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1何叔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影响因素

何叔飞

[摘 要]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堂氛围、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堂沉默是因为教师个人魅力缺乏、教学方法陈旧,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课題组认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

[关键词] 课堂沉默症;影响因素;独立学院;调查数据

一、引言

对于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界定,一般认为其主要表现是在课堂上没有表达或沉默不言,但不同学者的定义不尽相同。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将课堂沉默症概括为情感沉默、思维沉默、行为沉默。其中,情感沉默是指对老师或者课程不感兴趣不想发言;思维沉默是指被动听课,思维不在课堂上,不会主动思考而沉默;行为沉默是在课程上从事与课程无关的事情,非学习状态导致的沉默。鉴于大部分学生课堂沉默症兼顾以上三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沉默症也同时包括上述三种情形。

二、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大学课堂本身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1.课堂氛围因素。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习惯了“点名式”回答问题的传统方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参与课堂。在传统课堂中,很少会有学生主动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甚至会避开小组讨论。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会选择沉默,轮到自己发言时就特别紧张。也有一些原本很活跃的同学,受到周边同学的影响,最后选择了沉默。

2.教师因素。教师的授课方式、课程规划、个人形象和感染力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教师的权威,部分高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没有平等展示自己的机会。其次,传统的课程考试大纲中平时成绩占比相对少,课堂表现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使学生缺少发言的积极性。再次,高校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授课创新程度也是影响学生到课率甚至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有一定感染力并善于创新教学方法的老师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会让学生主动与互动。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也决定了其课堂表现。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接近社会实践的操作环节比理论课要感兴趣,而受学校软硬件设施的约束,理论课程占比相对较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疲惫感”,尤其是很多专业课内容在某些理论环节会重复授课,学生更不愿参与进来。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阶段,学生学习态度相对有所懈怠,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症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课堂沉默症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情况介绍。为了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明确影响课堂沉默症的原因,课题组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调查对象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占44.5%,理工、艺术设计和外语专业分别占29.2%、23.3%和2.8%;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占比分别为28.34%、38.4%、20%和13.2%;其中12.9%为党员,22.4%为社团干部。调查对象中,女性占57.07%,男女比例相对均匀。本次问卷调查还对学生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成绩做了调查,有20%的调查对象公共课和专业课成绩达到优秀;30%的调查对象公共课和专业课成绩良好;20%的调查对象公共课和专业课达到合格;30%的调查对象公共课和专业课均不合格。总体而言,调查对象性别、年级和专业分布相对合理,党员和社团干部占一定比例,成绩分布也无极端分化现象,故调查样本能代表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征,问卷调查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次对课程沉默症现象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可能影响大学生课堂表现的所有因素进行打分,并最终得出结论。根据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了针对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的调查项目。将这些项目分为“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见,56%以上的调查对象同意传统的课堂氛围让人被动等待,而不是主动参与课堂,22%的调查对象不同意这一观点;34%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课堂的大班授课让他们很不习惯,周围同学很陌生,师生距离也相对较远,回答问题费劲不想回答,也有33%的调查对象不认同这个观点;4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平时成绩占比太小,没有足够的激励作用,也有36%的调查对象对这一观点持不同态度;45%的调查对象同意老师让大家集体回答问题时,他们会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回答,仅有2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认同该观点;43%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混乱时他们不想在这种环境下参与课堂,仅有29%的调查对象对这个观点持反对意见。

表2是专业教师对课堂沉默症的影响调查数据。通过对任课教师设立几个主要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第一,教师师风师德对学生参与互动的影响。66%的调查对象表示,专业课程老师师风师德没有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但也有12%的学生认为师风师德不佳使其不想互动。第二,教师学术水平对互动的影响。57%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师的学术水平较高或学术水平没有影响到学生的课堂互动,仅有8%的学生认为教师学术水平一般不想互动。第三,教师是否设置互动环节。2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比较少或者老师唱独角戏不与学生互动,8%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教师设置的互动环节一般,37%的调查对象认为师生互动较差或很差。第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46%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不想与其互动。第五,教师个人魅力。仅有27%的调查对象认为任课老师有着很好的个人魅力没有影响到课堂互动,但有42%的调查对象认为任课教师缺乏个人魅力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课堂沉默症调查。从表3可见,23%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为性格内向而保持沉默,但41%的调查对象不这么认为;15%的调查对象因为不喜欢开设的课程而沉默,57%的调查对象不同意这个观点;32%的调查对象因为上课回答问题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而不发言,46%的调查对象持不同意见;45%的调查对象因为不喜欢任课教师而不发言,仅有22%的学生持相反观点;45%的调查对象因为怕被同学误以为爱出风头而保持沉默,27%的调查对象持相反观点。

最后设置了请将学校及课堂氛围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课堂沉默症,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的调查项目。结果显示如下:57%的调查对象将教师因素排在第一位;24%的调查对象将自身因素排在第一位;19%的调查对象将学校及课堂氛围因素排在第一位。

3.调查结论。从上述调查数据可见,教师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个人魅力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表现影响较大。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上课积极互动产生影响,陈旧的教学方法将使学生陷入沉默;教师个人唱独角戏,不设置师生互动也是引起学生沉默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性格特点,比如容易紧张,害怕出错以及喜欢跟风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的内在原因。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授课模式,大学课程考核方式中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平时成绩也会影响课堂互动效果。大班授课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师生之间距离太远,学生之间过于陌生也是影响课堂互动的原因之一。

四、破解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破解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相应建议。

第一,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具体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个人魅力和活跃课堂氛围。相关研究认为,教师如果敢于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有趣的课堂环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受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条件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合班上课”的现象,尤其是公共课几乎上百人在一个教室听课,对于这种公共课,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或者小组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就教师个人魅力而言,首先应注重个人形象,在此基础上要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在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中加入一些轻松有趣的视频、漫画或者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感到愉悦。当然教师个人魅力更体现在其内在的丰富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在一个领域有着比较深的造诣,也会在其他领域摄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自我。在活跃课堂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互动环节。只有进行有效互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再次,课堂中师生地位应该平等,使学生能够对老师完全“卸下防备”,能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要引导学生克服性格缺陷,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好习惯。大学生课堂沉默症并非在每一门课上,也并非对每个教师都沉默。这些沉默症大部分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也就是主观意愿。有些学生天生内向,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通过做PPT或者写学习心得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以一个自己认为比较舒适的方式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部分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感觉老师讲的都是书上的内容没有创新,那可以鼓励他尝试着对某一章节的理论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阐述,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果观点独特又有创新,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当然,辅导员、老师也要多做学生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找准学习动力和目标,这样才不会在课堂中迷失自我。

第三,学校应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法。据访谈,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实践教学环节。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课程可能相对较少或落实起来有实际困难,让学生对应用型学科缺少实质性了解,这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客观原因。此外,课程的考核方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比例的设置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平时成绩占考试成绩的比例,这个权力应该赋予老师,因为不同课程可以根据性质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减少卷面成绩,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参与程度。

教育理论早就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础条件。正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所以,要杜絕课堂沉默症,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师生互动才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明晶.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7,(2).

[2]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3]樊明成.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8).

[4]朱红,等.“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影响因素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