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 资源共享
2020-05-11熊少微
熊少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展现。高职教育逐步开展留学生教育项目,展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职留学生专业建设与以往的本科层次的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有所不同,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通过实践探讨,为高职留学生学历教育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 国际商务 专业建设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b)-0206-02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2019年教育部发布2018最新出国留学及来华留学大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学习。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万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44%,同比增加6.86%;目前,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广东留学生人数排名一直在全国前10位,绝大部分就读广州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化是高职院校高平专业评判标准之一,包括人才培养、专业资源等方面国际化建设。一直以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主要在本科院校开展,近年来,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成为留学生留学中国的选项之一,根据形势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逐步开展了各类留学生项目,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起步晚,可参考经验不多,加上区域差异大,如何开展留学生项目是高职院校目前需认真探索的课题。
1 专业建设思路及实践
我院首個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确定为国际商务专业,于2017年开设,迄今已连续招生3年,项目运作良好。为确保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成效,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项目评估和建设。
1.1 区域经济特色
广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强省,商贸业发达,尤其是广州,从古至今,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商贸业在广州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宜选择区域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行业所对应的专业,以体现专业特色,让留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国际化办学要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向世界展现中国职业教育成果,而这些成果是依托我们经济而发展的。中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基于中国的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为留学生充分展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让留学生更好了解中国经济发展。
1.2 专业建设特色
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属于国际化办学的一种形式,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特色,必须集中学校优势开展项目。我院留学生国际商务专业,强调全英授课,以降低留学生语言学习门栏,争取更多优质生源。
(1)专业资源。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师资,我院商务类英语教学最强的师资队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为留学生学历教育专业开设提供关键保障。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于2002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6年我院获得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全省18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被列入高水平专业建设之中。商务英语专业实施“英语+商务”双核发展,以“精准对接”和“商文融合”为特色,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涉外商务高级技能型人才。在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专业优势,依托商务英语专业资源,开设留学生国际商务专业,挑选综合素质强的教师组建专业教学队伍,为留学生国际商务专业开展提供师资保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课程建设。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课程体系,组建教学组,包括汉语教学组、文化教学组、贸易组教学、经济教学组、管理教学组等,由具有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组长,负责具体教学事务。由于强调教师的综合发展,各组教师可互相参与教学,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成效。
汉语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虽然国际商务专业采用英全英教学,但是我们也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汉语课程,每个学期均开设汉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技能同时,提高汉语水平,为学生搭建更好认识中国的平台。在汉语教学中,我们深入结合专业需求,融汉语教育和商务教学为一体,讲授商务汉语,凸显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使汉语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留学生非常认可此课程设置,认为充分考虑了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专业学习之时,学习汉语,有助于提高沟通技能,帮助留学生更好融入中国社会。
《中国概况》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一,属于文化课程范畴,此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方方面面。我们在主教材的基础上,加入本土元素,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社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从而加强文化认同,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政治等方面,而是逐渐将目光转向文化互鉴,留学生群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承载人,同时担任着接受文化和传播文化的双重重任。我们要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知华友华留学生,让世界更好认知中国。我们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实践周,校内外结合进行,校外实践选取传统广府文化代表,如陈家祠等,以及当代广州经济发展代表,如珠江新城,为留学生展现传统而现代的广州,让留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较好践行了“商文融合”的专业特色。“以文会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也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多元文化学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国概况》介绍中国文化章节,老师布置学生介绍留学生本国相关文化,开展世界文化大融合,让留学生互相了解,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本土经济发展特色,除了常规的国际贸易类课程外,我们还开设了《跨境电商》、《会展实务》、《网络营销》、《国际商务实训》等商贸课程,以及《广东经济》、《创新创业入门》等特色课程,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利用商务英语已有的课程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授课,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广州是中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正在建设为亚太会展中心,我们组织学生学生参观涉外展会,了解展会专业知识,号称365日会展不断的琶洲会展中心令留学生大呼大开眼界,纷纷表示从中可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看到中国在世界经济起到的引擎作用,增加专业学习的信心。《广东经济》和《创新创业入门》是特色课程,主要采用自编教材进行教学,其中《创新创业入门》同时结合出入境管理文件关于鼓励外国人在中国创业而开设。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着手准备留学生课程的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制定建设规划,组建团队,分工合作,按省级在线课程标准建设,注重移动功能建设,为留学生打造随时学的平台,前期开展微课建设。
(3)师资队伍。
专业资源共享互补,打造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以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
依托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留学生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留学生教学团队教师首先能胜任全英教学,同时具备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知识,而汉语教师源于教学团队,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打造复合型的教学队伍。目前,我们已有4位教师获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提升教师国际执教能力。我院自2005年起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合作办学,开设TAFE旅游管理专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合作办学专业的一些引进的全英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预算、市场营销等,安排了商务英语对口教师上课,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按照澳大利亚政府规定,所有讲授TAFE专业课程的老师,必须获得TAFE教学资质,我们组织教师参加TAFE师资培训,5年左右一次更新,与澳大利亚同步,最新一次更新从2018年开始。借助TAFE平台,我们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和能力,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了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与商务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教师通过脱产或不脱产方式到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掌握最新发展资讯,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外教员工储备,满足多样化人才需求。我们同时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参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等,充分发挥企业人士对外交往的一线经验,改进教育质量,包括聘请企业人士讲授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这类实战型教学获得留学生高度认可。
依托专业教学团队,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留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要高度重视队伍的建设。我们把整个教学团队等同于管理团队,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留学生班班主任,班主任同时授课,语言沟通无障碍,提高沟通效果,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确保管理质量,教学团队教师必须熟知相关管理规定,尤其是签证问题,涉及法律法规,我们通过举办讲座、辅导班、交流会等方式,务必落实到位,与学院层面的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开展各项工作。
2 结语
加強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引进来华留学生,提高国际人才培养水平,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展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世界提供一个中国职业教育模式,与世界分享进步。留学生专业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比国内招生的专业更为复杂,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好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丁德军,赵肖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合作教育留学生的引进与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院,2018(1):72-74.
[2] 韩欣芝.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模式探析——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2-253.
[3] 郭凌宇.全球化视角下开展国际留学生的知华友华教育_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6-28.
[4] 王晓岚.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体系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7-70.
[5] 徐兴平,王龙庭,相恒富.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初探.黑龙江教育,2018(8):71-73.
[6] 赵永胜.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7):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