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究

2020-05-11蒋居华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制图

蒋居华

【摘 要】本文基于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论述立足岗位需求进行中高职分段教学、融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和 STEM 理念、与 CAD 软件进行有效整合等教学策略,以切实优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高职 衔接 汽车专业 机械制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65-02

机械制图是汽车专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空间转换能力、动手能力等。然而,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从而使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压力。对此,必须根据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方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重新带动汽车专业机械制图教学的发展。

汽车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前往几大行业找工作,例如,汽车制造厂、配件厂、维修厂、磨具加工厂等。机械制图专业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吸收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了解国家汽车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和准则,教会学生识图、看图、分析图纸与画图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结合教育部门有关工程图学课程的具体规范,可以尝试选择分段式的课程教学与培养模式,如“图学基础—— 专业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这样一个创新性的课程培训模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这几大块内容为主体,其中的专业机械制图需结合机械类的专业来对应设计制图课程。

一、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特点分析

高职课程体系中,汽车专业为贴近机械类的专业,需结合课程体系的结构特点与系统规划、围绕未来的求职就业方向来形成具体的专业,其未来的就业领域主要在汽车生产加工企业、零部件加工企业、维修企业等。同时,立足于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必须完成机械制图的相关课程。主要的课程分成三大块:其一,工程图学基础课程,具体涵盖国家标准、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图样基本表示法等课程内容。其二,机械制图 B 类课程,具体涵盖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表达、装配图表达。这两大课程体系课时为 36 至 68 课时。其三,计算机绘图课程,具体涵盖 CAD 二维制图、三维制图等,课时数为 15 课时。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的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最显著的劣势和不足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因为背景不同、受教育经历不同等导致其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纵观中高职衔接体系下的学生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中高职对口招生的生源;第二,五年中高职一贯制生源。中高职对口招生的学生在中职时期已经初步掌握了汽车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尤其是三维立体与平面视图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因为课程的先后布置、安排,却有一大部分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未能掌握专业范围内的常规表达法、零件绘图法类似的知识与技能。因为为了能够让学生成功升入高职院校,所以多数学校格外重视专业课程,并增设专业课的课时,同时取消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设置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带来不利影响。

(二)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意识很差,学习动机模糊,而且有很大的懒惰性,无法自律地投入学习中。部分学生甚至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娱乐、休闲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中,即使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也无法聚中注意力。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得不到改正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也将失去中职、高职教育的意义。

(三)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中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下的生源本身基础相对较弱,多数来自中考、高考的低分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都较差,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甚至在生活中胡作非为,这无疑给实际的教学活动与课程传授带来极大的难度。而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最难的就是课堂管理,很多中职学生无心学习,在课堂上捣乱。一些学生常常无视课堂教师的存在,对教师的管理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這些都为日常教学带来阻碍,使中高职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三、中高职衔接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一)分段教学,立足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

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其目标都是培养出专业素质优良、技能出众、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同时塑造学生的岗位操守与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具备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尤其汽车机械制图专业,更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工匠精神。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发现五年中高职一贯制学生即便到毕业时也不懂借助制图软件来绘制图样,究其原因为:在汽车机械制图操作中,很多学生未能接受到一定的图板画图练习,平时的训练不到位,自然导致未来就业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此外,个别机械工程企业也要求内部职工能够借助三维绘图软件来绘制、设计与研发机械图,但个别高职院校教师在现代化软件绘图技术方面的能力不足、技术不够,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现象,可以采用分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未来的求职方向、就业需求等来有目标、有侧重地培养,尝试把最初的机械制图课程划分成以下两大部分。

第一,画法几何。具体涵盖:基本投影法、相贯线画法、三视图画法等,同时要掌握图板绘画技术、CAD 平面绘图技能等。这一时期,学生应该集中掌握二维制图法,着重培养运用平面图形来展示形体的技能以及空间几何问题的解题能力。

第二,零件图与装配图识解法。具体涵盖:机件表达法、常规化零部件标准绘图法、零部件识别与辨认法等,其中三维  CAD 绘图法的掌握是关键。这一时期要集中培养学生对三维模型、零部件等的构件与识别、解读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要增加机械制图课程的学时,一般要成倍地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课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兴趣化引导,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1.引进信息技术。信息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标志,现代化的机械制图教学要走现代化道路,就必须积极地引进信息技术。尤其对于中职、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也都相對欠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和辅助下自主走进机械制图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实条件,结合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针对一些关键的核心知识点要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借助图像、三维模型、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化元素,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将复杂、枯燥的知识通过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机械制图,甚至对机械制图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组合体绘制”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依赖于黑板手绘法,一边手绘图,一边讲授知识,看似靠谱的教学实则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光,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不妨引进信息技术,通过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微课件等向学生传授知识,且将教学课件及学习任务等统一传输至信息化学习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或休息时间来完成不同机械图的绘制与学习等任务。

2.引进 STEM 理念。STEM 是科学、技术、工学、数学的统称,将 STEM 理念引进机械制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高职衔接下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然而其优点在于具有独到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将 STEM 理念引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零件图和装配图识读”这一单元,学生不仅需要手绘图,也要借助信息软件绘图,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一些常见的生活品作为绘图任务,如梯子、瓶起子等,这样在实际的绘图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绘图技术,另一方面也能深入地分析并探究出不同用品绘制中的力学、美学等知识。绘图成功后,则可以借助 3D 打印机打印出零件,加以装配并重新分析这些机械构造的力学特点,进而不断地优化与改进。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实:STEM 理念支撑下的机械制图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整合机械制图与 CAD 软件。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在完成机械制图课程后才开启 CAD 绘图软件的学习,这样就将两门课程割裂,无法实现两种技术的整合应用,知识的先后无法衔接连贯;且遇到特殊情况下,机械制图课程甚至占据了 CAD 绘图课程的课时,以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将机械制图课程和 CAD 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也就是想方设法将机械制图课程和 CAD 软件绘图课程融合为一节课,教师不妨尝试将一节课分成两大半,前半节课带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后半节课则组织学生走进机房对应开展 CAD 绘图训练,这样就能实现二者的优化整合。

例如,在学完“手绘基本体三视图”后,学生要及时地完成绘图作业,即借助 CAD 三维绘图软件来对应绘制图形,让学生深入理解二维画图与三维画图的区别和明确两者的转化,这样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中高职衔接下的汽车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校需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做出全新的理解和改进,深入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这些问题入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闭利堂.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8(22)

[2]夏 明.中高职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广西教育,2018(3)

[3]甘 辉,郑颖杰,宁建华.“2+3”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衔接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8(4)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GXZZJG2019B219)。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中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制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