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对性少数群体进行深度辅导的思考
2020-05-11何润秋
何润秋
[摘 要] 辅导员在日常深度辅导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性少数群体学生,一线辅导员需要了解该群体的心理状态,了解多元性文化知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以更好的帮助该群体获得合适的学习资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深度辅导;性少数群体;方法
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工作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础要求。如何把握学生日益复杂的思想动态做好深度辅导,一直是辅导员的重点工作。从全到专,从群体到个体,从同质到异质,性少数群体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该群体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完善自己的能力。
一、什么是性少数群体
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也可以代表所有非異性恋群体。该群体在自己的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吸引等方面,与我们所谓的“异性恋”有着不同需求和倾向。
(一)性少数群体面临的压力
1.舆论与社会压力。性少数群体在西方社会中有很多污名化的历史,甚至跟他们的宗教信仰存在重大冲突,所以在社会中遭遇较多歧视甚及不公正的待遇。近两年该群体活动频繁,诉诸立法、游行等形式以获得社会认可和接纳。
在中国,性少数群体虽然没有受法律或社会公开歧视,但是有舆论的压力和污名化的现象,比如“变态”是在中国的语境中较多使用的用来形容性少数群体的词语。
2.家庭压力。中国“陌生人”式的社会文化,大部分人不会公开表达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但如果是家里亲近的人是性少数群体,那么会遭到激烈的反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性少数群体,这意味家里的“香火”无法传续。有问卷研究显示,对于“出柜”最大的压力是不被父母接纳和理解,面临自身自我认同和对父母“内疚”的双重压力。
3.心理健康状况。性少数群体一方面面对自身身分认同的危机,容易导致焦虑、抑郁、自我厌弃。在学校被欺凌排挤,同学另眼相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从而带来较多的学业问题。在就业和职场发展中,隐藏身分,有害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选择“出柜”,也许会阻碍职业发展。
与“多数”异性恋社会不同,性少数群体的生活时刻充斥着“冲突”,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二、了解大学生性少数群体的必要性
1.大学生性少数群体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困扰。大学生性少数群体在学校里属于少数人群,面临身分认同的困扰,较多的人表现出焦虑、抑郁、不合群。鉴于中国目前性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性健康和性保护,该群体在面对自己生理、心理不同的时候,不能跟父母说,也缺少朋友的支持,似乎需要带着一个面纱在生活,长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及自我厌弃。
2.大学生性少数群体面临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性更大。在最近的研究调查中,中国某地10例艾滋病感染新增人群中,男同性恋的比率有可能是7例。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性教育的缺位,更看到大学生性少数群体急需普及安全知识。如果没有相关的支持和指导,很容易遭受不健康方式的传播和感染。对于知识的缺乏,对于性需求的不了解,是导致同性恋的真正危害所在,而不是性少数群体本身。
3.大学生性少数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正是思想波动和青春叛逆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性少数群体与所有大学生同样面临成长烦恼,比如自己是谁,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如何情绪管理。而性少数群体还有更多的烦恼,是否接纳自己的性取向,是否可以接纳自己的性别认同,这些问题急需要得到重点支持和帮助。
三、辅导员与性少数群体深度辅导的方法
1.转变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作为思想政治一线辅导员,有与学生一线接触的机会,具有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真实想法的先天优势。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注重对多元性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认识,对于性少数群体保持开放接纳的态度。
多元性文化研究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性少数群体的研究中,并没有结论显示这是一种疾病,或者涉及道德评价。辅导员需要保持价值中立,以接纳学生,帮助学生自我接纳,减少心理危机发生为主要方向。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这个群体没有任何特殊性,性少数群体的特殊标签,并不会妨碍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大学生。
不给学生贴道德标签,主动在学生骨干中营造开放的氛围,让性少数群体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困扰于基本认同问题无法完成学业,甚至造成其他更加严重的影响。
2.完善机制,发挥联动优势。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借助心理中心的专业和优势,面临有表达情绪困扰且无法自我接纳的性少数人群,要鼓励他们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宣传开放友善的态度,不是帮助其改变性取向,而是能够配合心理咨询,处理自己作为少数群体这个身分需要面临的压力及情绪困扰,如何作为性少数群体存在,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寻找到合适的情绪出口及健康的知识,等等。与心理中心的配合和协作联动机制,也会是辅导员在面临性少数人群时候的最佳选择。
3.掌握信息,提供安全资源。很多学生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获得帮助,所以会在寻找归属和社群的时候遭遇困难,比如成为HIV的易感人群,或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辅导员不能避而不谈,而要主动干预和主动帮助他们。
注重收集有效健康的信息,比如了解“北京同志中心”的相关资源和活动,开展LGBT知识讲座,做好防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将工作做在预防阶段、普及阶段,可学习、可改变阶段,为该群体提供健康安全的信息,帮助其适应。
参考文献
[1]王璐璐.大学生观点采择对同性恋污名的影响研究[C].四川师范大学,2018,(1).
[2]闫凤霞.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同性恋态度关系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8.
[3]张静.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5,3(6).
[4]王丽圆.社会工作视角下男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09).
[5]宁飞萍.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J].河南科技,2015,(22).
[6]张静,郑丽军,郑涌.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5,(06).
[7]陈四维.同性恋成因及其现状:两例案例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3,(08).
[8]曹炼.优势视角下高校“LGBT”社群的自我赋权与能力建设[C].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9]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王莎莎,王健.大学生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