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社会效应

2020-05-11沈青青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影视剧

沈青青

【摘要】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已经成为主流。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电视机在生活中得到普及,长篇小说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呈现了文学作品的完整性。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热播,引起的社会效应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以及相互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当代文学;影视剧;社会效应

一、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优势

当代文学作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白话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创作形式上,当代文学作品以白话文为创作语言,形式多样,有诗歌、散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内容大多是以当下和近期时间为背景。以长篇小说为例,仅仅70年的时间,我国就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中,相比于古代的长篇小说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人物、故事背景皆为当代,在拍摄取景和道具选择上十分方便,同時观众也有很强的代入感,不需要去了解和掌握影视剧中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当代文学作品都是白话文创作,对于编剧修改剧本和二次创作也比较有利。

二、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社会效应

(一)丰富了影视资源和社会文化

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营影视企业兴起,活跃了市场,丰富了影视剧的种类和数量。然而,当下影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产量高质量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创作力度不够。而当代文学作品正好可以弥补影视剧的剧本缺陷,为影视剧提供丰富的资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精神文化的丰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许多反映当代生活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追捧。其中许多影视作品因制作精良,在国内外获得众多荣誉,赋予了文学作品的二次生命。比如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高粱》被改编成剧本进行电影拍摄,这部电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文学作品改编取得的成功,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为中国的影视产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二)实现了文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只有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当代文学作品虽然语句比较通俗,但是有些作品结构复杂、哲理丰富,对于普通群众或青少年群体来说仍显晦涩难懂。而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通过简单形象的镜头语言就能够完美地表达出文学作品的内容。这对于没有阅读兴趣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观看影视剧就能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所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同时,影视剧的广泛传播也使得文学作品被大众熟知。有些观众通过影视剧反过来去了解和阅读原著,实现了文学作品在大众之间的传播。

(三)提高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

文学创作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同时还要有坚韧的毅力,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动辄几年的创作时间让许多作家因缺乏经济来源而放弃创作。而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需求,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也得到了相比稿费更多的报酬。许多作家凭借着自己的作品以及商业化运作,成为了高收入群体,甚至还创办自己的企业,将文学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作家在经济上的改善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学生、文学爱好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结语

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尤其是知名的文学作品,借助于广泛的读者基础,在影视剧改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在文学作品改编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上的问题,有些影视剧偏离了原来的主旨,引起了原著读者的不满。因此,要将文学作品改编的质量作为效益的基本保障,这样才能向广大群众呈现出优质的文学作品改编剧。

参考文献:

[1]冯乐安.经典文学作品影视化:《平凡的世界》书评和影评的比较分析[J].社科纵横,2019,034(008):100-104.

[2]王俊忠.刍议文学作品影视化与当代文学创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23-125.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影视剧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论新小说派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