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衡补偿在拳击运动中的体现

2020-05-11刘恺基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刘恺基

摘  要:非衡补偿(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简而言之,非衡补偿是指在运动之中用长板弥补短板,用优势减少劣势,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来赢得比赛的胜利。本文主要从典型运动员身高矮臂展短、抗击打能力不足、进攻风格单一3个方面来分析存在这3点的运动员该如何发展自身的优势,弥补劣势。

关键词:拳击运动  非衡补偿  扬长避短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236-02

1  非衡补偿在运动中的体现

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等多种特征。如NBA史上最矮状元艾弗森用灵活的突破,弥补了他身高上的不足;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本不适合短跑196cm的身高保持着如今的100m栏男子世界纪录;我国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梅西也同样因为个人超强的技术能力弥补了身材条件上的短板。

2  拳击运动中的非衡补偿现象

在拳擊运动之中,非衡补偿也同样广泛的存在着。拳击运动是一项为保证公平性和安全性划分级别的双人对抗性项目,虽然除了拳击运动中91kg斤级以上不限体重以外,剩余级别的运动员在称重之时都处于相同的体重,但即便如此,运动员之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级别不能保证运动员在其他层面也是相同的。在同级别条件下,身高臂长的运动员的绝对力量会小于小个子,往往会采取远距离控制性打法,将对手控制在自己的进攻距离之内,在中远距离战胜对手,不让对手冲进近距离将自己的优势抹去;而小个子运动员则正好相反,因为没有身高臂展的优势,自身无法打出远距离性打法,往往采取灵活的闪躲和迎击,将距离控制在适应于自己的中近范围内。当然身高和臂展的差异是大的方面,详细说来又可分为多种,例如速度快但抗击打能力差的运动员、风格稳健但技术单一的运动员、敢拼敢打但技术粗糙的运动员。在下面的部分,我将人物的缺陷和优势补偿通过著名运动员各自的主要缺陷分类,进一步阐述非衡补偿在拳击运动之中的体现。

3  拳击运动中非衡补偿的典型事例

3.1 身高矮臂展短

这类运动员囿于身高以及臂展的缺陷,导致了不能通过技术简单的直线控制对手,从而衍生出各自符合自身距离的进攻方式。代表人物:泰森、图阿、洛马琴科、缇史琴科、熊朝忠。

“野兽”迈克·泰森,在巨人如林的重量级职业拳击比赛中身高和臂展既没有优势(身高178cm,臂展180cm),同时体重也并不占优(100kg),但是却创造了属于他的泰森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重量级拳王。泰森的拳之所以能达到摧枯拉朽的能力,主要是归功于他的教练兼养父的训练方式,与其他拳王不同,泰森在比赛之中的重心十分低,通过双手抱住脸上保护下颌,同时配合高频次的腰部晃动和精准的摇闪,来躲避高个子运动员的进攻,破坏对手的控制距离,并在适用于他的近距离进攻条件下上下开弓,打出标志性的勾拳摆拳击腹击头结合,以及环绕步变架勾拳,主动创造机会,将重拳击打在对手没有防备的头部或腰腹上,达到击倒对手的目的。尽管迈克·泰森面对刘易斯和霍利菲尔德这两大20世纪90年代重量级拳坛的天王都输掉了比赛,但是在人们的心中,泰森永远是那个20世纪90年代激情火热的重量级拳坛的代表,甚至是拳击的代名词。

3.2 抗击打能力不足

这类运动员属于拥有多样的技术风格和身高臂展的优势,但是抗击打能力薄弱是他们相应的弱点。代表人物:卡汗、赫恩斯、小科里琴科、邹市明。

“眼镜蛇”托马斯·赫恩斯,是20世纪80年代中量级四大天王之一,职业生涯拥有可怕的61胜5负1平48次ko的纪录,但是赫恩斯5次败绩,有4次是以被ko结束的,是因为他出众的身材条件在同级别近距离对抗时显得单薄,并不占优,这足以说明他的抗击打能力是其短板。赫恩斯身高185cm,臂展198cm,身高臂长肩宽,属于相当理想、完美的拳击运动员身材,而且他的后手重拳拥有一锤定音的能力,赫恩斯往往采用降低前手的高度打出角度难以捉摸的刺拳,使对手被迫或主动掉入他的陷阱,再立刻以他凶猛的后手重拳击溃对手。在与“亚圣”伦纳德的一番战中虽然被击倒失败,但也重伤伦纳德,且点数领先;在与“石拳”杜兰的一番战中在第二回合就将以作风顽强、重拳凶猛、钢铁下巴的杜兰击打至休克。赫恩斯步入职业拳坛后,著名教练斯图尔特向他讲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身躯与臂展方面的优势,就这样赫恩斯以他超人的身材和他无解的后手拳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首位获得5次不同级别世界冠军的拳手,并七度夺得世界冠军,他与“光头魔王”哈格勒的惊世三回合永远被拳坛铭记。

3.3 进攻风格单一

这类运动员往往依仗自身超人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进攻技术单一,容易受到对手针对性的战术,导致比赛失败。代表人物:戈洛夫金、福尔曼、里奇·哈顿。

2017年3月19日,戈洛夫金与雅阁布斯在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激战十二回合,戈洛夫金以接近的比分获得胜利,这可能是戈洛夫金第一次在职业比赛中如此吃力的赢得比赛。究其原因是因为雅阁布斯执行了利用身高臂展打拉锯战,并采用灵活多变的左右换架打法克制了戈洛夫金。在与“红发小子”阿尔瓦雷兹的二番战中,由于阿尔瓦雷兹的重拳力量不逊色于戈洛夫金,同时在速度和组合拳能力超过戈洛夫金,致使其收获职业生涯第一次败绩。

戈洛夫金拥有着稳健的拳风,比赛中以坚实的前手拳压制对手,像豺狼一样将对手围追堵截在自己的重拳之下,又像推土机一样逐渐碾压吞噬掉对手,并运用多角度的勾拳击溃对手,同时以钢铁一般的下巴让对手的重拳无法将其撼动,是一个既能打出重拳又能承受重拳的全能型重炮手。这些可在他与重炮手列米欧的比赛之中看出一二,戈洛夫金他在面对列米欧的清晰击打上的重拳毫发无损,使用出色的移动中出拳,以及自然平稳的闪躲,超强的身体硬度,在第八回合征服了重炮手列米欧。戈洛夫金是天生的重炮手,但是同样不能因为他超高的ko率以及一场比赛的失利就否认他的得点技术和能力,毕竟他曾获得世锦赛冠军、奥运会亚军的佳绩。“战神”戈洛夫金让人难以忘怀的不仅是他场下儒雅谦和的外表,更是他场上一往无前的进攻和击倒对手后立刻收拳保护对手的高尚品德,以及他曾经获得的38场连胜战绩。

4  结语

摇臂下潜和上下结合的组合重拳弥补了泰森在身高、臂展、体重上的不良影响;后手重拳和身高臂展弥补了赫恩斯在抗击打能力上的缺陷;围追技术和多角度的左右开弓以及超强的抗击打能力弥补了戈洛夫金在技术风格上的相对单一。正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中的这一效应,使得他们总体竞技能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拳王。作为教练员而言,需要充分发扬运动员的优秀素质,有意扩大拳手的优势能力,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弱势要素进行弥补,分层教学方法是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良方。帮助运动员做到优势更优秀,劣势也进。“上帝之子”沃德说,“没有最好的风格,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拳手们只要实现最佳的自我就是成功”。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张震.拳击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6):201-202,204.

[3] 张小军.适切分层,优化体育“因材施教”课堂[J].新智慧,201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