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道德诉求
2020-05-11石燕
石燕
【摘 要】 资本逻辑推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是引起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本逻辑对我党道德观念的入侵和腐蚀的表现形式,它以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我国部分党员干部进行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使其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进而探讨在资本逻辑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途径:即要想治理资本逻辑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必须思想道德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紧抓“道德高线”和“道德底线”。
【关键词】 资本逻辑;全面从严治党;道德;金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党的发展是否健康,党如何看待并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对于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更艰巨的挑战,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课题。全面从严治党顺势而出,直面社会现实,直指党建的核心问题,以期引领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前进。
一、资本逻辑下的道德滑坡
资本逻辑,顾名思义,就是以资本作为思考问题和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标准,社会生活的所有一切都围绕着资本进行。资本来源于商品经济,由此,商品空前泛滥,人们生活被各种各样的商品所充斥,物欲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物欲享受成为社会的主要追求。资本最直接的现实表现就是金钱,对资本的疯狂追求导致一切向钱看,金钱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因此,资本逻辑直接带来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是商品对人、客体对主体的遮蔽和颠倒。同时,资本逻辑导致社会中的一切都纳入商品经济中,都可以与金钱进行交换。不仅产品是商品、资源是商品,人的尊严、道义、良心、价值等等也都可以成为商品,公平、平等、自由、正义等传统道德观念全部失效,社会主流道德观沦丧,资本逻辑是引起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资本通过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扩张,全球都纳入到资本逻辑的框架内,各国传统道德观都收到资本逻辑的严峻挑战。
二、资本逻辑对党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商品经济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资本的积极作用占有主导地位,但它也带来物对人的遮蔽、客体对主体的颠倒。马克思说:“一切已经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式,都有这种颠倒。”[1]强调资本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不等于承认和接纳资本逻辑,资本逻辑离不开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使资本逻辑在我国有了可以渗透和生存的前提和空间。当代,我国经济的持续高涨使得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将我国看作资本增殖的利好空间,西方资本增殖模式及其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道德观有意识地向我国大规模倾倒和灌输。资本逻辑在我国先是慢慢渗透到经济领域,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消解了社会传统思维方式,侵扰了团结友爱、奋斗自强、勤劳致富、集体主义等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影响了社会道德风貌,对我国道德观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中,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一个国家来说,执政党的执政道德理念、执政者的道德追求关系到社会道德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资本逻辑虽然先渗透和生存在经济领域,但对执政党和执政者的破坏性影响最大。习近平指出,我国如果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特别是干部身上。资本逻辑对党的消极道德影响在于通过对部分党员干部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入侵和渗透影响党的作风,瓦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使党远离人民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其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严防资本逻辑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
全面从严治党的这一道德诉求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且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紧密相连。在“四风”中,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资本逻辑所直接推崇的物欲享受,这是资本逻辑在作风问题上的直接表现。“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2]这是对我国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天下为公传统道德观的公开挑衅,而且,“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3]这表明,资本逻辑对党的道德入侵和道德渗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特别是,“四风”衍生出来最让人民群众痛恨的腐败问题。从当前反腐斗争的经验教训来看,腐败问题绝大多数都牵扯到钱权交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认真治理和解决的权力滥用和钱权交易问题,实际上是‘权力和‘金钱两个问题。”[4]“金钱”是资本逻辑的代名词,导致腐败的直接毒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道德宗旨,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但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这一道德宗旨和道德要求,将物欲享受和金钱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和道德标准。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肃清金钱主义、物欲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道德渗透和道德腐蚀。
三、资本逻辑视域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道德措施
党也意识到资本逻辑对党的道德入侵和道德渗透。在“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中,市场经济考验和消极腐败的危险都是资本逻辑的直接后遗症。习近平指出:“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5]“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拒腐蚀、永不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換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6]在这个层面上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对资本逻辑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的一次明确还击。
作风问题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道德问题,即党究竟是人民的党还是资本的党,党究竟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资本服务,可见,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对于作风问题衍生的腐败问题,实质也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道德问题。因此,对于各种腐败,我们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无禁区、无死角”。
资本逻辑对部分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信念出现了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树立的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道德信念。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理想的道德信念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扬弃的道德基础之上,资本逻辑所推崇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正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道德信念大力批判的对象,它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相悖。信奉资本逻辑只会让党和人民群众越走越远,最终丧失人民群众的支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正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理想道德信念不够坚定,资本逻辑才能瓦解他们的思想和道德,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才会成为他们信奉的道德准则。
如何治理资本逻辑对部分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7]这就要牢守全面从严治党的“两条道德线”:即要守住理想道德信念这条“道德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道德底线”。守住“道德高线”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党,守住“道德底线”就是要加强制度治党,坚守党的道德宗旨。
“道德高线”是指党员干部要自主提升内在道德修养,自动抵制资本逻辑的道德入侵。如何检验党员干部理想道德信念是否坚定?“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3]其一,党员干部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理清其与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的理论关系,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信念,培育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公仆的事业观、权力观和道德观,牢记党的道德宗旨。其二,党员干部要清晰认识到资本的本质,肯定资本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的积极道德作用,防范资本的消极道德作用,认清资本和资本逻辑的不同,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其三,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八项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精神,勤俭节约,作风朴实,倡导“三严三实”,努力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其四,“现代化涉及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面的根本性转变。”[8]现代化在不同的国家、国家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思想道德内涵,党员干部要勤于学习,扩展自己的道德视野,努力吸收世界现代化的积极道德成果,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方式,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德节奏。
“道德底线”是通过强硬的制度体系筑起围墙,外在防御资本逻辑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资本逻辑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入侵和道德腐蚀多在于权钱交易而导致的权力滥用,权力是资本逻辑侵吞的最终对象。当暂时无法清除资本逻辑存在的经济土壤时,规范、制约和监督党员干部运用权力的道德行为,以强硬的方式外在隔离权力和资本逻辑的接触就成为防御资本逻辑对党员干部道德腐蚀的重点。这种强硬的外在隔离方式就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9]让权力在阳光下道德运行。一是要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国家法律制度建设,形成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加大依法执政的力度,对触犯法律的行为严惩不贷,增强法律对党员干部道德观的威慑作用。二是要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确定党章在党内的根本大法地位,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党规党纪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的道德行使和道德运用。不仅将“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作为党员干部的首要原则,还要手握道德戒尺,将之作为党员干部普遍的道德要求。三是要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现代化步伐,“党的制度建设以‘立为核心,重心在‘建设,侧重于制度建构过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破为核心,重心在‘改革,侧重于制度变革过程”,[10] “立”“破”结合,“建设”“改革”结合,形成一张制度大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抵御资本逻辑对权力的道德侵吞。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36.
[2]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_3.htm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4] 张希贤.论党的建设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J]. 理论探索,2015(2)16.
[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_5.htm
[6]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_5.htm
[7]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_3.htm
[8]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5.
[9] 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 2-03(1).
[10] 周浩集、张书林.构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运行机制[J].理论探索,2014(5)21.
【作者简介】
石 燕(1981—)女,安徽安庆人,博士,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