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及其构建路径
2020-05-11任保平张倩
任保平 张倩
【提要】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实现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的所处阶段与发展特征,通过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并着眼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路径规划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至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平均值在110.5以上,创造了经济腾飞的“中国奇迹”。而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平稳”。但根据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客观事实可以发现,中国仍存在较强的发展潜力。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现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刘志彪(2018)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将现代化经济体系概括为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七个子体系,并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付保宗(2018)对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产业体系既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基石,也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体现。芮明杰(2018)则将现代产业体系定义为与传统体系相对应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传统产业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了转型升级的产业体系。而盛朝迅(2019)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政策概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立足于中国实际,针对中国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要素結构错配、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开放层次偏低等突出问题,在解决要素数量不足的同时提高要素质量,同时构建有利于要素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高质量发展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发展目标。
但在现有研究中,多数研究立足于国际视角,对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战略建议,以区域发展为视角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中国东、中、西部产业体系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着眼于区域情况进行分析,而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着眼于西部发展,进一步对其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进行理论分析与评价,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前提,立足于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的所处阶段与发展特征,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构建了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体系,进而通过指标体系的测度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总体评价与趋势分析,最后着眼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路径规划与政策建议。
二、西部地区产业体系所处阶段与发展特征的总体判断
改革开放4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以来,随着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其经济发展整体呈指数型增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就西部地区产业体系所处阶段而言,从宏观视角出发,本文首先以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宏观代表指标,利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部各省区数据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概览。由于部分省份1949-1951年的数据存在缺失,故本文仅对1952-2018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占比进行简要分析 。
根据图1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整体呈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占比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与高级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1952年的65.3:16.5:18.2优化调整为2018年的11:40.5:48.5。根据图1可以将西部地区产业体系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这一阶段,西部地区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1978-2015年这一阶段,第二产业则逐渐替代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但第二产业占比均值为41.2%,整体占比不高;2015年以来,主导产业则转变为第三产业。就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的具体发展规律而言,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逐渐由“一二三”转向“二一三”,最终向“三二一”结构转变的基本特征,这也与地区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相符。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根据图1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存在工业化进程时间较短的问题。为进一步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进行客观分析,本文进一步利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进行描述,并根据图表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70年来,在第二产业作为占比超过40%的主导产业这一阶段持续了40多年后,中国才经过产业转型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第二产业作为占比超过40%的主导产业这一阶段持续了不足20年便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时间不足,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及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未完全发挥,这也是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根据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概览可以发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整体滞后于全国,但存在追赶趋势。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主要矛盾层次的提升使得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市场逐渐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推动了产业体系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型发展将会逐渐推动中国从传统经济体系转型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与主要推动力。基于现有研究,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前提,本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解读,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新动能,以聚集性为支撑,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产业体系。
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有六大特征:一是动态演化特征,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优化、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也并非从无到有,而是由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二是信息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关键支撑,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同样应以信息化的先进生产力作为前提,这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區别于传统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三是创新性特征,即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以科技创新作为其核心驱动力,以创新驱动的新动能替代要素驱动的旧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性特征应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强,创新能力强与创新效率高。四是集聚化特征,成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备“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三个关键要素,而产业的聚集化发展无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产业的聚集化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推动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另一方面,产业的集群化也有利于完整产业链的形成与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应具有集聚化的基本特征。五是可持续性特征,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定义内涵,立足于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可以发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要考虑当前需要,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在保障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发展的同时强调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六是高级化特征,其中又包含人力资本的高级化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化。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作为支撑,以人才作为创新主体,带动产业体系的高级化;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应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其构建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原则
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应在贯彻落实中央顶层设计的同时着眼于西部地区的自身禀赋特点,发挥其比较优势,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西部地区的禀赋特点,结合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设计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进而推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贯彻中央精神,结合西部特色是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而根据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我们提出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一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着力点。根据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以实体产业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视角出发,实体经济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增值活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而从西部地区自身的产业发展情况出发,针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较短这一问题,更应着眼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培育。以实体经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着力点不仅是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必然需求,也是中国构建门类齐全的独立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二是以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视角出发,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能源储备,新中国成立70年来,能源产业的发展也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因此导致了西部地区的动能转换缺乏动力。而新旧动能的转换正是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有必要以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传统的能源化工行业受到资源禀赋的较大约束,同时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传统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压力。因此,能源化工产业的改造升级应作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与传统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升级推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和高端化发展。
三是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特点而言,西部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应发挥西部地区的文化优势,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西部地区企业可以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意识,通过国际优质品牌的塑造实现国际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最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推行,西部地区国际交流路径的多元化拓宽了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的平台,西部地区也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推动西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有效的国际交流,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人才培养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路径。首先,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动态演化特征这一关键视角出发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核心力量,而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新时代以来中国的转型发展要求,西部地区需要借助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创新优势,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不断完善。其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专业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如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等,这就需要合理的人才培育模式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支撑。最后,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路径。因此,为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部地区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路径。
四、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的测度及评价
