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张震爱国敬业成才之路分析研究

2020-05-11田原田春洪杨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震人才培养

田原 田春洪 杨桐

摘要:“国医大师”是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从业者中德艺双馨的杰出代表,是继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术的楷模。我省国医大师、云岭中医疏调学派创始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张震教授,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以党中央指示为怀、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皓首穷经,上窥内难、下览百家,深入钻研中医理论,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在中医学术创新发展及临床多病种的诊疗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笔者通过整理、统计文献、采访等对张老爱国敬业成功之路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品德修养高尚,涅而不缁;自幼受祖国文化熏陶,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师承与院校学习相结合,刻苦钻研中医药经典;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创新中医学术贡献显著,成果丰硕。他的成功之路和敬业规律正是值得借鉴的。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金钥匙”,是中医成才的关键。

关键词:国医大师;成才规律;张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2-0001-04

华夏医药,精深博大,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原创的人类东方医学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着精辟的医理、丰富的哲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代医家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均有各自的贡献。

今已91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张震是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的创始人,中西医结合资深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学历:外语、六年制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卫生部主办3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科研及教学工作已60余年。1959年受国家卫生部颁发之学习祖国医学成绩优异奖及发扬祖国医药遗产银质奖章,1983年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名中医。2017年获国务院三部委授予“国医大师”光荣称号。他是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现研究院)和《云南中医药杂志》的创始人和首任所长与杂志主编。曾先后受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学科评审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导师,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医学著作10部(其中亲自撰写专著6部,主编并撰写总论和部分内容者4部)。主持省级重点研究课题3项,指导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3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2项。

1 张震爱国敬业成才之路因素及规律分析

1.1 幼承庭训,热爱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医大师”张震出生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家中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其曾祖父张廷礼是清代的著名医家,其姑父李月樵是昆明的名中医,其二伯父是技艺精湛的中药师。所以张震自幼便接受全方位的教育。一是传统学校英数理化学,二是国学,三是医学。家教严格,家风严谨,不仅要求白天学校课程一丝不苟,晚间还要补习国学课程,做到对《四书》、《左传》、《诗经》及《古文观止》等古典名著主要篇章的背诵,于是良好的品德培育与深厚的国学基础在幼年时期便深入到张老的心中,这也是耄耋之年的张老对中外学员授课时中医经典语句随口便可诵来并译成外文的重要原因。由于他自幼便看着姑父运用祖国医学方药治病救人,从望闻问切到组方用药,同时观看伯父手工制作水滴丸药,“把药材碾磨成粉,置在簸箕里,将簸箕悬于梁上,用毛刷蘸清米汤洒散于药粉上,一边洒一边摇晃簸箕,顆颗药丸便在簸箕里摇摆而成。竟然同等大小,十分惊奇。”,至今这样的情景仍然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张老的眼前。旧时无论家中大小疾病,皆服以中药,疗效显著。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对祖国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1.2 志存高远,足踏实地,孜孜以求中医学术之真谛 张震在中学时期自觉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一二一”学生运动。高中毕业后首先考入云南省立英语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英语、法语,从而使得他易于了解国际医学动态,并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讲授中医课程。由于对医学的热爱,他再次参加高考,于1948年考入云南大学医学院,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系统学习西医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4年,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批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同年,他又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名医,组织优秀的西医医生学习中医。1955年12月《光明日报》发表社论《开展祖国医学的研究》明确指出:“西医学习中医学术,必须是系统地学习,全面地接受,然后加以整理和提高”。1956年初,张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并经云南省卫生厅选拔进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高级研修班系统学习中医药课程,他主动把之前学习的西医理论在脑海里封存起来,全身心接受、认真学习中医药知识,毕业时张震荣获“学习优异银质奖章”。在此期间张震因国学根底深厚,对中医古籍的学习是毫无障碍,加之课余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药知识,在许多大小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张震孜孜不倦的学习身影,同时又跟随多位蜀中名医大家随诊,诚心诚意地向前辈们求教,尽得所传。随着学习和实践的层层深入,张震不断发觉祖国医学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学理论,还有相应的科学性和缜密的逻辑性。于是开始潜心研究中医传统理论知识结构中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方式,进而阐明其文化特质。1959年第9号《中医杂志》发表了其毕业论文《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之初步探讨》获得了国内中医界的广泛赞许和好评。论文的积极反响再次为张震坚定执着从事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和诊疗技术的创新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1.3 砥砺意志,力学笃行,探索疾病诊疗规律 大学毕业时张震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1954年经国家统一分配到云南省个旧市云锡马拉格矿山卫生所工作。几乎每天都要下矿井深处进行巡诊,尽心尽力为生产第一线的矿工们送医送药。无论昼夜晴雨,都全心全意精诚地为矿工及家属服务,被大伙亲切地称为“为工人服务的好医生”。矿洞潮湿阴冷,很多工人都患有严重的腰腿疼痛,张震便积极进行调研,发现工人多因肌肉劳损所致,之后他运用西医技术和中医针灸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局部封闭加针刺委中、承山等穴位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人们的顽疾。因工作成绩突出,1955年共青团云南省委被授予他“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标兵”称号,并接受了表彰。调回到云南锡业公司总医院后从零开始创建了中医科,组建了中药房,开展中医药诊疗工作,同时潜心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与病机之间的关系。提升了辨证的准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获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中医科建立后不久便门庭若市,就诊的患者只增不减,得到了基层患者的充分肯定和信任。1979年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的重视,奉调组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现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持本省中医中药研究工作,从一张桌子两个板凳开始,不断砥砺前行,从临床实践到理论创新,从理论创新再回到临床实践,不断地在中医海洋里探索研究,发现并提出“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中医证候三级分类法”、“中医辨证论治的新理念”等学术思想与诊疗新理论,也成就了今天的“国医大师”的荣誉。

