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思考

2020-05-11梁成义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整治

梁成义

【摘要】老百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党中央历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作风。本文归纳了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的重要任务来部署,较之以往在纠治“四风”中谈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视程度再度升级、分量明显加重。这是一个显著的重要变化,意味着党中央将以较真、叫板、较劲的决心和意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穷追猛打。

一、当前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不作为不担当

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新官不理旧事”。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消极应付,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冷硬横推。

(二)文山会海

会议多、文件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干部疲于应付、忙于会务、忙于会议,干部的主要精力不能有效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有的会议已经一竿子插到底、开到乡镇了,相关部门还要求层层组织会议。有的会议表面规格高、规模大,动辄要求“一把手”参加,或者为了体现规模让与会议内容关系不大的部门和人员参加。

(三)检查考核过滥

检查考核的初衷是查找问题、改进工作,但过多过滥,不仅严重背离初衷,还容易滋生新问题。基层干部整天忙得团团转,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相同工作内容,各部门要求不一样,有些检查考核内容重复,导致基层部门单位疲于应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纸上作业”、做“表面文章”上,单位也成了“材料加工厂”。

(四)工作留痕

过分强调工作留痕有时本末倒置,导向偏差。比如扶贫脱贫工作检查考核,有的过分强调扶贫干部的入户次数、会议次数,较多地将察看领导批示、台账记录、会议照片、工作方案等资料作为考核标准,进村入户核对真实情况明显不够,没有把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根本评价标准,忽略和淡化了对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考核。

(五)不合理向基层摊派

有些部门将本应由自己牵头负责的工作,以实行所谓“属地管理”原则为由,将责任推给乡镇、街道,主责部门变成督导部门,而基层干部权责不一致。有些部门随意抽调基层人员,将本该自己完成的工作下压到基层,有些活动上级部门不顾基层实际,不考虑基层场地、经济能力、实际工作内容而强压下来,导致基层穷于应付。

(六)学习不实、调研走秀

有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对学习敷衍了事,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上,空对空,走过场,不是为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而是为了交付差事装潢门面,形式上轰轰烈烈,但问及实质内容却含含糊糊,语焉不详。有些部门和领导调研走马观花,既了解不到基层真实情况,又提不出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还折腾了基层干部与群众,败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原因分析

(一)有些干部宗旨意识淡漠、理想信念缺失

革命战争时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是因为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论水平不高以及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根源在于宗旨意识淡漠、理想信念缺失,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是不去自觉地运用,不是不知道形式主義官僚主义的危害,而是明知危害依然坚持搞。

(二)有些干部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三观”扭曲,缺乏科学求实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揭露了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的原因。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三观”扭曲,工作中必然做不到科学求实。

(三)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

上级不顾实际,下级应付差事,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在执行时下级只能以形式主义应付。

(四)选人用人考核监督制度落实不力

一是正确选人用人的导向坚持不力。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够使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行为得到肯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受到惩戒。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何它们总是死而不僵,死灰复燃,就是因为有人得到了好处。二是干部考核制度落实不力。有些地方干部考核仍然是以上级考核为主,群众参与度低,当党员干部感觉到务实不如务虚,联系群众不如联系上级,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三是权力监督制度落实不力。权力监督不力,干部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得以滋生蔓延。

三、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对策

(一)有效开展干部教育

对干部开展持续有效的教育必不可少,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很多干部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耍花架子、敷衍工作、搪塞群众的行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要采取单位内部学习、党性教育和其他形式干部教育培训,持续有效地对干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培养干部科学求实的精神,改变有些干部有知识有能力但政治意识淡薄的现象,更要防止有些干部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二)以上率下、引领示范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整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一把手”更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在工作中做到事前严格审视对照、事中严格审核把关,强调精准落实,减少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文件和工作安排,为下级做好示范。

(三)深入排查、狠抓纠正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靶向治疗”,精准施策。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中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聚焦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围绕中央纪委和省委市委明确的工作重点,深入调研排查本地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拿出过硬措施,做到立行立改。要区分主次矛盾、合理把握节奏,从看得见、抓得住的具体问题入手,选择最为突出的问题作为切入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由易到难、逐步推进。

(四)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集中整治工作全过程,着力查找问题背后的制度机制漏洞,明确责任部门,完善具体规定,加强长效监管,巩固整治成果。要重点研究清理制度规定的针对性不强、落实责任差、强调过度留痕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的责任清单,方便基层落实。要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对现有考核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检查考核内容进行流程再造,強化结果导向,减少查看档案资料,突出实绩实效考核,增加群众评议权重。

(五)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一是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督促党委(党组)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情形抓苗头、抓倾向,早发现、早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与派驻监督结合起来。督促派驻机构擦亮监督探头,在全过程、经常性监督中及时发现问题,巩固和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与巡视巡察结合起来。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持续强化再监督。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对群众信访举报、专项工作中发现、部门通报移送的问题线索及时梳理,开展挂牌督办。纪检监察机关还要密切关注研判区域政治生态,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分析根源和发生的规律,采取发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督促有关党组织修订完善相关规定,堵塞监管漏洞。

(六)严厉实施精准问责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实施精准问责。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般问题,运用好谈话、约谈等措施进行提醒纠正,使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 对构成违纪违法的坚决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以严肃执纪执法倒逼党员干部改作风。要严格问题通报制度,对查处的典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有效发挥警示和惩戒作用。

四、结语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坚持不懈抓整治,确保党的十九大确定的蓝图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力的贯彻落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熊若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政治责任[J].中国纪检监察,2019(2).

[2]金民卿.把握新特点新动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4).

(作者单位: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专项整治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