容易。内地由于中医学教育层次从低到高跨度很大,选择的机会多,而且学习西医的要比中医更多,就读中医专业较为简单。

2、课程设置

由于两岸四地的中医学教育培养方案及学制差别很大,在课程设置上的也是各不相同。文章将对本专科学习期间的课程安排、毕业后教育、教学语言、人文通识课程多少展开具体比较。

(1)课程安排。内地中医本科5年制是中医教育的主流模式。在这5年内,前2年为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既有中医基础课,也有西医基础课,比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第3、4年为临床技能课,如中医儿科、妇科、眼科等课程,也有西医的内科、外科课程。从第4年的暑假开始,学生须到医院进行长达一年的实习。在所有的课程中,中西医课程比例大概为6:4。另外,现在只有中国内地还开设中医专科3年制的学历教育。整体课程安排和本科区别不大,只是课程的课时短或比本科少修部分课程。

香港的中医学生前1年修读专业基础课,往后3.5/4年学习中医临床课程,最后1/1.5年到内地的大型中医院参加实习。学生一般暑假都要求到中医诊所见习,且只修西医的基础课程,西医课程比例低。与内地相比,香港更注重培养传统式中医,培养理念更契合“早临床、多临床”的宗旨。澳门中医学的学制、课程安排与内地不尽相同,有很大相通性,不过学生大三下学期整个学期都安排外出实习。

台湾由于有高中起点的本科和学士后中医,两种学制的课程差别很大。7年制本科前4年一些医学基础及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后2年学习临床课程,最后1年临床实习。而学士后中医的课程安排和内地有些相似,但是课程更加紧凑,课时更多,学业要求更高。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制度,台湾中医系学生可以选择双主修和单主修,双主修的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考西医的行医执照,单主修和中医学士后只能考中医行医执照。

(2)毕业后教育。本科毕业后,内地和台湾中医学生可以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内地本科毕业生可以参加3年的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内地中医专科毕业生可以参加2年助理医师规培,结业证书将作为职称评审的职称材料。台湾的中医本科生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从而解决学生由于在学校期间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3年住院医师培训结束的合格者可以参加住院总医师的培训,为期1年。香港和澳门由于没有中医院只有中医诊所,所以现在还没有中医的住院医师培训。

(3)教学语言和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语言上,内地的中医教育都是以普通话进行,港澳台地区的语言则比较多样。香港和澳门由于历史教育制度原因,在不同课程教授上可采取不同语言,如西医基础课程一般采取英语教学,中医课程及其他课程则采用普通话或粤语教学。台湾的中医课程采用普通话教学,西医课程用英语或者普通话教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艺术学、医患沟通等。港澳台地区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识课程较多,不过台湾学士后中医除外。然而,内地及香港的通识教育课程较少。

三、总结及建议

纵观世界,中医越来越被人们接收和认可,欧美、东南亚很多国家已经将中医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作为中医的发祥地—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对中医“守正创新”,两岸四地的中医教育也还有许多改進的地方。首先,中国内地高校在完成中医学生的理论教育基础上,更多的要做好名老中医的医疗技能、学术思想的继承。其次,大胆创新,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适当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临床实践,推行”早临床、多临床“的教育理念,从而让中医学生尽早适应临床的氛围,树立从医的信念。最后,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促进中医的国际化发展。港澳地区应该尽快完善中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尤其是要加快中医院的建设,为继续教育提供支撑。台湾地区的中医教育的规模较小,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名额,真正促进”中西医一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王启明,卢国慧.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25

[2] 李亦.香港“高校状元”爱学医[J].沪港经济,2016(10)38-40.

[3] 罗颂慧.香港发展中医专科教育及建立中医院之可行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 冯莉,万平.祖国海峡两岸中医药教育发展比较[J].中医药学刊,2005(07)1247-1248.

[5] 杨謦伊.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6] 王亚军.台湾地区大学“推荐甄选”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7] 沙焕臣,张晓刚.两岸医学生培养差异比较之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32-135.

【作者简介】

龙文磊(1992—)男,江西万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及完善
关于pps抽样技术在全国各地社会工作人员考试合格人数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