2 承古之目的在于整理提高与创新发展

2.1 精研中医证候学,提出新见解 中医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的某阶段中患者个体当时所处内、外环境的反应状态,它以相应的脉(舌、脉、形、色、神)等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具有指导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根本依据。张老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思考,深入精研,他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分类中得到启发,发现了病机与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病变既成则阴阳失常,气机紊乱病机形成,病害多集中于脏腑,经络及三焦等处,表、里、寒、热、虚、实各有属性,邪气以湿、痰、瘀、风、火等较为常见且均为构成病机要素,可称之为核心病機,同时还有由核心组成的基础病机,以及确定了病变部位之具体病机共三个层级。如阴、阳、气、血、寒、热及六淫等俱是病机核心,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热、火毒等便是核心构成的基础病机,而肾阴虚、脾阳虚、肝气郁滞、心血瘀阻、热入阳明等便是具体病机。在各种病机要素中失衡之阴阳是具有本质意义和纲领性的根本要素,气血失常亦然,寒热反映阴阳之盛衰,表里反映病变之深浅进退,虚实提示患者体内正邪之力量对比。风邪之属性善变而数行,湿邪重浊滞腻阻碍气机,痰为内生之浊邪为害广泛,火为热之极者,毒为蕴蓄难解且为害最烈之邪气。上述各种病机要素属性各异,但非孤立存在。中医的证主要是以人体病机为核心,对各种疾病属性进行表述的知识体系,并据此形成临床诊断概念。证与病机虽然具有同构性,但也不完全是病机的复述。

张震对证候的结构和层次等原理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探索阐述了中医疑似证候的鉴别诊断规律[1]。提出了证候三级分类法,即证的静态结构表现为:核心证候、基础证候、具体证候;证的动态发展表现则是:原发证(首发证)→继发症(次生证)+夹杂证(合并证)。证候可以在概括疾病的共性基础之上,不同程度地揭示患者个体的病机特点和个体差异,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有关动态信息。这些创新性的理念揭示了各种证候的内在联系,并用直观的症候结构模式图加以说明,从而能让医者在诊病辩证上执简驭繁,得其要领[2]。

同时在证候的鉴别方面,张震认为要点有三,其一是客观全面、深入细致、认真地去收集有关资料;其二是既要重视特异性症状,又不忽视非特异性症状;其三是抓住基础证进行分析,特别是那些多级复合证,要学会先用一个主证去集中概括,继而分析判断。

这些创新性的理念用于临床诊疗数十年,验证了其可行性,赢得了学术界的好评与认同,1986年3月14日,由路志正、张镜人、陆广莘等国内著名权威专家在北京对张震证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该项成果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对中医的医学、教研均有明显的指导作用,研究成果荣获了198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中医高校教材《中医诊断学》等文献中得到了引用。

2.2 认为疏调人体气机应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 “气”是祖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的根本范畴。是古人用以解释天地万物的来源和现状的略微近似于当今“物质”的概念。人体诸气的相互联系与运行机制简称“气机”。

