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KAP)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0-05-11彭辉
彭辉
【摘 要】本文分析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应遵循连续性、发展性、联合性、差异性等原则,教导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预防为主”理念,指导学生落实到“三级预防”的行动措施中。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 预防医学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69-02
知信行模式(KA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其中,“知”即知识(knowledge),是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信”即信念(attitude or belief),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即行为(practice),是将已经知道并且相信的东西付之为行动。该模式提出了知识、信念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预防医学是通过研究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流行、分布规律,以及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演变规律,以制定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核心理念,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环境”为着眼点,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通过学习获得有关医学及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增强健康意识,逐步形成信念,才有可能逐渐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继而采取積极行动,只有健康的行为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终极目标。本文探索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预防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环境”为着眼点,因此,“维护促进健康”和“治理保护环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需要个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才可以最终实现。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应用具有可行性。“知”即教育普及相关预防医学知识,特别是“自我保健”和“生活环境与健康”的理论知识,是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度及人生信念的根本;“信”为正确的态度及信念,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预防为主”的理念和信念,是能够有效改变行为的重要保证;“行”则是行为、行动,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是获得健康的重要保障。知信行模式应用于社区护理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其作为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对患者健康知识的认知、健康信念的建立及健康行为进行指导及监督;该模式满足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二、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一)连续性原则
知信行模式中,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是三个连续过程,应该遵循连续性原则,不能将三者分割开来。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对学生传授相关伦理知识时,不是单纯地理论传授,而应该结合实际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预防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知信行模式,教师应该把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者互相促进。
(二)发展性原则
“预防为主”理念的养成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预防医学教师要用睿智的心态、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在知信行模式的贯彻实施中的一切变化。在知识理论教学中注意更多使用肯定、赞赏、表扬等语言表达方式,尽量减少批评、指责、否定等词语表达。在“三级预防”行动措施中,要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地指导学生实施“三级预防”的行动策略。
(三)联合性原则
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知信行模式的重要任务是养成人们的集体健康行为。从知到行要经过许多不同的层次,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舆论、道德观念、法令法规等都对人的集体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集体健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必须动员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才可能完成集体健康行为的改变。
(四)差异性原则
知信行模式中,知识的理解、信念的树立、行为的转变都是因人而异的,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具有个体差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受到个人理解能力、记忆力、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但相对比较容易达到;态度的转变,因受到情绪情感及环境的影响,相对比知识的获取更困难些;行为转变则比前二者更困难、更费时,尤其是组织与群体行为的改变。
三、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导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理论知识
知信行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掌握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经过整合本、专科通用教材《预防医学》,以及中职教材《预防医学基础》,笔者将“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归纳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如图 1 所示)。
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预防医学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理论剖析法、案例分析法、视频展示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教学,学生能正确认知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自我保健及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全面了解空气、水、食物、住宅、地质土壤、职业、社会等生活环境与健康的息息相关性;学习流行病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医学统计学方法;掌握传染病及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二)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预防为主”理念
预防医学应突出“预防为主”的理念,知信行模式的第二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预防为主”信念,只有内心有了信念,有了精神力量的指引,才能根据心里已建立的理想和信念来行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责任感。教师在日常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或者在专业实习指导中,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预防为主”的坚定信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准则,引导学生在内心形成牢固的健康信念,把健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预防医学专业教师主动深入学生食堂及宿舍,主动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如主题教育班会及文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学生生活行为方式进行适当的干预,引导学生,时刻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指引自己的健康工作、健康生活。
(三)指导学生落实到“三级预防”行动措施中
预防医学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三级预防”行动措施是预防医学标本兼顾的“行动指南”,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核心策略和具体措施。知信行模式的第三步就是要指导学生将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实到“三级预防”的具体行动措施中。
“三级预防”行动措施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发病前期、发病期、发病后期所采取的不同预防措施(如图 2 所示)。“三级预防”行动措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类型疾病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其中,第一級预防措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它用较低的投入即可获得较高的效益,是经济、有效的积极措施,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倡。
综上所述,知信行模式应用于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念与行动相一致的理论在环境治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现实的预防实践工作中,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够牢固,“三级预防”的具体行动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行为存在隐患,应当引起重视并积极防控。探索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增强群众个体对预防医学的认知,探讨“预防为主”的态度对预防行为的影响,值得每一位预防医学教育者进一步调查研究。
总之,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人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水平,树立积极正确的“预防为主”信念与态度,主动形成“三级预防”自觉落实行动措施,对于推动实现“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克.预防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1
[2]戚 林.预防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3
[3]高其法,宋 剑,丁立松.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J].中国全科医学,2012(16)
[4]陈 宁.知—信—行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2(2)
[5]刘继荣,刘雄艳,孟共林,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9)
【作者简介】彭 辉(1971— ),女,研究生学历,玉林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