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当代文学的社会功能性

2020-05-11吴子娟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社会功能当代文学

吴子娟

【摘要】当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部分,对当下的读书活动影响较大。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代文学为白话文书写,更符合当下民众的阅读习惯。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众多文学作品,更是成为社会重要的精神财富。本文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社会功能性。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评论;社会功能

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所表现,这也是当代文学的社会功能性体现,符合文学的基本属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在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

一、当代文学的发展

(一)当代文学的建立和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1978年,我国当代文学处在一个探索阶段。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作家和其他文艺工作者会师,建立了统一的组织机构,确立了我国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此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阶段的文學作品主要是为新中国的政治服务,在政治宣传、解放思想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老舍的《茶馆》、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二)当代文学的发展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出现众多反映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文学作品。在这一阶段,伴随着电影电视的发展,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比如古华的《芙蓉镇》、莫应丰的《将军吟》、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雨》等。

(三)当代文学的多元化时期

1990年之后,我国的文学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层出,不同身份、不同理念的作家兴起。这一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文学作品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文学出版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蛙》、贾平凹的《废都》等。

二、当代文学的社会功能性体现

(一)历史文化传承

当代文学虽然只有短短7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内容上几乎覆盖了从先秦到当代的所有历史时期,对当下民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相对于历史纪实来说,蕴含着更加丰富的人文情怀,使民众能够感性地接受复杂和深奥的历史文化。随着民众对娱乐文化的追求,许多优秀的反映我国历史文化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成为民众主要的娱乐方式,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和影视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

(二)社会舆论导向

文学作品所起到的宣传作用,对社会舆论的导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功能在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有非常大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创作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主要所表现的内容是对新社会的赞美和对旧社会的鞭挞。众多的文学作品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导向,使得新中国在建设初期出现了很高涨的热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网络传播方式的变化,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当代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的传播,引起公众的支持和共鸣,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作家或者其他创作者成为公众的“意见领袖”,对广大的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思想和认知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三)公众精神教化

当代文学作品对公众的精神教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公众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塑造积极的价值理念;二是向社会传达出先进的文化理念,倡导平等、公正、和谐、正义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积极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精神文明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结语

当代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是文学创作者首要考虑的,没有社会价值的作品算不得文学,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积极的社会功能与负面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者要把握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作为普通的读者,也应该深入地挖掘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在阅读中用心体会创作者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实现与作者的灵魂共鸣。

参考文献:

[1]李遇春.“文艺复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J].当代文坛,2019(5):26-35.

[2]李枫,张宇宁.论《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3):156-15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社会功能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