人体由天、地、人三气合成,再分化为各种功能各异且运行有序之气机,“从之则顺,逆之则病”,当其失常则疏调之法主治之。中医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应用较广,是具有实用性和相应广谱性的临床治疗大法之一。关于调气的重要性,张景岳曾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万物得生存和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所生全赖此气”,又说“行医不识气,治病何所据,明得各中趣,方是医中杰”“气令调则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素问·五常政及至真要大论》相继指出“所谓同病异治也……强其内守,必同其气”“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进展,当今医者在面临诸多人体气机失常问题时,为了寻求更理想的处治方法,自必寻求疏调之法以应对之。人体的生命活动依靠的是体内气机有序运行,使人身气血阴阳保持着相互间的动态平衡协调与稳定。病理变化往往与体内气机运行障碍或失常有关。张老,倡导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为中医的内治大法之一,他强调说“欲求临床疗效之提高,勿忘对患者气机之疏调”。疏调气机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气体失常之具体情况“矫枉纠偏”,“拨乱反正”“削其有余”,“补其不足”,助其复常。

张震具体深厚的医学素养和全面学术视野,他精心把握中国哲学思想的医学化,根据60年的临床诊疗实践经验体悟,认识到疏调气机并须疏肝气与调脾肾相结合为基础,同时兼顾其他有关并发证候而统筹处治,并非单纯之疏肝理气所能圆满实现。因此提出“一体两翼”,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既可促进肝之疏泄调达功能,又可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肾脾气机,在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其他必要之治法,选用针对性药物组成方剂灵活施治,系统阐明了中医疏调人体气机的原理,提出了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创建了“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目前运用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为基础的方药于临床,对不少常见疾病和部分疑难病证之患者进行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获得病情缓解和临床治愈之效果。

张震60年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从事中医药诊疗与辨证论治研究,他精心拟定的疏调气机汤及其加减化裁者,如疏调解郁汤、疏调安神汤、疏调消核汤、疏调宁坤汤、疏调保育汤、疏调抗艾汤等,经此治愈的有关气机失常的病例已不胜枚举。

2.3 体现国家关怀,自拟重要抗艾复方治疗艾滋病15000余例 张老十分关心云南艾滋病患者,为了体现国家“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他亲自接诊艾滋病患者,仔细进行调研,收集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整理分析艾滋病中医病机特点。近30年来,他不辞辛劳奋战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道路上,经他亲手拟定的扶正抗毒方、康爱保生方,现已累计治疗艾滋病感染者15000余人,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3 培德树人,提携后学

张震强调,作为医生要像《大医精诚》所言,将心比心地对待患者。他坚持“从病人利益出发,对待病人如对待亲人”,来诊患者无论长幼尊卑,都一视同仁,热忱相待,耐心的询问病情,有针对性的开写中药处方,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做到不開大处方,少用名贵药材,同时对经济上特别困难的患者,还实行诊费、药费的减免,这样既可在疗效上得到保证,又能在经济上减少患者的负担。

张震自从踏上医者之路,便时时刻刻践行着《大医精诚》的理念,无论是青年时期,上矿山,下矿井,关心工人,送医送药,还是当今耄耋之年,坚持临床一线,接诊患者。他都始终如一,仁心仁术贯穿始终。

“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后日之成不足以自限。”张震认为,自己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然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培养中医药学后继人才,带领学术传承团队,继续发展和弘扬祖国医药学这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张老重视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只要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他便会亲自向后学们授课,讲授内容之广,涉及理论渊源、临床经验、科研方法等方面。同时张震还亲自参与“国医大师”二级工作站和工作室建设,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的三十多个站点,通过师承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地地方中医药学术骨干。至今张震仍尽心尽力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指导青年中医人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举办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到全国各大中医医院、大学开展讲座。培养了众多省级优秀青年中医,省级名中医等。此外张震精通英语、法语,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为外籍学员讲授中医课程,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震活跃在云岭大地,以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用深厚的学识教书育人,60多年来张震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影响了几代中医人,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运用好,继承好,发展好祖国医学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田春洪,王莉,田原.张震研究员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12):2.

[2]何丽生.中医证候理念之更新者张震研究员[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12):1.

(收稿日期:2019-10-13)

猜你喜欢

张震人才培养
致命的暗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学霸”张震:武侠男神养成记
张震与他的客家养母
张震三十岁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