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2020-05-11杨丽梅

中文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关系研究法治建设和谐社会

杨丽梅

摘要:对于法治、和谐社会来讲,两者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讲,法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与保障作用。同时,和谐社会也能够为法制建设提供重要的目标、方向指导,对具体建设、发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且从某一层面来讲,和谐社会也是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因此,对于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前言

当前要构建出的和谐社会,是充满公平正义、活力,且能够始终坚持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友爱的社会。而这一目标要想得到有效落实,往往都离不开法治建设的有力支持,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同质性。且作为和谐社会的产物,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不仅是和谐社会构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能够给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所以两者的关系研究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是,有助于实现民主。和谐社会在具体构建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挥,确保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可以始终保持通畅,营造出理想的民主氛围。为此,就要重视法治建设,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落实,对国家权利做出有效规范和约束,保证国家权力形式的正当性,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始终享有、行驶宪法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与

自由[1]。

二是,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要想得到正确处理,就必须要确保社会各方利益可以得到协调处理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可以得到切实维护与落实。为此,就要重视法治建设,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来合理、公正的分配、处置社会利益,促进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大力建设经济的同时,很多地区与人员都会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且还频频出现资源大量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重重阻碍。而要想引导人民去自觉维护环境,通常都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要基于法治建设来更好的引导人们的一系列行为,有效改善环境。

另外,加强法治建设在建设良好社会环境,以及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

二、法治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首先,立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前提。简单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完善法律法规的科学指导、规范与保障。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面对的新问题、新矛盾也越来越多。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治安问题较多,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都给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而这些矛盾、问题的妥善处理通常都需要科学、完善法法规的有力支持。

其次,执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构建的关键。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来讲,仅拥有完善的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到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立法目的,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利益,以及党与政府的权威。为此,应建立起一支高品质的执法队伍,在具体执法中,能够始终坚持公正、文明,客观和及时,严禁出现滥用、越权等违法现象[2]。

再者,司法能够为和谐社会构建带来调节作用。除了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之外,公正司法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某一角度来讲,和谐社会建设,原本就是在不断发现、妥善处理各类矛盾、问题中不断进步的。在此过程中,司法机关要基于适用法律,对立法质量做出合理检验,及时纠正执法中存在的偏差,从整体上增强人民的守法意识,以此来为公正公平社会环境的形成、社会各界的和谐相处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守法与法律监督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保障。广大人民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立法的目的也是希望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引导人民坚持依法行事。对于法律监督来讲,要有效融入到法治运行的整个过程当中,以此来有效预防、调控纠正法治运行中出现的失误与偏差。

三、法律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法律監督不仅是促进法治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也能够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力支持。在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中,不论是民主法治的进一步推进,还是公平正义的维护等诸多方面,都要基于国家公权力来进行,将国家强制力视为有力保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权利始终都是一把“双刃剑”,若运用合理,便可以取得理想成效,而反之,则会频频出现滥用、越权等一系列情况。因此,为了给权利的性质、滥用提供有效的制约、防治作用,应充分重视法律监督。

尤其是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若再加上权利运行机制不完善、法治运行不合理,便会出现利益分化,以及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社会矛盾也会因此而不断加剧。所以,为了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利可以真正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必须要重视制约与监督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以此来为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法律监督应合理落实在立法、执法、司法与手法等一系列环节,确保其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为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立法上,法律监督要能够为立法合理化提供有力保障,避免出现多头立法、各类冲突的产生;在执法上,一定要确保公正、文明执法,避免出现混乱情况;在司法上,要为司法的独立、公正提供有力保证,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针对守法,则要在不同层面来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组织与个人依法组织各项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从整体上增强人民的守法意识,给和谐社会建设、发展带来较为独特的保障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前提就是法治,必须要取得理想的法治建设成果。尤其是在社会转型阶段,法治建设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协调运转提供有力支持,为其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依法治国方略的扎实推进,将法治在促进、实现,以及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两者的协调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佳明,李小华,贺霄宇.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略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6(35):138-139.

[2]顾旺.加强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252.

[3]李晓晨.浅析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世纪桥,2010(23):57-59.

猜你喜欢

关系研究法治建设和谐社会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