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兰自由行

2020-05-11麦文希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穿衣米兰城堡

麦文希

我不是一个爱出门的人,但我把旅行看作人生中必做的事。有人说,旅游和旅行不同,旅游是游玩,而旅行更注重体验。在我看来,无论怎么区分,旅游和旅行都是一场离开家的出行,是身处的环境由熟悉到陌生的转变,也是检验自己的过程——检验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异乡生活。

城市之间是有所区别的。虽然在现代化列车的碾压下,大多数城市都有类似的高楼、公园、道路,但不同城市还是有不同的人文景观的。到达一个城市,我喜欢接近人群,以一种抽离的姿态:抵达的时候不必过于拘谨,离开的时候也不会过于不舍。这样一种安全距离,是我想在一个陌生城市给予自己的自由。有些城市过于冷漠,有些又过于刻骨铭心,对我来说,都难以找到旅行的最佳状态。

在我旅行过的城市中,能留给我充分自由空间的,米兰算一个。去米兰的初衷是学习,但学习任务并不重,加上逗留的时间不算长,学校也希望我们以体验为主,于是,一场不在计划中的旅行悄然展开。

在米兰,亚洲面孔在人群中是引人注目的。成为“异类”其实也有好处,在人群中即使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止,也不会让人觉得膈应。当然了,也不能表现得太奇怪。在这样一个区间内,只要运用得当,它就会让人感觉自在。比如穿衣的自由。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衣服早已不是单纯的保暖或遮羞的工具。在古代,特殊的花纹、颜色的衣服只能供特定的人使用,衣服的分门别类与阶级的划分相关联;近代,旗袍的改良说明衣服反映着文明的发展和变化;如今,衣服也反映着每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偏向,成为了一种社交符号。在平时,我是个快时尚崇尚者,追求衣服不过时、够多样。而在米兰,我挑选衣物的标准回归到最原始,要求仅仅只有舒适。因为在这里,我的社交符号不需要通过外在打扮来传达了。亚洲面孔、不会意大利语、学生,这些已经成为了我最重要的个人信息,也足以与他人区分。这样的穿衣自由建立在我“抽离”的状态下,我既不需要为了融入当地人而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也不需要为了在当地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社交圈,而通过穿衣来为自己打上更为细化的标签。

在米兰,时间分配也是自由的。大家总说欧洲人过得很闲适,米兰作为我第一个去的欧洲城市,让我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这里所说的“时间”特指周六周日。对于米兰人来说,周六周日是绝对自由的时间,没有工作、没有学习,连开门的商店也不多。还记得有一个周日,我和朋友们本来打算先逛一下米兰的著名景点斯福尔扎城堡(它曾是统治米兰近百年的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然后在城堡旁边的城市公园野餐,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想去参观一下附近比较小的博物馆。一天的行程满满,我和朋友都充满了热情。但当我们去到城堡的门口,看到许多人在城堡前面的草坪上或坐或躺,享受着舒适的阳光,我们突然就打消了參观城堡的念头。

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我们选了一个有树荫的地方,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毯子和零食,戴上墨镜,躺下。相约的朋友都是我来到米兰后才认识的,我们有许多关于自己的事情可以分享,相谈甚欢。期间,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我们旁边“耍杂技”,前翻、后翻甚至空翻,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直到阳光渐渐消失,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我的手机还有差不多80%的电。因为在那一天的时间里,玩手机是多么的煞风景啊。我虽然已不大记得那天我和朋友聊了什么,但我记得那一天我是很放松的。上大学以后,我一直处于很焦虑的状态,每一天从睁眼开始,就在计算自己有没有进步了一点,或者有没有比别人落后了一点。而在那天,在一个能被我自主意识完全支配的周日,我感觉到了上大学以来前所未有的放松——是自由的感觉。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旅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生活大多有任务和目标,我们都在负重前行。我喜欢的旅行是放松的,能让我暂时抛开担子。在米兰的一个月,我得到了久违的放松,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对我来说,这便是值得记录的事情。

猜你喜欢

穿衣米兰城堡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