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体育教学研究

2020-05-11南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技能比赛素养

南宁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等,促进学生把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良品格”。“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主要是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整个学期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全校性班级联赛,并以此为背景开展体育教学。“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设计为技能教学赋予了意义,比赛求胜荣誉感教育促进了技能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从而提升体育课教学效果,笔者以球类教学为例阐述“平台递进式”教学方式操作范式,开展教学研究。

关键词:“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  技能教学  比赛环境  教育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115-0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通过运动技术教学落实体育学科素养教育,如何将理念转变成具体的行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改进一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隔网竞技球类项目例如排球、网球等这些隔网竞技运动技术具有稳定性、移动性、操作性的特点。在“学—练—赛”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关注“隔网球类”技术共性,优化隔网竞技球类运动教材和教法,通过“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促进运动技术掌握,挖掘技术教学教育价值、提升运动表现,培育体育学科素养。

1  挖掘运动技能学习的多元育人价值是运动技能教学的着眼点

体育学科素养是通过体育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由于“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是建立在年级联赛基础上的,以联赛为教学背景,学生在课堂学练中就有了为班级争光,为荣誉而练的思想基础,加之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安排的大量小技术比赛。因此,学生能从单纯对技能学习目标的追求到“学会一项运动—了解这项运动文化—参与比赛—学会做人”的素养提升。体育课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技能教学比重大,“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很好地挖掘技能教学的教育价值,促进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综合提升。“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以掌握技能教学为手段,借助技能教学手段实现人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才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追求,其价值值得在體育教学广泛推广。

2  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班级联赛制度相匹配的教育大环境,以赛促练开展“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

“学—赛—练”平台递进体育教学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整个学期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全校性班级联赛,并以此为背景开展体育教学。强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校班级联赛赛相匹配的体育教学竞赛大环境。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一学习单一技术,学完即无用;而是要求有更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结合校园比赛,构建学有所赛的课程体系,以“赛促学、以练促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一项运动,懂得各单项技术的相互联系,运用课堂所学,提升比赛表现。实现“懂运动,能比赛”体育教学目标,为技能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例1:传统排球课程单元计划设计一般是先教垫球、再教传球、最后教扣球与发球。而“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法在教学进度与学校比赛整合设计的背景下开展教学。如何赢得比赛成为学生首要解决的课题。排球单元设计的次序调整为先教扣球与发球,开展初级阶段比赛,理解规则,理解排球运动的发、传、扣垫、拦各个技术间的相互关系,在比赛中学习排球规则,随即开展以扣球为核心技术的教学比赛。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为了完成一次有效进攻需要有稳定的传、垫技术,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更好地比赛,表现刻苦,提升传、垫、扣各环节的稳定性,“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设计为技能教学赋予了意义,比赛求胜荣誉感教育促进了技能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从而提升体育课教学效果。

设计解析:在上述排球案例中,学生直接从扣球开始进入比赛,简化垫球,传球环节为双手接球、抛球为扣球达成提供了可能,学生从真实的比赛中深刻意识到传、垫技术之于排球运动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在基础技术学练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意识,主动性、能动性的源动力得到激发,结合教师设计的各种小型比赛提升了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为提升比赛表现打好基础。

例2:以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为例教学基本程序设计如下。

(1)首先设计了基本球感难度梯度练习项目。

梯度1:徒手拍网球。

梯度2:拿球拍中间拍网球。

梯度3:抓球拍底端拍球。

设计解析:徒手拍球是最基本的球感练习,初中学生基本都能完成,由此建立了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拿球拍中间拍球是过渡练习,想象球拍就是手臂的延伸,学生在有兴趣和有信心的正向引导下顺利掌握,并体验到球拍击球感受,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对球拍和球的感觉。最后体验抓拍底部,拍球感受手臂力量的发展球感。这种小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的能力水平,逐步提升难度。

(2)正手抽球基本技术学练项目设计。

梯度1:原地挥拍教学(无球练习)。

梯度2:原地正手击球练习(多球练习)。

梯度3:两三步移动击球练习(移动控球练习)。

梯度4:打墙练习(综合运用练习1)。

梯度5:完成打墙练习考核过关的学生可以尝试双人小场地正手对拉练习比赛(目标设定)。

设计解析:网球正手抽球“平台递进教学”是在建立基本球感后开始学习正手击球动作,学生更感兴趣的是上场打球。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生成的问题,将练习设计为从无球到多球;从原地到移动;从对墙到对人的平台递进水平递进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练习,技术使用向纵深发展,原地打多球强化动作记忆,在实现技术动作泛化向自动化转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意识品质。即加速技术泛化和自动化进程,有实现了技术教学的教育价值。打墙练习则对小范围移动控球进一步巩固提升;在能完成一定数量的打墙练习后开始“一对一”小场地打来回。

体育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未掌握到掌握,球感和控制能力逐步提升,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教师在学生学练过程中不断鼓励修正,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从球感和技术两方面做出要求并测试,促进技术掌握,进而形成阶段小目标近距离小场地打来回,完成呈现网球技术学练的过程,同时从整体认知网球运动的高度介绍反手抽球、截击、高压球、发球等技术,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技术学习,开展小型比赛搭建平台。

(3)在比赛中实现运动技能的迁移,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学生体验单一简单技术到复杂动作技术,并在创设的比赛情境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例如:排球能完成对墙垫一定数量的选手进阶开展完成两两对垫练习进而,开展垫球接龙比赛练习在游戏或组间比赛实现技能迁移。通过小型比赛运用技术,在比赛里,激情迸发,场上气氛活跃。每个小组的比分紧紧相咬,在规则的约束下竞争,学生勇敢顽强、遵守規则、胜不骄败不馁,真正营造了比赛的氛围,比赛进程中结合教师巡回指导,给与积极地评价。学期结束开展班级联赛进一步把使用技术教学成果转化为为班级荣誉而竞争的良好体育氛围,彰显体育教育价值。

在网球教学中设计限定时间对墙不间断抽球练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手抽球技术,教师迅速采取比赛的方式,加以技术的应用,学生两两一组近距离相互配合打小场地比来回板数的比赛。

“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比赛,比赛的设计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单项测试赛,也可以是综合性的班级联赛。学、练为比赛服务,比赛手段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比赛求胜的荣誉感、归属感很好的体现了技能教学的教育价值;在比赛的情景中学生实现运动技能迁移,提升运动表现,为荣誉感而拼搏的“学—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场面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文仅以球类教学为例解析了球类教学“学—练—赛”平台递进教学,事实上在田径 、武术教学中也广泛尝试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在促进体育学科素养落地的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学—练—赛”平台递进式体育教学是值得研究与推广的体育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Z].2014-03-30.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

[3] 舒盛芳,高学民.体育教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振华.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技能比赛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选美比赛
拼技能,享丰收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