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的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分解与实践研究

2020-05-11王彤

教师·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解读写能力统编教材

王彤

摘 要:在习作内容编排设计上,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努力构建较完善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体系。教师基于统编教材的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开展分解与实践研究,总结、整合、优化了这方面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了读写结合训练体系,分阶段地设置了读写训练目标、课程和达标检测,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阶段性成长。

关键词:统编教材;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59-02

一、读写要素层级化

“观察”“思维”“表达”是人认识、理解并沟通周围世界的三个重要能力,它们构成了人的读写能力的基础。我们把“观察”“思维”“表达”定义为读写训练的三大要素,它们是我们设定读写目标时的重要依据。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训练的每一阶段,我们对这三大要素目标的达成作了如下描述:

(1)观察能力:对单一人和物的观察—对事件和场景的观察—从多角度对比观察。

(2)思维能力:感觉—感受—感悟。

(3)表达能力:叙述、描写能力的培养—综合表达,但侧重说明能力的培养—综合表达,但侧重议论能力的培养。

这三大要素目标达成的层级化划分,能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学生读写能力的成长过程,分阶段地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如初中读写能力训练目标层级化图表。

读写目标层级化划分,让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阶段性的成长训练更贴近学生的成长轨迹,使学生易于接收,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明显。以“观察—记录—回忆—介绍—谈谈—总结”综合性、有序列的学习活动来引发真实而有意义的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体系化

《课程标准》在读写能力总目标的基础上,把目标分解细化成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以此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使师生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语文读写教学的序列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读写目标体系化建设,以统编教材为纲,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专题,抓住“观察、思维、表达”三要素的训练主线,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开发了《初中学生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分解与实践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操作手册》)。《操作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程目标详解

按照《课程标准》,我们归纳整理了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课程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分项目标、册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此指导构建“初中学生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体系”。

(二)初中学生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文体分类)分解详表

比照“初中学生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体系”,我们按照文体分类,把阅读教学目标分解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三类,把写作教学分解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其他阅读四类。

以写作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为例,我们将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分解为:①要素齐全,中心明确,标点、格式正确;②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感知,点面结合;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④联想想象、形象表达;⑤曲折生动、情感真挚;⑥创意表达。

以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第①目标为例,我们依据统编教材的内容安排,设置这一目标的训练阶段为七年级上册第二、三、四单元和七年级下册第一、四单元;我们的训练内容为学会写人记事,善于观察,注重写作习惯的养成。如可以以“××的老师”“我们班的牛人”“我们班的男生”为题进行人物写作。

(三)初中读写能力阶段性目标(单元教学)

我们将读写结合训练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呈现,为教师提供了较全面的指导方向和有针对性的训练素材,构建了读写阶段性训练的目标体系。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以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为板块,分列了训练目标、训练内容、技法指导、升格示例和成长伴读,如下表:

《操作手册》实现的是教师教学有体系化的指导方案,有法可依,有例可援。学生学习有阶段性的成长,以读促写,在活动中反思,既有升格示例指导,又有可检测的指导要求。

三、助学系统专业化

如何让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落地,真正接轨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径?我们在研究图表化的《操作手册》之外,还努力为教师构建专业化的助学系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的助学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一)《写作指导案例集》

依循统编教材内容的序列化安排,依据《操作手册》的体系化设计,我们编写了七至九年级全套的《写作指导案例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以期为教师们读写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序列化案例。《写作指导案例集》分为教师教案、教学反思、相关素材和学生优秀范文第四部分。其中的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阶段性读写目标指导下的教学素材,让教学目标准确、训练任务精确、效果明确。

(二)学生的“成长伴读”

统编教材的阅读体系是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体系,重视学生由课内学习到课外自学的过程。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会组织教师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最新佳作,归类整理,撰写推荐语。同时向学生们征集意见,由他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要求篇幅不长,内容轻松活泼、积极健康。收集上来的作品,由教师统一编辑,印制成“成长伴读”小册子,发给学生阅读。如七年级第一学期我们选用的课外阅读内容有《生命的选择》《我们是两条兀自流淌的河》《难忘的八个字》《用心脏生活》《哨鹿》《静夜》。

(三)《写作技法库》

我们依据《操作手册》编写的《写作技法库》,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专业化指导。如七年级上册《写作技法库》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写作指导,配合了本学期的写作教学单元,与《写作指导案例》相对应,它包括:①动情描写,巧用修辞;②精雕细节,巧用镜头;③抓住特点,巧用对比;④有序表达,巧用绘画;⑤场景渲染,巧用角度;⑥文艺描写,巧用想象。《写作技法庫》中也嵌入了《操作手册》,以便教师随时调阅。

(四)“学生作文成长足迹”

“学生作文成长足迹”作为《操作手册》的单元作文示例,它真实地以一个学生的作文升格为例,呈现的是学生真实的创作及修改提升,有利于教师开展示例教学,对学生也是一种经验指导。

我们的助学系统是建构在读写目标体系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相对应的,每项内容都是相关联的。助学系统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为《操作手册》提供专业化服务,方便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学习。

四、结语

由此可见,这项研究体现的是综合性和序列性。通过该研究,我们初步解决了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脱节与低效的问题。针对写作随意性、指导随便性、批改无针对性、讲评不及时性、读写相脱离等费时低效、事倍功半的情形,我们大力推进读写结合阶段性训练实践,并整理编辑校本教材,力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阅读和写作基础;让学生体验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使阅读和写作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践;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阶段性读写训练;通过协作研究带动整体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家尧.守正出新:必须坚守的立场——统编教材写作教学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8(2):8-11.

[2]李竹平.从统编版教材看建构作文教学体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策略[J].江西教育,2019(11):34-36.

作者简介:王 彤(198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教师,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分解读写能力统编教材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课堂模式分解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