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05-11刘晓宁
刘晓宁
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中标志设计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此课程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项必要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充分专业性能力的学生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他具有如何高超的软件绘制能力、如何惊人的模仿能力、而恰恰需要的是自身的创作创新性能力,创新能力要具备创意思维,若要具备创新思维则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专项的深入研究。
关于如何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的论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中展开了创新思维对于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作出了阐述,同时对如何使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得到发挥进行思考与探讨。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特别是不懂创新方法不会进行创新的同学来说,还是很难体会到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标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是值得深入探究并且也是意义深远的。
1 标志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同学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都达到教学上的要求,但大部分同学始终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做出的作品没有新意,没有设计美感。通过深层次的了解和调查,发现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生的艺术赏析基础薄弱
学生在入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相关专业的培养和训练的,部分同学凭兴趣爱好选择了本专业。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没有丰富的艺术阅历和认识,在相当贫乏的状态下也创作不出充满艺术创造力的作品。多数学生拿到题目以后,很少构思和进行深层次的调研,没有进行同类搜集作品的收集于鉴赏,不尝试“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就很难超越自我。眼界的狭隘注定创作的局限。
1.2 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无新意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认真的学习态度,按步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非常认真也非常的自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其实比较讲究随意性,同学们自由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同学常常忽略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创意,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作业,不要求设计质量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那么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养成“照猫画虎”的照搬模式,彻底的失去艺术设计的真谛。
1.3 中职学生的特性和艺术设计学习的关系
中职学生的年纪正处青春期的波动时期,自己想尝试却又不敢放任,想创新又不敢肆意发挥。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与一些事情都持有反叛的倾向。 渴望着大学的自主生活,自己却没有完全自主的能力,在学校中学习没有家长的监督,放任自流严重的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专业课的学科内容有不够重视,不求上进的学习态度。这便造成了对专业课学习盲目性。
1.4 学生缺乏一个展示的平台来提高积极性
最快的成长方式不仅仅是单一的接受教师传授的方式,也需要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同学们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体制,鼓励、扶持、促进。因此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搭建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不仅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进取心对于专业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探求心。
通过对同学们的了解和调查分析,中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关键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调整同学们的消极待毙的负面心理,转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让学位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体会到艺术的真谛,和创新的价值。从而,培养出对社会能做出真正贡献的人。
2 拟定采取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艺术设计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创新性教育模式、体系还在摸索之中。下面将从以下几个阶段探索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对于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必须要具备非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教师该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引领时代的最前沿。懂得创新,并在所承担的整个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创新的风采。
传统的学习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状态,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被认可的观念、方法和定义,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从而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探索学习,并在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带有目的性、自主性,多阅览、多关注、多思考。艺术设计中标志设计的学习需要非常广阔的视野。同学们应该在业余时间多接触外界好的、优秀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走在国际前沿的设计获奖作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同学们自身要重视创新 实践,重视探究发掘,要懂得从书本、课堂中适度的解放出来。在创新的实践中,来全面掌握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高素质设计人才,我们就要不断地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积极鼓励创新,努力坚持创新,探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以便培养具有创新的精神、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2.2 培养审美意识为培养创新意识打基础
在进行第一阶段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时,要做的功课就是给予学生们大量的艺术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中领悟要领,在领悟中受到启发,在启示中吸收精华。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有了感性材料之“米”,他们才能生发出“炊”的灵感,才能诱发出优秀的创新创意的点子。
2.2.1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通过优秀的设计欣赏激发出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培养自主地学习、创新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其创造性表达问题的方式。
2.2.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创新能力培养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标志设计的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其知识的总量;创造性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的能力;學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应用思维,更要科学合理地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造诣。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是要靠长期的积累。
2.3 通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练习
艺术设计专业同任何专业的训练方式一样都贯穿于熟能生巧的理论之中,否则一切尽是纸上谈兵,无实战经验的战兵上不了战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展开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大量的艺术创作。所谓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有很多例如: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
2.3.1 联想思维, 培养思维的根本性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图形之间都具有相似元素的特点, 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的方法, 通过对两个以上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或者可比性, 去联系出人脑中固有的联想思维, 使其由旧见新, 由此及彼, 由已知推未知, 在图形的偶遇、交合、撞击中产生出创意的火花。总之, 从元素到灵感创意的获得, 联想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 联想和想象是设计创意的源之泉。
(1)有接近才能联想, 即图形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 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
(2)有相似才能联想, 即图形对大脑产生刺激后, 大脑能很快做出反映, 去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的经验
(3)有对比才能联想, 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图形。
2.3.2 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它是从一个思维起点出发, 沿着不同方向,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多向思维方法。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为一棵大树, 那么发散性思维就是促使“树枝”衍生的能量, “树枝”越多, 思维就会越灵活。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能够扩展学生学的思路,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有了发散性思维, 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最终得到精彩的创意。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图形设计来练习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同中求异法, 即在相同的元素中寻找异质的元素多向辐射法, 即对于一个特定图形, 通过联想、想象和推理等方式进行象形、象意、象音的创作。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训练的, 并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例如美国曾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联想思维训练, 称为“头脑风暴” , 其实质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从而激发出新颖独特的构思。在教师出示题目之后, 学生将快速构思时所产生的想法逐一记录, 要求数量多, 点子好, 最后再对这些构思进行分析和判断。经过这方面的训练, 人们发现, 受过训练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 思维的敏捷性大大提高, 思维也更加活跃。
2.3.3 逆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惯性思维而言的, 是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能够突破常形的平淡以及组合的定势, 从逆于事物原理、位置、方向等多角度进行思考, 追求图形结构组织的推陈出新, 从而获得不平凡的、令人兴奋的创意图形。逆向思维是新颖的、反常规的, 当我们的思维冲破陈规的束缚而另辟蹊径时, “异想天开”“无中生有”的大胆设想便会成为设计创意的新的切入点。
逆向思维的叛逆不羁为我们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想像空间, 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创新的风险性, 体现在当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思维效果时, 有时也会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这就要求在设计教学中, 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于“度” 的分寸的把握, 坚持传达内涵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 力求做到“合如其分”, 避免一味地追求纯形式的荒诞游戏。在做设计创意时, 就要适时地运用反传统的逆向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作品脱颖而出。
2.4 以赛促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在职校专业学习的几年之中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不断的拼比,不断的在实战中总结得与失,不断的积累专业知识。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应依据不同的先天素质、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需要学校搭建一个平台或者给同学们参加各类省级、市级的各项比赛的机会。
3 结束语
总之, 在标志设计的教学中,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不断进取的态度,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创意思维形成开放式、发散式的思维格局, 從而创造出更多形象鲜活、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培养出对社会能做出真正贡献的人。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