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将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动态概念进行内涵界定,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新动能,以聚集性为支撑,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产业体系。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内涵特征,本文进一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以助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从指标选取的角度出发,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应有别于过去的单一性指标,以多元化的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而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对相应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进行归纳总结:一要体现信息化,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涵;二要体现创新化,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三应体现集聚化,这是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四应体现可持续化,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前提;五应体现高级化,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从上述五个维度出发,我们可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评价
根据从信息化、創新化、集聚化、可持续化及高级化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的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指标体系,本文进一步对具体指标进行了测度及处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前六个主成分,并赋其相应权重合成得到衡量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指标。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动,对西部地区2014-2018年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变动趋势进行评价分析,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可以发现,2014-2018年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已逐步进入正轨,其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且存在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后,这一综合指标由负转正,实现了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为进一步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协调性、一致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测度2014年及2018年西部各省区的综合指数绘制雷达图,对其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整体布局进行评价,如图4所示。
根据图4可得,从发展趋势而言,西部各省区2018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数均大于2014年所得值。但从西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全局视角出发,西部各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进度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区域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故在西部地区后续的现代化产业建设过程中,应推动省区的协同合作,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西部分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评价
基于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整体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对西部地区各省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首先通过条形图对2014-2018年各省区的指标变化进行描述分析(见图5),可以发现,自2014年以来,西部各省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数均显著提高,并存在持续提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2017年之后,大部分省区的指数值已由负转正,这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已逐步进入正轨。但2018年仍有4个省份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数为负值,即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大部分为西北地区,故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应以协调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支撑,以西北地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要着力点,逐步实现西部地区整体的现代化发展。
为进一步分析2014-2018年西部各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具体变动情况,本文通过列出5年来西部各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评价指数及排名对其具体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将2014年、2018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数排名与经济增长数量排名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通过历史经验的总结为西部地区后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最终推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表2可以发现,西部各省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数排名未发生显著波动,这表明西部各省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速度较为一致。除此之外,通过各省份指数排名还可发现,除西藏自治区外,西北地区的排名整体较低于西南地区,这表明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西北省区应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给予重视,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推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而根据表3可以发现,西部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名之间差值较小,且相较于2014年经济增长数量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名之差,2018年二者的差额进一步变小,其差值均小于1。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不仅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
五、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新时代以来,针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需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作为关键支撑。而西部地区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途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不仅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新动能,以聚集性为支撑,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提,以独立的国际竞争力为阶段目标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同时,西部各省区也应立足于西部地区禀赋特征,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从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出发,将其总结为四个部分,即发展动能、关键路径、基本逻辑及战略方向。其中,发展动能是在中国新的历史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推动力;关键路径则是推动产业体系进行转型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可行性道路,也是西部各省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基本逻辑是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核心思路,也是推动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原则;战略方向则是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也是西部各省区进行政策指导时应考虑的基本方向,只要政策不偏离战略方向,假以时日总会实现其战略目标。
基于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统计分析,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历史发展道路,着眼于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发展问题,本文进一步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并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对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构建思路进行梳理,可以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以创新为动力源泉,以区域协同为关键路径,以再工业化为基本逻辑,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战略方向。
(一)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着眼于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传统产业体系的区别,其关键点正在于发展动能的转变,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创新作为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力量支撑。创新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个内涵。而创新不足也是导致部分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评价指数较低的关键因素,创新化指标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评价中的核心指标。因此,面对创新发展的路径要求,一方面,西部地区应抓住战略机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构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市场创新、合作模式创新等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通过国内交流与国际交流的深入推动技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提高西部地区的创新活力,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另一方面,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但西部地區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外流的问题。以陕西省为例,2018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3464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5人,硕士研究生28308人,但2018年在陕西省就业的毕业生仅174486人 。为推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各省区应通过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的创新,逐步满足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从西部地区各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指标变动趋势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在2014-2018年期间,各省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数均不断增长,且存在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从西部地区这一整体视角来看,各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度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西北区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现象。而产业体系是由各省区、各产业、各部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各省区协同合作,以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针对协同发展的路径要求,各省区应从西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局视角出发,一方面因地制宜,根据地区资源特征、人口结构、创新水平和市场活力等基本条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促进产业体系的高级化、合理化发展。各省区应从区域现状出发,学习借鉴具有相似基础条件省份的发展经验,在培育新兴产业时考虑到本地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针对产业发展现状构建高效率的产业体系现代化路径,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各省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考虑邻近省份的区域发展,发挥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辐射作用,通过产业转移、技术传递、先进思想传播等渠道推动邻近省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最终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再工业化,以工业化的逻辑推动经济发展
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整体视角出发,西部地区存在工业化进程较短的问题,而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在西部地区后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以工业化的逻辑推动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就具体措施而言,一方面,西部各省区应脱虚向实,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鼓励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资金扶持,避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致使去工业化的现象发生,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引导措施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导、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再工业化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各省区应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发展基础,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交通等方面的便利化,也为当地企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现实基础,最终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推动西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兼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着眼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态演化特点,西部地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也应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作为另一关键着力点。事实上,根据西部地区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传统产业存在可持续化程度较低与高级化水平不足的发展问题,已然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制约。因此,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兼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又利用西部地区禀赋优势,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其资金及品牌优势,实现产业的高级化发展。相较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资金与人力资本优势,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具有国民度较高的品牌形象、成熟的发展经验与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这都是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发挥西部地区传统行业的优势,以创新为核心带动传统行业优化升级,同时以严格限制污染的政策手段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其次,从新兴产业的培育视角出发,西部各省份也应贯彻落实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方向,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而在这一过程中,应结合地方实际,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度政策引领,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也应根据自身禀赋特征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宏观概览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新技术的推行逐步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打造西部农产品优质品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与高端化发展,进而带动西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